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路径研究
2024-12-31吴阳芬徐王灿
摘"要:基于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属性与目标定位,探寻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有利于形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更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进课堂、进头脑,从而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应立足历史唯物主义,讲透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性质,讲深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扎根现代化发展具体实践,讲活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紧紧围绕“讲透-讲深-讲活”下功夫,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62
0"引言
“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立足我国发展新阶段,要办好高校思政课,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作用,就不得不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响应党和国家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谋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必然举措;是高校思政课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行动,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招,是引导青年大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响应党的号召,为以中华民族上下众志成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而全力以赴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力量的“青春”集结号。而高校思政课如何充分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探讨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参考。
1"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现有相关研究主要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个核心定位展开。具体主要从高校思政课的政治属性(王秀清,2023;代海林、刘婵婵,2023)、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校思政课两者在意识形态目标上的高度统一(孙晓晖、徐艺心,2023)、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丁云,2023)等角度切入。要回答高校思政课为什么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还得回归到教育的根本问题上来。
为谁培养人?高校思政课应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重要保障功能,毫不含糊地坚持为党和人民、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从而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引导学生科学辨析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字化智能时代科学合理甄别、筛选、过滤“爆炸式”信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高校思政课要始终把牢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将思政教育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联系起来,为推进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推进现代化从而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服务。
培养什么人?高校思政课是培养有理想信念,德才兼备,勇于担当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要课程和重要保障。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梦培养接班人,就是要通过讲深讲透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具体实践、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加强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增强本领,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强国梦的新征程中。高校思政课要努力改革创新教学途径,充分利用主渠道作用,在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怎样培养人?思政课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首要核心,教师是办好思政课、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高校思政课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做到用党的科学理论和最新思想武装广大青年学生,让学生更深刻感悟新思想的真理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体会实践伟力。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是高校思政课基于明确“为谁培养人”的政治方向和把牢“培养什么人”的政治品格基础之上,强化“怎样培养人”的政治担当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课要与时俱进,紧扣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应有功效与价值;要始终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2"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路径
现有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讲什么”和“怎么讲”两个问题展开。首先,基于“讲什么”这个问题,学者提出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要点,着力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国家意志、中国特色、实践故事、全球智慧等(杨慧民、白杨,2023)。其次,基于如何讲这个问题,学者就当前高校本科生开设的不同思政课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置,分别从教学内容设计(苗翠翠,2023)、教学技巧运用(张纯刚,2023;张西立,2023)、教学重难点把握(罗建波、孔志国,2022)分别展开研究。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着重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历程与文化底蕴(王辛刚,202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要注重在唯物史观视域下,理清中国式现代化的来龙去脉,挖掘其内涵特质,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董慧,202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从时代意义、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育人路径3方面展开(王秀清,2023)等。总体而言,现有相关研究已为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时代新课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仍留有进一步拓展空间。在研究内容方面,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专题研究已比较丰富,而对如何宣传好、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研究稍显不足。在研究对象方面,现有研究缺少对“高校思政课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路径”研究,对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点、分层次递进多维路径尚缺深入思考。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专题研究,探索性地提出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
第一,立足历史唯物主义,讲透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是同整个民族的复兴征程薪火相传的,而并非是一个没有目的、没有战略规划而自发开启的历史进程,也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开展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历程中,逐渐探索出来的为寻求民族富强和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批判乃至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谛的现代化。因此,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立足历史唯物主义,从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及发展必然趋势等维度讲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第二,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性质,讲深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既兼备各国现代化共有的普遍性,也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特殊性,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基于西方现代化历史经验总结抽象出来的西方现代化理论无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科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两个结合”的鲜活运用,是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贯穿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所内蕴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中国式现代化在顶层设计和具体探索中提供了思想指南和方法论指导。
第三,扎根现代化发展具体实践,讲活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在现代化目标导向下,从技术社会形态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社会转型,遵循工业化、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从经济社会形态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是商品化和市场化,即不断破除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观念,承认并运用市场经济逻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整体和系统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现代化,既是经济基础的现代化又是上层建筑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迭代升级的历史实践过程,是在追求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征程中不断提高生产力和不断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过程。所以,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还必须扎根我国发展实际情况,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中国故事、中国制造、中国方案,活灵活现地向广大青年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第四,紧紧围绕“讲透—讲深—讲活”下功夫,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式现代化能够行稳致远,究其根本还在于其内蕴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中既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继承,也有在此基础上的与时俱进。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人的发展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导向,如何实现则需要在系统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统筹规划,逐步推进。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及唯物史观统一运用于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社会实践中。因此,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还必须在“讲透—讲深—讲活”的过程中,把握好贯穿其中的精髓和要义——世界观及方法论,尤其要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
3"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第一,强化教学内容研究,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专题研究。
“讲透—讲深—讲活”是讲好的前提,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深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研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这就需要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教育与备课研讨交流会,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效。一方面可通过学科高地建设,组建一批专门针对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专家,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要点、难点和方案。另一方面可加强全国各大高校及高校各门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集体备课,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国式现代化专题教学内容的“输入性”理解与把握,及“输出性”方法与技巧,进行系统地整合与改进。
第二,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质量水平。
历史要透彻、理论要深刻、实践要鲜明、方法要灵活才能有力量,思政教育要入脑更要入心才能成功。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八个相统一”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应充分利用信息智能化技术推动教学方式创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要善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历史问题,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疑点问题吸引学生,由故事和事实过渡到道理和方法,有序、分层、渐进地做到润物无声。最后,要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尊重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现实问题到抽象逻辑的规律,做好“大思政课”,系统规划、分层设计,循序渐进讲好“中国式现代化”。
第三,抓好核心和主线,培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人才。
千秋伟业,核心在人。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本质要求,培育适应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发展需要的卓越人才,是当前办好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思政课的关键。讲好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本质要求,从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信仰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思想政治层面做合格的接班人。其次,要讲好人的发展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引导学生明确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体人民长期探索和持之以恒,青年大学生应自觉担负时代重任,练就过硬本领。再次,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道路,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性事业,引导学生科学分析世情国情,树立创新和开拓进取意识。最后,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包容,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引导学生立足国际视野分析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西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J].红旗文稿,2023,(10).
[2]张远新,王淑梅.“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新人类文明形态”的学理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3,(9).
[3]杨慧民,白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三维探讨[J].理论导刊,2023,(8).
[4]段虹.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历史展演与价值旨归[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5).
[5]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来源、生成模式与优化路径[J].求实,2023,(4).
[6]杨金梅.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4).
[7]项久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3).
[8]董慧.中国式现代化的唯物史观意蕴[J].哲学研究,2022,(6).
[9]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10]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