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2024-12-31杨青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5期
关键词:实践进路思想政治乡村振兴

摘" 要: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度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农村发展向好,农业生产有序,农民生活幸福。进入新时代,由于历史方位和现实条件的变化,农村工作又面临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屏障。该文是作者根据多年生活于农村的经历和体验,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影响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阐述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实践进路。旨在健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振兴;实践进路

中图分类号:D648"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5-0169-04

Abstract: Since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ystem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rural areas and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development has improv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en orderly, and farmers have a happy life. In the new era, due to the changes in historical position and realistic conditions, rural work is faced with new problems, which have become a barrier to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living in the rural areas for many years,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issue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armers, and expounds the necessity and practical approach of strengthening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promote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practical approach

党的十六大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始终拥护和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度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工作,经过努力,农村社会整体风貌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觉悟明显提高,但是从整体的工作成效来看,我国农民群众的素质和能力还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建设的要求,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比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未来,做好农村工作要关注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补充好农民群众思想之钙,让农民群众以更加健全的人格和更为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家乡建设,发挥好社会主义建设最广泛最基础的力量。

1"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伟大创举。乡村振兴不仅要振兴乡村物质文明更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丰富的精神文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不能忽视“乡风文明”这一方针,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是对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重要判断。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剖析农村存在的思想问题是突破乡村振兴工作困境的关键一步。

1.1" 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缺乏

互联网普及以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只有单一的学校课堂,农村学生可以通过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但是,由于农村乡镇学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学校对思政课不够重视,乡村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的。更加困难的是学校课堂也仅对学生开放,广大的农村非学生群体没有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且由于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和劳动形式,农村青年群体更倾向于去大城市就业和发展,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就早早辍学的人都不愿意留在家乡,导致农村青年人才外流,老龄化严重,占农村大多数人口的中老年人群体劳动形式较为单一,大部分农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以打零工为辅,没有正规的从属单位,无法如城市职工一样获得单位或部门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演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率显著提高,农民群众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方法上进行创新。

1.2" 传统文化的制约

早在新文化运动之时,民主科学思想之风就吹向了中国大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费尽心血破除封建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民主法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农村,部分农民还存在保守思想和部分陋习,这些思想和陋习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第一,农民的经济来源多以种地和打零工为主,这种就业形势对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要求不高,因此农民缺乏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政治修养的动力,使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较为困难。第二,由于大部分农村位于偏远山区,现代化水平低下,信息技术不发达,思想交流和传播多聚集在一个村的村民之间,因此农民思想更新缓慢,固有的传统观念占据上风。第三,部分农村农民不重视教育,受教育程度不高,难以获取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平台,只能接受和延续上一代人的思想。第四,鸦片战争前,中国一直实行封建专制制度,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辛亥革命至今只有一百多年,封建之风未从根本上革除。

广大农民群众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主体,其思想觉悟、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克服思想上的障碍,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应当成为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1.3"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薄弱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个真理在今天也不过时。在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是农村工作的总负责人,他们决定农村各项工作的成效,干部带领得好,农村就发展得好,农民就生活得好。但目前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德才兼备的干部很少,接受过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更是很少见,这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青年外流,农村基层组织领导成员大多是在村民中由村民自行选举的方式产生,大多由留守农村的中老年人组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民平均受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下,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不具备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多数干部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和公正廉洁的法治意识,村干部收受村民贿赂办事的现象较为常见。在有些村干部的意识里,其职位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是谋取私利的途径,且因为农民群众不具备主人翁意识,对这一现象习以为常,更加助长了基层干部的不良风气。这主要是因为村干部和村民接受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较少,其思想观念还未得到更新。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依然留存在村民的观念当中。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封建思想的弊害,但是农村这个社会单元仍然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薄弱环节。未来,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一支具备较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专业化干部队伍,使农村干部和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共享社会主义发展成果。

2" 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是保持社会稳定、推动乡村振兴的保障。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质,致力于塑造共产主义建设的有力力量,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保护屏障。

2.1" 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地位,拓宽最高理想的实现途径

共产主义发展至今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力量,解决所有难解决的问题来消除共产主义道路上的阻碍,争取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得好,实现共产主义就拥有了更加有力的群众基础、物质和精神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带来机遇,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开辟了新的途径。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就必须在实施乡村战略中重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增强农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领悟共产党精神,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使共产主义理想在农村的土壤里落地生根,从而使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有更大的信心和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为共产主义理想扩宽道路。

2.2"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来,党中央特别重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以实际行动向人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决心。现阶段,巩固脱贫攻坚的重任在农村,守住农村这片阵地需要发挥思想引导的作用,思想就是力量,思想落后陈旧,发展动力就会不足,力量就会弱小,只有向农民传输革命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和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等伟大精神的含义,让其明白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才能使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守正创新,做到思想不掉队,行动不落伍,在根本上守住脱贫攻坚的成果。脱贫攻坚成果是党和人民一起奋斗出来的,脱贫攻坚的过程和成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是要让广大农民深刻体会到党的领导的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政治体制,明白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农民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身份,在乡村政治生活和建设中发挥主人翁精神,树立坚决同黑恶势力作斗争的意识,维护取得的一切成就。

