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2024-12-31彭潇俊
摘" 要:该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2001—2024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的498篇有效文献进行分析,绘制出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的知识结构图谱。结果显示,自2001年以来国内有关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文献呈现波动增加态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同一单位或者地区的作者和研究结构内部交流合作交流较多,跨地区、跨单位的交流合作较少,高产作者群尚未形成;老龄化、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是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最后作出总结并提出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农业生产;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6-0027-05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CiteSpace visual literature analysis tool to analyze 498 effective documents on the impact of rural labor force aging up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cluded in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database from 2001 to 2024, and draws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map of core author group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research hotspo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2001,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effects of aging of rural productive forcesup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characterized by obvious stages; more authors and researchers of the same workplace or region, less cross-regional and cross-unit cooperation, and groups of prolific authors have not been formed; aging, land transf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ical efficiency,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are the forefront of the research of rural labor force aging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inally, this paper makes a summary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Keywords: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aging of rural labor forc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乡村年轻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使得我国乡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农业生产面临重大难题。由此,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文献不断涌现。
目前,学术界对于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观点、结论尚未达成统一。一种观点认为,随着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导致了农业劳动力投入不足和供给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1-3]。另一种观点认为生产决策趋同、机械的替代作用以及社会化服务现象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力老龄化的不利影响,促进了粮食的持续增产,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无显著影响[4-6]。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农户劳动力年龄的增加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呈现出倒“U”形趋势[7]。国内关于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结论不同,与研究区域的现实条件、所依据的样本数据、研究方法和研究尺度等存在差异相关。现有的对于具体内容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缺乏系统梳理和总结。因此,本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分析,以2001—2024年中国知网(CNKI)中的相关文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对样本数据进行转换整理,绘制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识图谱,从多个角度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展示该领域的发文时序、研究力量、研究热点等,并提出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新思路、新视角和新方法等,以期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在高级检索模式下,设定“(主题=老龄化)and(主题=农业生产)”为检索条件,时间跨度为2001年1月—2024年1月,共检索出相关文献600篇,其中期刊文献327篇,硕士论文198篇,博士论文59篇。为更好地得到有效数据,剔除了英文扩展、报道、重复文献以及其他无效文献,共得到498篇有效文献作为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一款主要用于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数据的信息可视化软件,能够有效地反映特定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等情况。本文主要选用CiteSpace软件6.2.R6版本,对已筛选的498篇文献进行处理,生成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知识图谱,在CiteSpace的实际运用过程中,TimeSlicing参数设置为2001—2024年,时间切片为1 a,NodeTypes设置为Keyword。
2" 结果分析
2.1" 发文时间分析
从期刊文献来看,2012年之前,国内有关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图1),年均发文量不超过4篇,研究在较长一段时间发展较为缓慢。自2012年开始,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成为研究热点,发文数量迅速增加,到2022年,年度最高发文量达到了34篇,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话题逐渐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从硕博文献来看,2006年以前有关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的硕博论文处于空白状态,在2006年至2011年期间,年均发文量不高于2篇,直至2012年,研究文献数量开始增加,硕士论文年均发文量达到了13篇以上,到2022年,发文量达到了27篇,博士论文年均发文量为2篇以上。整体来看,这些研究文献呈现波动态势,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不断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策导向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2.2" 文献作者群体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可视化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图2),该图中作者节点共有299个,连接线有151条,网络密度为0.003 4,说明中国从事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的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但他们之间的合作和联系还不够紧密。根据表1和图2所示,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是聂正彦,为4篇,是图中最显著的1个节点。其次,发文量达2篇以上的作者有4位,分别是唐小平、余艳锋、宋常青和周庆行。而发文量较为显著的集中作者群有4个,分别是西北师范大学的聂正彦、燕彬等组成的学术团队,贵州大学的唐小平、蒋健等组成的学术团队,中城投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宋常青和重庆大学的周庆行等组成的学术团队,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张超正、华中农业大学的陈丹玲、中国地质大学的张旭鹏等组成的学术团队。进一步分析得出,同一高校内部单位的作者合作交流较多,但是跨地区、跨单位的交流合作较少,高产作者群尚未形成,中国从事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仍缺乏较强的领军学术团队。
2.3" 发文机构分析
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运算得出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3),研究机构节点共有246个,连接线共有163条,网络密度为0.005 4,说明在我国研究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机构众多,研究机构之间联系较为紧密。图3中机构名字的大小与其发文量息息相关,其中节点最大的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这表示其发文量最多,自2001年以来共发了9篇,然后依次是华中农业大学(8篇)、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6篇)、南京农业大学(6篇)、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6篇)等等。由表2可知,发表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相关论文5篇及以上的研究机构有8个。其中高校及科研院所是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的主要阵地,高校占据着绝对优势。从地理分布来看,这些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研究机构相对较少。此外,华中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表现出了较强的中介中心性,华中农业大学连结着吉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科研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连结着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等科研机构。这些研究机构成为了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机构中同一单位或者地区内部交流合作比较密切,跨区域、跨部门的交流合作较少。
2.4"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提取自论文研究内容和主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文章所代表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把握一个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高频关键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研究的关注点和焦点,中心性体现着关键词在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领域的知识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影响着该领域研究的演进。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498篇主题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并对高频、高中心性关键词进行总结归类,得出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如图4和表3所示。
