APP下载

儿童腺病毒感染与流感病毒的临床特征差异分析

2025-01-02李瑞

大医生 2025年1期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临床特征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腺病毒感染与流感病毒的临床特征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病毒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毒感染类型的不同分为腺病毒组(36例)和流感病毒组(44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腺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体温、WBC、RBC及CRP水平诊断儿童腺病毒感染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咳嗽、腹泻、呕吐、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占比及PLT、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腺病毒组患儿体温低于流感病毒组,WBC、RBC及CRP水平均高于流感病毒组(均Plt;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热、WBC 升高、RBC升高和CRP升高均为影响儿童腺病毒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lt;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体温、WBC、RBC及CRP水平诊断儿童腺病毒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0.889、0.720、0.684(均Plt;0.05)。结论 儿童腺病毒感染与流感病毒患儿的体温、WBC、RBC及CRP水平均存在差异,临床诊断时可结合以上指标进一步鉴别。

【关键词】儿童;腺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临床特征;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5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5.01.002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1.008

腺病毒和流感病毒是两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传播方式和治疗方法具有相似性[1]。腺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咽炎、结膜炎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而流感病毒感染则以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乏力为主要特征,尽管两者均可通过飞沫传播,但腺病毒的传播途径还包括接触传播(如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另外,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更强,尤其是在冬季和流感季节,易引起爆发性感染,以上两种病毒感染的差异仍需进一步分析[2-3]。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腺病毒感染和流感病毒的临床差异,以期帮助临床更准确地诊断病情,制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毒感染类型的不同分为腺病毒组(36例)和流感病毒组(44例)。腺病毒组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年龄(6.72±1.56)岁。流感病毒组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7个月~12岁,平均年龄(6.87±1.33)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腺病毒组患儿符合《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4]中腺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流感病毒组患儿符合《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5]中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⑵均经鼻咽拭子病毒检测确诊;⑶入院时伴有明显的体温异常、咳嗽等症状;⑷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合并心、肺等功能障碍者;⑵合并免疫、血液系统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⑶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入院24 h内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全自动模块式血液体液分析仪(希森美康株式会社,国械注进20162220779,型号:XN-20[A1])检测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和白细胞计数(WBC);另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离心机离心15 min(离心半径为10 cm,转速为3 000 r/min),取血清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指标。⑵分析影响儿童腺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⑶分析体温、WBC、RBC及CRP水平诊断儿童腺病毒感染的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咳嗽、腹泻、呕吐、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占比及PLT、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腺病毒组患儿体温低于流感病毒组,WBC、RBC及CRP水平均高于流感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影响儿童腺病毒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可能影响儿童腺病毒感染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儿童腺病毒感染发生情况为因变量(腺病毒感染=1,流感病毒感染=0),以体温(连续变量)、WBC(连续变量)、RBC(连续变量)、CRP(连续变量)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热、WBC 升高、RBC升高和CRP升高均为影响儿童腺病毒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lt;0.05),见表2。

2.3 体温、WBC、RBC及CRP水平诊断儿童腺病毒感染的ROC曲线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体温、WBC、RBC及CRP水平诊断儿童腺病毒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0.889、0.720、0.684(均Plt;0.05),见表3;各项指标诊断儿童腺病毒感染的ROC曲线,见图1。

