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乡村建设中技术风险治理研究

2024-12-31谢旭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2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困境价值

摘 "要: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技术风险治理问题值得高度重视。技术风险治理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理性分析数字乡村建设中技术风险治理面临的风险形成原因复杂,风险结果难以预测;风险认识不够理性,风险规律难以把握;治理手段不够有效,风险变量难以规制;法规保障不够健全,风险应对难以展开等现实困境。科学选择增强风险意识,开展全民风险教育;建设评估机构,做好风险预警监测;完善治理手段,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健全法律法规,强化风险治理保障等技术风险治理路径。

关键词:数字乡村建设;技术风险治理;价值;困境;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422.6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2-0001-05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villages, the issue of technical risk governance deserves great attention. Technological risk governa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ing national security,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and building a strong country. It is necessary to rationally analyze the complex causes of risks faced by technological risk governance in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risk results are difficult to predict; risk understanding is not rational enough and risk laws are difficult to grasp; governance methods are not effective enough and risk variables are difficult to regulate; legal guarantees are not sound enough, and risk response is difficult to unfold and other practical dilemmas. Scientific choices should be made to enhance risk awareness and carry out national risk education; assessment institutions should be built to conduct risk early warning and monitoring; governance methods should be improved to form a diversified and co-governance pattern; law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improved to strengthen technical risk governance paths such as risk governance guarantees.

Keywords: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ical risk governance; value; dilemma; path choice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数字乡村建设的根本推动力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看到技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其潜在的或现实的风险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了高风险社会,技术风险成为风险社会的重要诱因。所谓的技术风险是指“在技术发展、应用、转移与传播等过程中由于人类行为失范、社会失序等原因造成的对自然、社会与人类发展潜在的、现实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1]”。在现代社会,技术风险不仅事关国家安全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影响到强国建设的步伐,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技术风险问题。顺应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治理现代化的需求,我们应对技术风险问题应善于从治理的角度展开策略研究。治理是指各种公共与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实物活动中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2]。研究数字乡村建设中技术风险治理问题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1 "数字乡村建设中技术风险治理的重大价值

数字乡村建设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但其影响不仅仅限于农业农村领域,而是越出了农业农村领域,影响到了整个国家。正因为其重要,所以要前瞻性思考一切风险问题,高度重视技术风险治理的价值。

1.1 "技术风险治理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构建集包括科技安全在内的11个安全领域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3]。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4]。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重要讲话可以看出,防范化解科技风险目标即实现科技安全,最终维护国家安全。科技风险包括科学风险与技术风险两部分,通常我们所指的科技风险主要指狭隘的技术风险。科技领域安全是一个系统安全,包括科技基础设施、科技人才、科技信息、科技产业和科技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安全,这个安全的标准或者说基本要求,就是整个科技体系具有防范和处理不利状况和风险,保持自主发展的能力。技术风险治理的直接目的是将一切不利状况或风险防范化解在萌芽状态或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维护科技安全。科技安全的影响因素中很多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治理技术风险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治理数字乡村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风险问题,不但有利于确保技术发展、运用与扩散的安全,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有序推广,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成效凸显了技术的作用无处不在,同时也反映出若技术发展、运用与扩散出现问题,风险则是全局性的,对农村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科技安全了,总体国家安全才能实现。

