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西藏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024-12-31杜乾乾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7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

摘"要:本研究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作为衡量运用西藏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维度,运用PSM-DID模型对2007—2019年西藏74个县域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在2007—2015年的第一阶段,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并没有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明显的影响。(2)2016—2019年第二阶段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影响。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促进了西藏县域产业结构高级化,随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的实施及产业结构升级,努力达到生态保护、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的“三大目标”。

关键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政策;西藏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02

1"文献综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理论基石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方针,提供了中国新时代发展的根本导向。以“双碳”目标为背景,随着低端产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污染问题的快速恶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阻碍。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来促进三大产业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基于因子分析法和多期渐进双重差分(DID)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可以通过国土空间配置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生产率提升效应及要素集聚效应促进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对生态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对于推动生态环境的提升产生了正面影响,方法主要集中在倾向值匹配法、双重差分法以及空间计量法等,较少结合经济、生态、地理等交叉学科的探索。内容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政策效应评估、生态补偿标准和重点生态功能转移支付等,以西藏等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相对较少。

2"模型构建、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2.1"模型构建

本文通过研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验组)和非重点生态功能区(控制组)的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指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来估计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1.1"倾向值得分匹配法

本研究运用Logit模型得到倾向得分值pix,模型如下:

pix=prdi=1xi=fhxi(1)

式中:di为虚拟变量(处理组=1);xi表示i县参与匹配的协变量集;hxi为i县协变量xi的线性函数;fhxi是Logit函数。

2.1.2"PSM-DID模型

根据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双重差分法检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模型如下:

ISit=β0+β1policyit×yearit+∑Nj-1γjZit+μi+μt+εit(2)

TLit=β0+β2policyit×yearit+∑Nj-1γjZit+μi+μt+εit(3)

式中:ISit,TLit为i县在第t年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度量指标;policyit中i代表是否被划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置是为“1”,否为“0”;yearit用于识别t年是否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2011年之前该变量设置为“0”,之后为“1”;μi是地区固定效应,μt是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残差项;β0为常数项;β1和β2为待估参数。

2.2"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合理化(TL)体现资源和要素有效配置程度,同时也反映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协调程度,泰尔指数遵循了偏离度理论且具有经济内涵。这里运用泰尔指数确定产业结构合理化,公式如下:

TL=1/∑ni=1YiYlnYiLi/YL=1/∑ni=1YiYlnYiLi/YL(4)

其中,总产值(Y),就业人数(L),i代表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的产出结构为Yi/Y,生产率为Y/L,Yi/Li、Y/L趋近于1时,各个部门的产出结构表现得更为合理;TL的数值的大小表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高低。

高级化(IS)描述的是在产业结构的演变中,3个主要产业的占比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中持续增长,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是基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间的比值确定。公式如下:

IS=α/β(5)

其中,α为第三产业增加值,β为第二产业增加值。

(2)核心解释变量。式(2)中的policyit×yearit是核心解释变量,用did表示。

(3)PSM协变量。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空气质量、自然保护水平等。

(4)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政府规模和空气质量等。

2.3"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央人民政府官网,《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其中还涉及西藏各地市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等数据资料。考虑第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成立于2010年末,二批成立于2016年,故将2011年和2016年看作政策实施时间,首先本研究以2007—2015年重点生态功能区数据为基础,发现第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涉及9个县域,实验组县域占比较少,导致效果不显著,因此综合数据的可得性和政策实施的滞后性,将第一批实验组县域加入第二批,以2016年为政策实施年份,选取2016—2019年共计74个县域(其中31个县域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倾向得分匹配结果

根据公式(3),并使用2016—2019年样本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空气质量、自然保护水平等变量的平均值计算倾向得分,匹配方式选择k近邻匹配(k=1),结合平衡性检验以验证匹配结果(见表2)看,选择的协变量和匹配方法可信,因此t检验结果支持原假设,处理组和控制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匹配方法满足共同支撑假设。

3.2"基准回归结果

根据倾向得分匹配结果和平衡性检验,对DID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分析(见表3)。阶段(二)模型估计,在加入所有控制变量的情况下估计产业结构高级化系数约为0.958,并且在5%的水平显著,表明国家重点功能区的实施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显著,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因此下面将以产业结构高级化来表示产业结构升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显著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原因在于:随着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的实施,国家提高了产业准入的环境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向着更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目标发展,对于第二产业加以限制,以防止环境的负面效应加大,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应运而生。

3.3"稳健性检验

3.3.1"平衡趋势检验

将policyit与每个时期虚拟变量相乘得到交互项,并利用回归方程估计交互项的系数,以2016年为基准期进行回归估计可以看出政策发生前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异于0(1),说明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前处理组与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政策实施两年后系数增大且显著为正,这说明通过了平行趋势假设检验,并且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3.3.2"安慰剂检验

依据原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情况,随机抽取类似比例的县作为虚假处理组,进行500次回归估计并统计结果分布情况(图2),发现虚拟did的系数估计分布在0附近,而基准回归结果为0."958。这说明随机选择的虚拟处理组并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这一结果真实存在。上述结果比较稳健。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总体上,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西藏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2)政府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影响。

(3)西藏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型为主,各地区产业发展程度不一致。

4.2nbsp;政策建议

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将产业结构的升级整合到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相关政策的实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县域为单位进行综合考量,根据区域优势和自然禀赋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优质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2)建立并完善产业准入的负面清单机制。对区域产业进行规划和管理,为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方法,结合当地特色和环境保护政策,进一步优化产业准入标准。

(3)合理利用中央对地方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根据西藏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资源的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合理制定生态补偿的标准,划定生态补偿的优先级,实行差别化生态补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信砚.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10):120.

[2]毛显强,郭枝,高玉冰,等.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同研究[J].环境保护,2021,49(23):3035.

[3]史宝娟,杨楠.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性问题[J].科技和产业,2017,17(07):14.

[4]侯孟阳,席增雷,张晓,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效应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33(01):2437.

[5]鲍丙飞,曾子洋,肖文海,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产业发展的空间效应——以江西省80个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0):27202735.

[6]戴萍萍,刘荣春,叶修群,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20,37(03):100107.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
西部市场化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实证研究
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从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必然性和作用”的逻辑思考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速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城镇化发展对河南省产业升级的影响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新常态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