3 讨论

腺病毒和流感病毒均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通过不同的机制感染人体,引起各种疾病,腺病毒最初来源于人类腺体组织中,腺病毒感染通常会引起普通感冒、咽炎和结膜炎等症状,严重情况还可能导致肺炎和脑膜炎[6]。流感病毒可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甲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快,容易引起大范围的流行;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较慢,但可发生季节性流感;丙型流感病毒通常只引起轻微的病症,主要影响儿童,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喉疼痛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从感染过程、症状表现及传播途径等角度来看,腺病毒与流感病毒感染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在临床诊治时尽快明确患儿感染类型,对于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腺病毒组患儿体温低于流感病毒组,WBC、RBC及CRP水平均高于流感病毒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热、WBC 升高、RBC升高和CRP升高均为影响儿童腺病毒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以上指标可辅助临床鉴别诊断腺病毒感染与流感病毒感染。分析原因为,腺病毒和流感病毒虽然都可引起呼吸道感染,但在发热特征上存在一些差异,腺病毒感染通常会引起持续性低热或中度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1周甚至更长时间,而流感病毒感染则常常导致高热,体温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至39 ℃以上,且伴有明显的寒战和肌肉酸痛,流感的发热通常在发病的前几天内最显著,随后逐渐消失;其次,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较平缓,而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则更急剧[9]。腺病毒感染通常会引起较明显的WBC变化,尤其是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腺病毒主要感染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细胞,导致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淋巴细胞作为主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在腺病毒感染过程中会被激活并增殖,以清除病毒,因此,当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且伴有WBC显著升高时,考虑腺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10]。而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WBC数变化可能更复杂,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宿主细胞后迅速复制,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流感病毒感染初期,患儿可能会出现WBC降低或正常,但随着感染的进展,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能会升高,还可能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的短暂降低,随后出现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增生,因此,流感病毒感染的WBC升高不及腺病毒感染明显[11]。在腺病毒感染中,由于咽部炎症和淋巴结肿大,机体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脱水现象,导致血液浓缩,从而引起RBC水平升高,此外,腺病毒感染还会引起轻度的溶血现象,进一步影响RBC;而在流感病毒感染中,患儿可能会出现发热和出汗,导致体液丢失和血液稀释,从而引起RBC水平相对降低[12]。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水平的升高通常反映机体对感染或其他炎症性刺激的反应,在腺病毒感染中,由于病毒持续存在和复制,机体的免疫系统持续受刺激,导致CRP水平持续升高,而在流感病毒感染中,尽管初始炎症反应强烈,但随着病毒被清除,CRP水平通常较快降低,因此,动态监测患儿CRP水平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感染类型[13]。本研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体温、WBC、RBC及CRP水平诊断儿童腺病毒感染的AUC分别为0.801、0.889、0.720、0.684,提示以上指标均可用于诊断儿童腺病毒感染,且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后期仍需扩充样本量进一步分析以上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腺病毒感染与流感病毒感染患儿的体温、WBC、RBC及CRP水平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诊断时可结合以上指标进一步鉴别。

参考文献

曹敏娟,陈海龙,李焱,等. 2016年—2019年西安市流感样病例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特征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 31(12): 1499-1501.

龚如涵,刘庆中,陈沭,等.上海市松江区0~12岁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种常见病毒流行病学特征[J].检验医学, 2019, 34(12): 1097-1100.

赵岚,方晓丹,王蒙荷,等. 452例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 31(6): 722-726.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年版)编写审定专家组.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 17(7): 579-583.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 35(17): 1281-1288.

杨海霞,袁春雷,王丽. 2018—2020年中山市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大医生, 2021, 6(14): 28-31.

黄超洋,向星宇,张斯钰,等. 1 447份儿童流感样病例人腺病毒,流感病毒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3): 257-261.

秦小菀,朱萍,惠晓霞,等. PCT与CRP和WBC及前白蛋白联合检测对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 29(1): 146-148, 156.

聂伟明. 4项指标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 16(4): 520-522.

刘守娟,方喜波,王志华,等.小儿肺炎不同感染病原体类型外周血WBC和血清CRP、PCT水平特点及其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 20(6): 667-670.

张业婷,肖立,蔡冬平.单核细胞百分比联合CRP和PCT鉴别甲型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23, 46(3): 253-255.

周颖,杨剑敏,黄洁,等. hs-CRP、WBC、PCT及T细胞免疫指标在不同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9, 26(10): 1701-1705.

张哲梅,魏莲花,王丹妮,等. CRP、SAA、IL-6、PCT及WBC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3, 30(6): 953-959.

猜你喜欢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临床特征
血必净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白细胞计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诊断分析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
CRP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重症肾盂肾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