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12-31冯源源
摘" 要: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实现乡村振兴。该文以河南省F镇陈村为研究对象,根据陈村脱贫攻坚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指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措施。陈村需要在完善乡村的人才发展机制、加大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建立有效的工作衔接机制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有效衔接;问题研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6-0156-04
Abstrac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we have won the battle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ega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national rejuvenation, we must achieve rural rejuvenation. Taking Chencun Village of F Town In He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and actual situation of Chencun Villag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process of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xplores the ways and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link up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Chencun Village needs to make accurate efforts to improve the rural talent develop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sses, an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work convergence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ive convergence; problem research;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2021年2月,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后,我们仍要坚持不忘初心,在下阶段的工作中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2021年中央发布相关文件,指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为下一阶段的农村工作指明方向[1]。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同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需要将这2个方面结合起来。河南省F镇一直在学习贯彻国家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政方针。2020年2月,F镇实现了脱贫,迈出了乡村振兴的坚实一步。根据F镇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探索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措施,加快建设F镇的现代化美丽乡村。
1" F镇陈村脱贫攻坚情况
对陈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村党支部等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并结合相关的资料,了解到F镇陈村有关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陈村位于F镇政府驻地南2 km,全村辖一个自然村,4个村民组,现有人口630户2 264人,耕地2 150亩(1亩约等于667 m2,下同) ,村集体土地26亩。目前陈村现有享受政策贫困户57户,190人;低保户48户,67人;残疾户57户,62人;办理慢性病卡44户56人;特困供养户12户,13人,其中集中供养3户,3人。陈村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村庄道路主干道全部硬化完成,公共交通、安全饮水、信息网络等得到全面保障。
1.1" 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
1.1.1" 发展特色产业扶贫
陈村成立了以陈村2 264名村民为股东的“陈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还有F镇宏顺源种植专业合作社、F镇顺安种植专业合作社、F镇百顺河养殖专业合作社及西F镇朝亮种植家庭农场等十几家种植、养殖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了“蓝宝石”葡萄、冬桃、金银花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陈村返乡创业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程利辉,投资几千万创办了“利兴牧业”,深化“农户+企业+科技”模式,年出栏品种羊3万只左右,实现利润500多万元。
1.1.2" 加大扶贫政策的落实
陈村注重解决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注重发挥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提高群众的认识,不断为全体群众提供和落实农业、扶贫和发展措施。村里注重提供扶贫资金和项目实施情况,加强监督,让扶贫资金真正地落到实处为群众所用。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坚持注重逐户摸清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寻找合适的扶持措施,制定精准的农村扶贫计划和到户扶贫措施。
2" 陈村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情况
2.1" 产业发展衔接状况
陈村在扶贫方面很注重产业扶贫政策的发展。在脱贫攻坚时期,陈村最主要的脱贫政策就是利用产业,来促进贫困人口的就业,增加他们的生活收入,因地制宜建设产业合作社,种植特色农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当时的发展是有帮助的。为了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陈村结合村里发展情况,通过政府引导,扩大了蔬菜种植规模,大力发展经济产业。目前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350亩以上,形成了全镇最大的蔬菜种植示范点,之后将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规模。除此之外,F镇政府为推动陈村脱贫户利益联结机制,增加了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共带动贫困户70户。陈村村委会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合作社带动作用,为更多的群众提供便利,提供经济收益。
2.2" 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措施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5年过渡期内,不断完善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的成果[2]。F镇在对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工作中,对工作人员的考察上也更加注重在脱贫成果的巩固、对返贫致贫的动态监测。陈村在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措施上主要采取方式如下。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带领下,全体队员对全村所有因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产生意外支出,或收入大幅下降而导致基本生活需求严重困难的家庭进行调查,对符合条件的人口按照承诺授权、信息比对、村级初选,公示5天,乡镇报告、县级批复,公告3天录入建档,纳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落实相关帮扶措施。
2.3" 教育、医疗保障的衔接状况
