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路径研究

2016-07-06凌永辉

中国市场 2016年24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新常态产业结构

[摘 要]基于1978—2013年的时序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路径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面临需求、供给两个层面的困境。其中,需求层面表现为外需依赖过大而内需严重不足;供给层面表现为技术水平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关键词]新常态;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042

1 引言及文献回顾

当前中国经济开始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表现出愈加明显的新常态特征。2001—2011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4%的双位数,而2012年之后中国的GDP全年增速仅为7%左右。经济增长告别过去两位数增长时代,进入次高增长阶段已成不可逆转之势(黄群慧,2014)。新常态下中国增长动力急需转换,尤其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应为当务之急。

按照政府与市场作用不同,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较为强调市场作用。江小涓(1995)提出在市场经济中,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拥有信息优势。曲玥和都阳(2014)认为伴随工资等劳动成本上升,需通过各种手段尤其是市场手段,促进结构转型和升级才能保持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另一类强调政府作用。Gereffi(2005)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问题,他认为一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在促进产业升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毛军和刘建民(2014)对中国财税政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财政收支在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呈现出阈值转换特征和非均衡特征。为此,本研究综合多个角度,不仅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而且利用中国宏观层面相关经验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因而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全面和稳健。

2 事实统计与理论探讨

2.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产业结构演进路径

根据中国特殊国情和经济发展变化,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第二阶段和2009年至今的第三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由于新中国成立后30年中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政策,导致产业结构严重失调,至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例为1.2∶2∶1。而改革开放后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家庭承包制度,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一产业产值占比曾在1982年一度高达33.4%,超过三成;第二产业产值占比明显下降,至1990年达到最低,为41.3%;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虽有上升,但幅度较小,发展速度缓慢。在第二阶段,中国国民经济总量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首先是第一产业产值占比快速下降,至2009年已经持续下降到了10.3%。其次是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在2006年已达到48.0%,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重新得以巩固。从工业内部看,1990年以后轻工业比重持续下降,至2000年已下降到40%以下,而重工业则上升到60%以上,呈现较为明显的重化工业特征。这一时期第三产业则由于中国投资扶持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在第三阶段,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步入新常态。截至2013年,第一产业产值占比进一步降至10.0%,第二产业产值占比略降至43.9%,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则升至46.1%,中国历史上第三产业产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2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困境

结合一些研究者的相关研究和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事实,笔者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剖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困境。

第一,需求层面。长期以来,中国重外需、重投资的发展模式迅速促进和支撑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给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了一定阻碍。一是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经济贸易格局重构加速,既面临来自其他国家愈加激烈的正当竞争,也越来越多地受到进口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无端刁难。这表现为:伴随中国出口额迅速增长,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案例时有发生,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同时,受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调整影响,中国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贸易条件趋于恶化。二是消费需求不足且需求结构不合理。这主要表现在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未能有效开发,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层次不高,房地产需求也逐步趋缓。三是投资需求仍以政府为主导。这常常造成产业选择以高能耗、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为主,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导致中国当前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第二,供给层面。首先,中国的技术水平长期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导致对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作用有限,从而造成中国高端供给不足。这表现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一直以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只承担全球价值链中最低级的、劳动要素密集的低附加值生产、加工、组装活动,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其次,无论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际利用外资额量的上升看,还是从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质的提高看,中国利用外资水平仍然不高,对外开放程度仍然不够,由此对供给造成限制。最后,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依然偏小,尤其以信息、金融、专业服务等为代表的技术、知识、信息密集型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形式还比较缺乏,难以形成高质量的现代服务供给,进而造成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困难重重。

3 实证分析

3.1 变量、模型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升级的度量指标,以ISU表示;选取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以1978年为基期)作为消费需求的度量,以CON表示;选取本文估算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因素的度量,以TEC表示;选取实际利用外资额作为对外开放水平的度量,以OPE表示;选取不变价第三产业增加值(以1978年为基期)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度量,以TER表示;另外,以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以1978年为基期)作为控制变量来控制未包括进模型因素的影响。

3.2 回归结果与分析

具体结果见下表。第一,消费需求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性水平为10%,并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整体社会需求有很大提高,但是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明显所致,但符合预期,说明消费需求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推动作用。第二,技术因素的斜率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过去这些年,技术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阻碍作用。究其原因,可能与中国过去的技术投入主要偏向重工业有关,这种偏向造成第三产业技术投入不足。第三,lnope项的系数都为正,符合预期,这说明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增加,能够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但需要注意的是,lnope项的系数并不高,这也间接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扩大,不仅要体现在量上,更要注重质的提高。第四,lnter项的斜率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有立竿见影之效。因此,在新常态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积极推动以生产者服务业为代表的知识、信息密集型现代服务业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4 政策建议

基于本文结论,笔者认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出路在于:

第一,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础上,扩大内需。既要注重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尤其是服务企业大胆“走出去”,又要注重国内广大农村地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开发国内市场,促进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提升国内需求结构层次。第二,依靠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议加大研发投入,重视知识产权、专利保护,推动创新主体多元化,鼓励全社会积极进行创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循环。第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工业相比,服务业资源消耗较低,占用空间较少,环境污染也少,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建议积极宣传第三产业的科学内涵与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消除长期以来社会上不少人对第三产业的偏见和误解,放宽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及行为规范,积极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5-19.

[2]江小涓.市场竞争应该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J].财经问题研究,1995(8):1-5.

[3]曲玥,都阳.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10):90-94.

[4]毛军,刘建民.财税政策下的产业结构升级非线性效应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4(6):21-30.

[5]Gereffi G..The Global Economy:Organization,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J].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2005(2):160-182.

[6]吕炜.体制性约束、经济失衡与财政政策——解析1998年以来的中国转轨经济[J].中国社会科学,2004(2):4-17.

[作者简介]凌永辉(1989—),男,南京财经大学国贸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新常态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