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村工作队助力南疆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4-12-31董艳丽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5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基层治理基层组织

摘" 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持续深入推进新疆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驻村工作机制为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和助力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奠定扎实基础,取得阶段性成效。该文以驻村工作队助力南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视角,基于新疆南疆驻村工作实践与收效,分析当前驻村工作对助力建强南疆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驻村工作要始终坚持以新疆工作总目标为指引,强化主责意识,进一步优化机制、突出重点,在助推南疆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出实招、求实效,加快推动南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证。

关键词:基层组织;驻村;新疆;基层治理;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D422.8"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5-0080-04

Abstract: The Party's strategy of governing Xinjiang in the new era has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and provided a fundamental follow for the continuous and in-depth promotion of Xinjiang's work. The village-based work mechanism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Xinjiang's new socialist rural areas,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help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achieved phased resul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village task force helping to build and strengthen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southern Xinjiang, and based on the practice and results of the village work in southern Xinjia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village work in helping to build and strengthen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southern Xinjiang.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village work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the general goal of Xinjiang work as a guide,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primary responsibility, further optimize the mechanism and highlight the key points, and make practical measures and seek practical results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southern Xinjiang. We will speed up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grass-roots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in southern Xinjiang and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social stability and long-term stability in Xinjiang.

Keyword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resident village; Xinjiang; grass-roots governance; path research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南疆区域广阔但底子薄弱,虽然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各种工作短板弱项依然存在。作为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新疆基层的创新实践,驻村工作如何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助力建强南疆地区基层党组织,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南疆地区基层综合治理良性循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驻村工作队助推南疆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分析

1.1" 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不断强化

驻村工作队通过积极组织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疆方略,不断教育引导基层各族党员干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系统性、常规性的政治思想教育,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加强督导检查追责问责,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打造政治坚强、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和群众信赖的村“两委”班子;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注重发展培养党员和后备干部,为提高基层组织领导能力提供优良人力资源,确保农村事业发展后继有人,使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核心地位更加巩固。

1.2" 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取得突破

驻村工作队始终把基层阵地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围绕基层党建等各项任务,积极打造集党团服务、民政、计生、劳保和政策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同时,大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四史馆和图书室等,全面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硬件建设在质与量上取得突破,为开展各项组织活动提供必备条件,系牢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纽带。

1.3" 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机制更加规范

驻村工作队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为目标,传帮带健全党组织主导的决策议事机制,逐步完善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基本制度,加快构建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党建带动团支部建设和妇代会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警务室、驻村工作队和乡镇下沉干部“四位一体”协同配合效应,巩固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使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科学、规范、精细。

1.4" 基层党组织的动员能力显著提升

驻村工作队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动员各方力量的优势,团结调动各类资源,汇聚形成强大合力,逐步把乡村党组织打造成推进农村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在维护稳定方面,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在乡村振兴方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支持特色产业项目,狠抓转移就业和致富增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民族团结方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和睦。

1.5" 基层党组织的队伍素质明显加强

驻村工作队将队员与村干部结成帮扶小组,形成互学互帮、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始终把群众需求、群众呼声、群众利益摆在首位,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开展道路硬化、路灯安装、垃圾清理等,切实改善村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为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通过扎扎实实的具体措施赢得基层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2" 驻村工作队助推南疆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分析

2.1" 驻村工作力度退化,部署与落实的矛盾突出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队员的基本条件和年龄、专业、经历等因素都有明确要求。驻村工作开展伊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能严格落实要求,坚持选优派强抽调精干力量下沉驻村。但是随着驻村工作机制的常态长效,南疆基层各项工作的逐渐规范,社会大局的日益平稳有序,一些单位部门出于人手紧张等因素考虑,对驻村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减弱,导致干部参加驻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同时,由于基层工作涉及农业、林业、民政、金融和劳动等诸多领域,对工作队的个人领导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方面也提出挑战。

2.2" 基层组织建设虚化,形式与实效的矛盾突出

在当前南疆基层各项工作任务繁杂重的压力下,党建业务融合不够、党建工作思路创新性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效果不突出;对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缺乏有效管理,对辖区内农民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制度落实不力,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力量动力不足,党员质量参差不齐。党内激励关怀制度体系不健全,积极参与党建工作的氛围不浓,导致部分农民党员的党性意识不强、对党组织归属感不强,降低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凝聚力、向心力。