1.2 "技术风险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被认为是继“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化”[5]。在科学技术现代化之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说明科学技术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条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看似是两个现代化,即“体系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但实质上可统合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主要由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这两个最重要的次级治理体系构成。要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一定要先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从政府治理层面来看,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网络社会的技术变革推动了政府治理的变革[6],技术风险的存在也影响着政府治理变革的进程与效能,并倒逼着政府治理的变革,推动政府治理的现代化。从社会治理的层面来看,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要完善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7]。这说明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科技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化解社会总体风险,同时,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具有从“经验治理”到“数字治理”的特征,“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数字治理’手段,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积极响应时代发展变化的全新形式,以及促进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和治理技术现代化的重要践行方式[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9]”治理数字乡村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风险问题,就是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只有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了,才能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1.3 "技术风险治理是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是农业强国,也是科技强国。“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10]”。科技强国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性支撑。那么,将农业强国、科技强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贯穿起来的一条逻辑主线就是要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而这也正是我国一直致力于做的事业。走通这条道路的逻辑起点与关键是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即掌握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的主动权。对于我国而言,自立就是科技创新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自强就是跻身世界创新强国行列,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就是既能抵御外来的风险,也能化解内部的风险。相对于城市与整个国家来说,农村是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也是风险治理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随着数字乡村建设向全国的推广,农村技术风险治理的“短板”将形成扩大效应,不利于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因此,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前瞻性治理技术风险,首先是确保实现科技强的目标,再让科技强赋能农业强,建设农业强国,“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此外,从经济发展动力的角度来看,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发展的动力不足。建设数字乡村是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数字乡村建设的根本推动力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方向决定了科技必须是安全的,一定要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综上,农业是基础,科技是支撑,治理技术风险是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通道的应有之义。

2 "数字乡村建设中技术风险治理的现实困境

数字乡村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风险问题既有风险问题的共性,也有技术风险的个性。要理性分析在技术风险治理中面临的风险形成原因复杂,风险结果难以预测;风险认识不够理性,风险规律难以把握;治理手段不够有效,风险变量难以规制;法规保障不够健全,风险应对难以展开等现实困境。

2.1 "风险形成原因复杂,风险结果难以预测

技术风险不同于常规的、传统的风险类型,它是一种新型的、复杂的风险类型,形成技术风险的原因是深层次的、多方面的,由此导致的风险后果也是难以预测的。首先,技术本身发展的不确定性会带来潜在的风险。技术的发展依赖创新,而创新本身就具有风险。例如创新资源分散、创新要素流动不畅,形成的信息“孤岛”现象,造成重复投入、资源浪费与闲置,增加了经济与社会成本,引发经济与社会风险。此外,创新是一个实现价值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与研究动机问题。如若不能秉持造福社会的立场去开展创新,必然会引发不可预测的风险。其次,外部环境变化也会形成风险问题。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科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科技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越发深入、全面,由此招致的风险也明显增多。最常见的就是技术问题政治化的风险,如为了遏制我国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一手导演的“中兴事件”“华为事件”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其目的就是打压我国的高科技企业,扼住我国发展的“命门”。最后,发展大势的不可抵挡也会成为裹挟风险的诱因。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势不可挡,由此带来的潜在风险也难以识别与预测,更不用说如何去治理了。

2.2 "风险认识不够理性,风险规律难以把握

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公众对风险的感知越来越强烈,但公众对风险的认识并不够理性。从理论上讲,风险(R)=伤害的程度(H)×发生的可能性(P)。例如核风险,核事故发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是它伤害的程度非常高,所以它的风险指数非常高;再如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它的伤害程度当然比不了核事故的伤害程度,但是它发生的概率高,所以它的风险指数也高。因此,影响公众对风险的判断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首先,对科技的盲目乐观主义影响了公众对科技风险的感知与判断。公众往往只看到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生产、生活、工作与学习带来的极大便利,而忽视了科技隐藏的、潜在的风险。其次,科技风险后果的发生有其自身的规律,公众难以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例如DDT在农业领域的使用。DDT对人体的危害起初也不为人知,因为DDT要经过复杂的生态系统循环才最终作用到人体,并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但若不是专业人士经过长期的追踪研究揭示其规律,普通公众根本无从知晓其风险发生的规律。正因为公众的风险认识不够理性,风险规律的难以把握,导致技术风险治理面临不小的人为困境。