第一,关键词“老龄化”出现的频次多达123次,中心性为0.35,在排名前15的关键词中最高,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节点。“农业生产”也具有较高的出现频次(21次)和中心性(0.16)。这与本文以“老龄化”和“农业生产”为检索词具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是当前的前沿热点,研究多集中在农业产出、人力资本、粮食生产等方面。“土地流转”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位居第二,其出现的频次为30次,中心性为0.18,是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的重点领域,此类主题的文章主要探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分析。有研究认为乡村劳动力老龄化推动了土地流转[8-10]。也有研究认为乡村劳动力老龄化抑制了土地流转[11-13]。
第二,关键词“技术效率”出现的频次为20次,中心性为0.05,也是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领域中学者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话题。众多学者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函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SFA方法等方法测算技术效率,技术效率的研究多侧重于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的测算[14-16]。另外,有研究指出受教育程度、农机服务及雇工状况地形条件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业技术效率[17-18]。
第三,“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是一对关联性较强的关键词,二者出现的频次分别为19次和17次,中心性分别为0.08和0.1。研究多集中于产业结构、农业经营、发展对策等方面。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学者们结合现实问题,提出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机作业服务等相应对策[19-20]。在研究内容上,研究主题紧跟国家政策,发展对策、方法类研究成果明显增多,多样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研究重点,促进了乡村振兴和乡村产业进一步发展。
从表3可以看到,除老龄化、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外,女性化、中介效应、粮食生产、农村和对策等也是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图4中形成了以这些高频关键词为核心的多中心共现关系结构,这些高频关键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领域的关注点和焦点。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及学位论文库的相关文献,利用 CiteSpace软件绘制了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识图谱,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发文时间、研究力量、研究热点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时间序列上,自2001年以来国内有关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文献呈现波动增加态势,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策导向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②在文献作者群体上,同一高校内部单位的作者合作交流较多,但是跨地区、跨单位的交流合作较少,高产作者群尚未形成。③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研究机构相对较少,同一单位或者地区内部交流合作比较密切,但是跨区域、跨部门的交流合作较少。④在研究内容上,老龄化、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是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
3.2" 展望
根据近几年研究热点,结合相关领域研究现状,本文对未来我国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供学界参考。
1)加强机构合作,不断创新研究方向。国内关于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的大多为个人或者同一高校或团队独立进行的,这种现象不利于学术进一步发展。因此,未来需进一步加强跨区域机构合作和交流,多开展与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有关的学术论坛,给予研究学者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为形成稳定的跨区域的合作团队夯实基础。此外,要加强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研究方向,共同推动研究深入发展。
2)聚焦研究主题,多视角研究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目前,我国关于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范围不够广泛,研究层次较浅,缺乏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因此,未来学者们需更加注重创新研究方法,不断探索和思考,从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内部和外部、理论与实证等多视角、多方法进行研究,并且可以扩大案例地的选取范围,不断完善研究结构,以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3)把握研究趋势,推动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深化。从关键词知识图谱可以看出,老龄化、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等关键词是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趋势。因此研究者要关注研究趋势,结合实时政策不断拓宽研究范围,把握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的内涵和特征,推动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4)拓展多学科研究视角。当前,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仅有较少研究成果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难题,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与旅游、社会学、生态等其他学科相融合,从而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撑,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深度。
参考文献:
[1] 陈锡文,陈昱阳,张建军.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产出影响的量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2):39-46,111.
[2] 徐娜,张莉琴.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4):227-233.
[3] 吴艳娜.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J].现代农村科技,2014(23):7.
[4] 胡雪枝,钟甫宁.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7):29-39.
[5] 彭柳林,吴昌南,张云,等.粮食生产效率: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具有调节效应吗?——基于江西省粮食主产县500农户的调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4):7-13.
[6] 李俊鹏,冯中朝,吴清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中国粮食生产——基于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8(8):26-34.
[7] 昌忠泽,姜珂,冯扬.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及贡献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21,43(5):29-43.
[8] 周作昂,赵绍阳,何庆红.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影响[J].财经科学,2020(2):120-132.
[9] 韩家彬,刘淑云,张书凤,等.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9,41(12):2284-2295.
[10] 金绍荣,王佩佩.人口老龄化、农地流转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宏观经济研究,2023(1):101-117.
[11] 吴艳涛.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影响[J].现代农业,2020(11):83-84.
[12] 汪险生,郭忠兴.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土地租入-租出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6):79-87.
[13] 凌若愚,潘镇,刘艺园.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土地流转影响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8(7):41-44.
[14] 彭代彦,文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降低了粮食生产效率吗——基于随机前沿的南北方比较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6(2):32-44.
[15] 麦尔旦·吐尔孙,杨志海,王雅鹏.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400农户的调查[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7):77-84.
[16] 彭代彦,吴翔.中国农业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3(9):68-76.
[17] 张淑雯,田旭,王善高.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生产机械化与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地形特征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23(10):174-182.
[18] 刘成,周晓时,冯中朝,彭玮.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农机服务视角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0):34-40.
[19] 马玉婷,高强,杨旭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69-79.
[20] 魏佳朔,宋洪远.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影响了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验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4):22-33.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22YBZ182)
作者简介:彭潇俊(199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
作者单位:1.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衡阳421000;2.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长沙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