在教育、医疗方面的衔接上,2022年以来陈村脱贫户没有出现非身体原因而辍学的学生。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了营养早餐、两免一补政策,符合条件的住宿生落实了寄宿生补助政策,中、高职学生、大专学生都享受了雨露计划补助政策,所有脱贫户子女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对于医疗保险的参保,根据陈村村干部所收集的数据可知,陈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98%。对于贫困户参与医疗保险每人补助30元,不同贫困户参保补贴没有差别。
2.4" 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状况
在近些年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工作中,陈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较之前有了完善。在饮用水上,陈村自来水全部接通,自来水水质经水质部门鉴定水质达标,供水都很稳定,彻底解决了群众安全饮水的问题。对于文化设施的建设,陈村在文化广场增加了更多的文化设施,供更多的村民在文化广场休闲娱乐。村内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并正在筹备5G信号的覆盖,这为村民了解政策、掌握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 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在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F镇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漂亮的一仗。但是,新的需求、新的形势都在要求我们要走乡村振兴的道路。目前,F镇陈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实现脱贫攻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需要明确,更需要解决,以便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推进乡村振兴中缺乏劳动力和专业人才
要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有更多的人才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3]。在乡村地区由于对经济、教育、医疗等条件的限制,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城里打工或定居.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专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匮乏成为制约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因素,急需得到解决。
一是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较多。虽然近些年的乡村振兴政策吸引了一部分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但相对来说总体还需要提高。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2021年陈村在18岁至60岁之间的务工人员共有1 420人,其中在县内务工人员232人,占比16%;在县外省内务工人员为551人,占比38%;在省外务工人员为639人,占比46%。由此可见,陈村在劳动力方面流失比较严重,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留在陈村的更多的是较弱的劳动力,这对产业振兴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此外,在就业方面多以建筑、装饰、装卸搬运等重体力活为主,因受市场经济和劳动者身体状况的限制较大,收入偏低,所以也很难留住更好的劳动力。
二是陈村基层治理的干部队伍人员老龄化。根据陈村村党支部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村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共8人,平均年龄在48岁,村内有85名党员。其中,60岁以上的11人,占党员人数的12.9%;45~60岁党员28人,占党员总数的32.9%。
三是专业人才的缺乏。虽然在政策推动下,有部分大学生和专业人才投入到乡村建设的实践中,但是占比较少。专业人才的匮乏使陈村的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要想让陈村的产业发展模式更加适应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要求,就不能止步于最基础的产销模式,应更多加入对科技的投入,这就需要有专业人才的加入。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了陈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一大短板。
3.2" 政策落实工作不到位
主要是缺乏政策的宣传引导。陈村在对相关政策进项宣传的方式主要是用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例如,村内广播音频资料、在微信群发放相关资料、复印宣传页等,但对乡村振兴和减贫的教育和政策建议未能充分考虑到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知识和文化、教育水平和互联网使用方面的差异。老年农村人口由于视力不佳和不擅长使用互联网等因素,可能不愿意使用互联网关注政策解读和其他内容。这使得低文化水平的农村人口仅仅通过阅读印刷宣传材料仍就很难理解政策的准确含义。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都导致了村民对政策理解水平难以提高。
其次,就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驻村队主要在贫困户中宣传扶贫政策,所以还是会有很多的村民对相关政策不了解。驻村工作队在衔接时期的工作受很多限制,政策宣传效果也不理想。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面临的挑战主要成因在于农村发展后劲不足,政府引导松懈,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素质,开展多元主体协作[4]。
3.3" 群众缺乏主动思想
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陈村部分群众依然被动地依赖援助政策,认为乡村振兴是扶贫之后的另一条“生命线”。贫困户对这一政策的依赖性很强,有一种“以贫为荣”的心态。有些脱贫人员认为有了国家和政府的帮助就可以不劳而获,还有些人员认为村里帮自己在村中安排了公益劳动获得了报酬后国家和政府将不对其发放相应的补贴,所以不愿参加劳动。群众的这些消极、负面的思想严重阻碍了F镇陈村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政策帮扶造成贫富差距,也造成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特别是边缘户之间的差距,不利于群众的团结。因此,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群众的积极心态,在提高支持程度和防止福利依赖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3.4" 政策衔接难度大
陈村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村干部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到了脱贫工作中,在完成脱贫攻坚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有研究表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索中,要推进在理念、产业和规划上的有效衔接[5]。很多工作在政策方面都需要有相对应乡村振兴机制,例如,驻村干部帮扶方面有很多配套的脱贫机制、在乡村振兴中相关乡村建设机制等,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政策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未来农村发展的挑战。
4"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与建议
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过渡时期的需要,防止规模性返贫是首要任务,迈向共同富裕是有效衔接的终极目标[6]。解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问题需要我们认清问题“对症下药”,需要完善乡村的人才发展机制,加大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同时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工作衔接机制。
4.1" 完善乡村人才发展机制