2.3" 建设乡村精神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伟大创举。乡村振兴不仅要振兴乡村物质文明更要建设丰富的精神文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乡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感,凝聚农民共识,激发出最大的创造潜力,让农民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更加理解现代精神文明的先进性,更加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团结一致地推动农村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华文明发展至今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农村是中国原始社会形态中最基本的单位,举托起各种社会形态中的其他单位,农业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务必重视发挥农民作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注重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了解农民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的前提下,以正确的形式和多种手段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农民掌握先进的思想理论武器,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3" 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农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3.1" 整合资源,补充教育平台

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推动科技与教育融合。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性、全面性、时效性等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思维和内容的创新。第一,面对农村学生群体,首先,乡镇学校应该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引进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研究办公室,取缔思想政治课由其他学科老师代任的做法,保障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充实性和正规性,保证农村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利益;其次,除了思政课堂的有效开展,学校还应以开展演讲、讲座、辩论赛和论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视与热爱;再次,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爱国、法治、理想等题材的视频,让学生在放松之余还能接受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面对农村中老年人群体,首先,基层领导干部可以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线下活动,以举办长征体验赛、红色文化分享会、模拟法庭剧、民主选举会和政治宣讲会等形式聚集村民,让村民参与各种形式的联谊,在联谊活动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农民群众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应该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农村中老年群众喜爱的多媒体平台打开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多鼓励多媒体用户制作高质量的内容,鼓励农民群众关注时事新闻、国家政策方针以及乡村发展的视频。村干部还可以鼓励农民群众获取“学习强国”积分,每月统计一次分数,积分多者给与奖励等。第三,面对基层领导干部,应该支持领导干部学习互联网技术,运用互联网技术,使网络成为基层领导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平台。

3.2" 引入人才,更新思想文化

在农村,选调生干部大多是具备较高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修养的群体,他们的到来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的政策科学度和执行力。现如今,国家仍旧重视选调生工作,选调制度和条件相比较普通公务员选拔而言更加严格。一般情况下,选调生要具备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品学兼优和群众威信较高等综合条件,他们有能力承担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农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农民讲授先进思想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内容,使农民领略国家制定路线、政策、方针的出发点,这也有利于选调生与农民群众建立广泛的联系,了解群众的思想状态,把握群众思想动机,使选调生更易开展群众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具体来说,农村思政教育队伍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定时定点开班。选调生可以利用当地学校这个开放平台,在合理的时间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二,若讲授场所容纳空间有限,可以让每个家庭派出一位代表参加活动,所派之人在活动结束后再将自己的所闻所感分享给其余家庭成员。第三,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针对农民群体的文化水平、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生活经历等特点进行通俗化、循序渐进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第四,看到并理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农民群体因为受教育程度低,理解力和接受能力比较低,农村思政教育队伍成员要理解这项工作的艰巨性,给农民以耐心教育。

3.3" 洞察诉求,强化教育队伍

农村基层干部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去引领农民群众开展工作。为确保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地方政府可以组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高、教育能力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该队伍主要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为该队伍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对考核做出详细规定。同时,建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机制。这些将有助于构建促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有效机制。其次,该队伍可以利用各种平台,以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思想政治理论传播途径,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举办线上讲座、开展面对面交流等。最后,该队伍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关注时事热点,跟进时代发展潮流,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文化,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3.4" 立足制度,优化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提高国民受教育度以及受教育公平度而制定的一项重要制度,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成为了乡村孩子接受现代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目前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较高,教育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农村的孩子基本能履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农村的孩子受教育程度相对不高,因此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的前提下,学校应当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乡村孩子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平台,使农村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受更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上提高农村思想政治素养。笔者认为,在九年义务阶段开展思政课,第一应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以便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发挥自身建设作用;第二应该注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党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其在成长道路上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第三应该学习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使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坚定的信心,并将这种信心转化为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

4" 结束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上,还包括对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上。现阶段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人民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又对丰富的精神生活表现出了强烈的渴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重要位置,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为着力点,在农村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主义先进思想,使农民具备社会主义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拥有更丰富完整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 杨薪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4):55-56.

[2] 卢伟,郑立强,陈艳玲.新时代提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22(6):41,60.

[3] 杨威,管金潞.“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内容的定位、体系与实施难点[J].思想教育研究,2022(10):125-130.

[4] 李基礼.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从知行到行动[J].教学与研究,2022(7):96-104.

[5] 徐蕾.试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J].公关世界,2022(19):43-44.

[6] 刘宗永.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内涵初探[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10):41-44.

[7] 税淼淼,包明元,吴燕.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3):158-161,166.

[8] 王伟达.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辽阳市为例[J].沈阳干部学刊,2024,26(1):30-34.

[9] 杜鹏,李子洋.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超老龄农村的乡村振兴[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1(2):68-82.

作者简介:杨青玲(199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实践进路思想政治乡村振兴
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必然逻辑、原则导向及实践进路
理解高校资助育人科学内涵的三个维度
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与路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议如何做好新时期东汽保卫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