2.3 "治理手段不够有效,风险变量难以规制

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技术风险问题成因复杂、影响面广,治理技术风险问题要统筹考虑,系统推进。但从近年来我国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及2024年4月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可以看出,我们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主要侧重于“为什么建”“建什么”、“如何建”等问题,对风险特别是技术风险问题的考量明显不够,这是未来需要着重解决的“短板”。此外,由于各地的基础条件、信息设施、数据平台建设和服务体系存在差异,导致对技术风险的感知、风险信息的收集不够及时与全面,应对技术风险的手段显得单一。这突出地体现为农民缺乏应对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数据安全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对于一些由于操作失误、管理漏洞、恶意破坏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常规技术风险的规制,我国已有一套较为完备、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与手段,确保把可能的危害降到最低。而对于一些尖端技术,如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等风险的规制探索则刚刚开始。同时,技术风险的治理最终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如前所述,技术本身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存在风险,运用技术手段治理技术风险问题,可能会引发新的风险问题。

2.4 "法规保障不够健全,风险应对难以展开

法律法规是行为主体开展活动的行为准则,对主体行为具有指向性与约束性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稳定性,但是法律法规约束的主体与客体又是具有变动性的,因此,法律法规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进行相应的调整。治理技术风险问题要强化法规保障,就要根据技术风险发展的形势进行相应的法规调整。当前,我国在科技领域的立法相较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已经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我国的科技立法侧重于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却对风险的防范预警不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等都体现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的需求,却没有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一些与数字乡村建设相关的技术如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无人机和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相关的立法工作明显滞后,而这些领域有的已经出现了风险问题,有的被普遍认为有潜在的风险,这些都需要法律对之做出规范与预防。一些与数字乡村建设直接相关的法律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不足,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虽然鼓励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技术研发推广,但没有考虑到技术风险因素,更没有对风险治理做出规定与要求。

3 "数字乡村建设中技术风险治理的路径选择

治理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技术风险问题意义重大,困难较多,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善做长远谋划,从思想意识、制度设计、举措手段和法规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施策,做到共建、共治、共享,才能到达预期目标,收到预期效果。

3.1 "增强风险意识,开展全民风险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科学认识技术风险,开展技术风险教育,是为治理技术风险做好必要的思想、心理与社会准备。首先,要科学认识治理技术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治理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技术风险问题,不仅仅是有利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问题,更是关系到通过实现科技安全来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强国建设步伐的重大问题。一定要着眼技术风险呈现全球性扩散、系统性渗透的趋势,高度重视技术风险的治理工作,将其纳入党和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加大对其研究力度,鼓励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其次,要实现风险教育全民覆盖。在学校阶段就对学生普及技术风险知识,尤其是对于有志于从事科技研究或管理相关工作的学生,更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风险教育。科研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不为利益所惑,前瞻性警惕现实与潜在的技术风险问题,努力增强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降低或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科技管理人员在制定相关政策或进行决策时,一定要将技术风险作为重要的考量内容,明确科技价值准则,坚持安全第一位的原则。最后,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要利用国家安全日、科普宣传日等特定节日与活动开展技术风险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升社会大众特别是农民的数字素养与技术风险意识,筑牢风险治理的全民防线。

3.2 "建设评估机构,做好风险预警监测

做好技术风险的评估与预警监测,是有效治理技术风险的前提与条件。有备才能无患,做好未雨绸缪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着眼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以及技术本身发展的不确定性,必须要加强对技术风险的评估与监测。要尽快建立权威高效的技术风险评估机构,对技术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与危害,发生的概率与时间,持续的态势与变量做出评估。评估的目的是依据以往技术应用过程中曾发生的危害,以及在实验模拟中对可能发生的非理想因子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在实际进行技术风险评估工作时,一定要结合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对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涉及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的影响,以及产业变革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转型推动作用,科学得出全面、准确、审慎的评估结果,并将其作为预警技术风险的依据,为技术风险治理提供参考。同时,要加快建设技术风险预警监测体系。正因为技术风险的形成与发展是动态的,所以要综合发挥科技、监管、法律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形成技术风险发生前的预警与防范、风险发生中的控制与协调、风险发生后的善后与处理等全过程风险预警监测体系。特别是要加快制定新技术应用规则,全方位做好技术安全、产业安全、监管安全等方面的新技术应用风险的预警与监测,防止新技术的滥用和误用,让技术应用赋能产业发展。