人才振兴有利于加快推进农村产业振兴、有利于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7]。加大农村人才流动力度,要吸引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特别是懂农业科技或是农业产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形成具有优势的农业科技人才创新团队。以精准农业为重点,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实现高技能农民普及培训和线上线下培训的全面发展。要加快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并进一步优化工作条件,这样才能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人才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依托数字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将更高效的农业发展技术应用到乡村建设当中去,让更多的人才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以“两手抓”的方式,抓好高层项目和基层资金,不断支持社会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大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创建示范性志愿服务组织,开发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平台。
4.2" 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
各级政府应提高村民主动学习的意识,促进农村文明建设。在政策衔接阶段,还应该丰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手段和方法。首先是加强对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培训,F镇政府部门应组织适当的线上和线下培训,让他们在衔接阶段和后续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尽早了解基本内容。
其次是鼓励创新工作方式。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各地必须因地制宜,走不同的道路。驻村工作队已经在村里待了很长时间,他们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地方政府应该给他们一些自由,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做出决定。
4.3" 激发群众的积极性
在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必须要让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中去,所以F镇陈村在开展工作时,要让干部深入到群众,主动听取群众意见,领导干部应该多到村中进行调研,贴近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来指导工作。除此之外,要加强宣传引导,进行思想动员。陈村有很多村民都知道脱贫攻坚,但他们不知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关系。因此,要加强舆论宣传,邀请知名党员干部定期到村里讲课,用群众听得懂的话宣传好的国家政策。宣讲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农村人的自信心,让群众对自己熟悉的环境和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要加强农村人主动学习的意识,使他们能够为农村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4.4" 建立有效工作衔接机制
在建立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中,陈村也有了一些对应的政策思考,首先要先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果,建立相应的返贫预警机制,做到返贫风险早发现、早行动、早救助。对脱贫人口进行回顾性评估,组织救济人员入户走访,将扶贫成效评估结果与上年度扶贫成效评估结果相结合,纠正问题,巩固改革,同时分户、分人、分设施进行全面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村里的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进行调查,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开辟监测反馈和预警渠道。
其次是建立动态帮扶机制。一是针对低保问题,对有劳动力的家庭,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提供集体劳动信息,通过就业或社会岗位等措施增加村民收入;二是落实收入转移,督促参与五保、低保、养老金、高寒补贴和土地出让金等长期固定补贴收入的机构,及时与有关部门和单位联系,监督落实;三是对于受重大变故影响的家庭和面临贫困风险的边缘化家庭,将按照现有政策实施援助,并提供社会捐助、公民援助和医疗援助等措施。
最后,要推进乡村振兴机制的建设,让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相关机制包括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户厕现代化建设,深入农村家庭,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和辅导,改变传统卫生习惯和不良卫生习惯,采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鼓励参与和积极推进户厕现代化进程;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和生产安全的质量;加强对资产管理和扶贫项目的监测,通过全面监测和记录实现善治,确保可持续的成果。
4.5" 持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
干部队伍是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推进者和基石,肩负着乡村各项治理工作的任务。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干部队伍的作用,持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推深做实各类问题整改,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从严从实抓好作风建设,杜绝衔接期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发生,严以律己。以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更优的作风,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5" 结束语
乡村振兴是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又必要的一步。乡村是推进共同富裕建设中的关键角色,“国家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充分发现、发挥乡村的优势,让乡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的作用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这些都需要政府、个人、社会组织等各主体的共同努力,从政策、经济、文化建设等多维度持续发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马廷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2.
[2] 魏丽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逻辑关系与重点内容[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2):247-250.
[3] 张亚瑛,孙万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意义困境与优化路径探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4(2):146-149.
[4] 关冰艳.后疫情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实践机制研究——以聊城市为例[J].南方农机,2022,53(10):110-112,134.
[5] 任辰洋.论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经验[J].农技服务,2021,38(4):148-150.
[6] 刘红峰,刘惠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涵·要求与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9):254-257.
[7] 刘养卉,何晓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振兴困境及其路径研究——基于甘肃省的调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22(2):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