3.3 "完善治理手段,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技术风险具有难以预知性、复杂性、阶段性和跨区域性的特征,其特征决定了治理的难度、工作量必然是巨大的。为有效提升治理技术风险的能力和降低治理技术风险的时间、经济与人力成本,必须要多措并举开展技术风险治理。一方面,要善于借鉴用好积累的风险应对经验。例如可积极借鉴安全生产领域应对风险的经验。近年来,我国重化工行业领域加快制定安全标准,初步建成风险预警体系,实现了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动态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在线巡查、安全承诺公告与综合分析等功能,实时获取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状态。同时,我国依托国家级研发试验基地,推进系统性风险防控技术及装备研发,重视事故前的防控、事故中的应急与指挥、事故后的调查与验证等环节[11]。这些有益的实践经验从体制机制、法律规范、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我们治理数字乡村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风险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新的风险治理经验。结合现实与需要,要在运用技术、法律监管等常规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新手段,融合多元主体,创造新的技术风险治理经验。如通过强化科技伦理、职业伦理等伦理道德建设,发挥伦理道德无形的教化与规约作用,让技术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要强化技术风险治理优势互补,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例如针对东西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风险治理水平不同步问题,发挥东部地区技术与产业创新经验及西部地区的成本与资源优势,推动东西互促、风险共治。

3.4 "健全法律法规,强化风险治理保障

法律是治本之策。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一定要跟上形势的发展要求,体现时代性,突出应用性。对于治理技术风险问题而言,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就要既化解风险存量问题,又遏制风险增量问题。一方面,要修订现有的法律法规破解已经暴露出来的风险问题。要站在化解数字乡村建设中技术风险问题来助推乡村振兴的角度,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在保障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上补充技术风险防范与治理的法律条款,细化技术风险防范与治理的类型、手段与责任。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等鼓励科技创新的法律、条例,突出技术风险考量,强化技术研发主体责任,引导技术研发向着造福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的导向与惩戒作用,遏制潜在的、未来的风险问题。要理性分析研判数字乡村建设中技术风险治理困境的现象与原因,从立法的角度强化数字乡村建设中技术风险治理所需的人才、技术、资金保障。例如通过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加大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力度,解决风险治理人才结构性矛盾。通过财税、金融立法等手段,引导资金、技术等向风险治理领域研究倾斜。同时,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畅通风险投资渠道,改革依赖“官办、官营”的资本运营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手段化解技术风险治理难题,等等。

4 "结束语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正因为数字乡村建设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必须要关注其技术风险治理问题。在风险社会语境下,技术风险广泛渗透各领域,其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建设数字乡村中治理技术风险问题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加快强国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理性分析技术风险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才能实现建设数字乡村的初衷,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最终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谢旭平.现代技术风险治理研究[D].长沙: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8:17.

[2] 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1995:2-3.

[3]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4-04/15/content_2659641.htm.

[4]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19-01/21/content_5359898.htm.

[5] 许耀桐.应提“国家治理现代化”[N].北京日报,2014-6-30.

[6] 李齐,李建呈,李松玉.网络社会政府治理变革的逻辑结构[J].中国行政管理,2017(7):49-55.

[7] 新华网.(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1/05/c_1125195786.htm.

[8] 文军.深刻把握社会治理的总体特征与走向风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5-16.

[9]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10] 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EB/OL]. http://www.moa.gov.cn/ztzl/xjpgysngzzyls/zyll/202303/t20230317_6

423398.htm.

[11] 曹永友.提高科技信息化水平 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N].中国应急管理报,2024-4-8.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困境价值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型路径选择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要性和路径选择方向的研究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