2.3" 基层干部本领弱化,态度和能力的矛盾突出

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依然不高。从村党支部带头人看,有的乡镇还摸索实行农民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机制,这些干部在统筹推进党建等各方面工作中能力还有待提高;从村干部看,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男女比例难以兼顾,特别是国家通用语水平和电脑操作水平亟待提高,学习理解和把握落实上级政策有偏差,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农村工作的需要。

2.4" 基层主责意识淡化,帮扶和传带的矛盾突出

《意见》明确要求驻村工作队做到帮办不代替、到位不越位。在实践中,南疆一些地区对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定位期望过高,忽视了属地主体主责作用的发挥,导致工作队“帮扶”和“传带”不足的矛盾突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同时,由于基层工作生活条件较为艰苦、薪资待遇较低,人才难引进、引进留不住、工作队传带对象的基础先天不足。受传统理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基层群众重视物质帮扶的思想依然存在,安于现状、主动就业致富的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农民内生动力欠缺,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

3" 驻村工作队助力南疆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研究

3.1" 紧紧围绕“依法治疆”,在促进和谐稳定上持续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南疆是“棋眼”,驻村工作队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坚持维稳法治化、常态化,推动基层组织健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形成治理合力。

1)维护稳定聚民力。驻村工作队要统筹力量,加强辖区巡逻防控和重点部位安全防范,持续做好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和重点人员帮扶教育工作,动态摸排各类安全隐患;指导村“两委”干部全面落实党的基本方针政策,严格依法管理统战相关事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最大限度争取基层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带动村民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法治氛围和法治环境,促进农村群防群治、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更加稳固。

2)日常治理重民主。指导基层组织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目标,以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为基础,推动村民监督委员会、“四议两公开”等各项管理制度机制落实到具体工作,坚决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真正将管理、监督、协商的民主性落到实处;真正营造村民自治、民主决策的良好格局,将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落到实处,从组织机制层面打牢综合治理的制度保障。

3)精细服务解民忧。一方面积极改善村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为群众生产生活、日常出行、各类活动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教育引导村“两委”开展工作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转变工作作风,增强群众工作意识,提高干事服务效率,特别是对农民反映强烈的疑难问题,想方设法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激发他们投身农村各项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紧紧围绕“团结稳疆”,在凝聚基层人心上持续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驻村工作队要促进南疆地区基层党组织做实做细各项民族团结工作,凝聚各族群众人心,为保持新疆长期稳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进。

1)抓好干部团结。准确把握驻村工作要求,摆正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指导支持和督促帮助作用,引导村“两委”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主动做好本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建立工作队、村“两委”日常协商监督机制,坚持集中讨论、民主决策,团结一致,形成工作队和村“两委”,凝心聚力共同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良好局面。

2)抓细干群团结。推动基层干部持续转变工作效率不高等不良作风,积极开展“微服务、微心愿、微创意”等活动,通过建立诉求箱、调解室、入户走访和谈心谈话等活动,积极拓宽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全面了解掌握群众就学、就医、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诉求,切实做到为民办实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抓实民族团结。利用入户走访、夜校学习、节庆活动、生产互助、帮扶解困,以及民族团结好村民、好家庭、好邻居创建评选等群众看得到、感受深的活动形式,大力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和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积极引导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营造各族人民团结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社会氛围。

3.3" 紧紧围绕“文化润疆”,在增强文化认同上持续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基层。驻村工作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基层党组织以增强文化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1)推动思想观念转变。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史馆、农家书屋和宣传栏等宣传文化阵地作用,持续开展共庆春节、共度元宵、共迎端午中秋等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中华文化共同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端正历史文化认知,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

2)推动精神情趣培养。加大节庆、“村晚”、拔河、球类比赛和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的组织开展力度,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基层群众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持续巩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新时代南疆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3)推动生活方式转变。深入推进以“五通七有”为重点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六好家庭”创建评比,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树立现代文明的生活理念和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3.4" 紧紧围绕“富民兴疆”,在推动经济发展上持续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驻村工作队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指导基层党组织全面梳理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问题,创新以“党建+”为基础的发展模式,确定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让基层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1)巩固基础防风险。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一手抓防返贫致贫、一手抓有效衔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机制,通过不断完善“一户一策”,严格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机制,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攻坚的“含金量”。

2)突出特色促增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多方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会同村“两委”根据农民意愿和市场需求,推进“一村一特”“一村一品”建设,依托南疆独特的气候、人文、地理和民俗优势,通过特色养殖业和种植业等,用好用活现有农村资源,鼓励基层党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区域范围内独具特色的富民产业,坚持一产就业和季节性短期务工相结合,积极了解掌握区域内用工需求,促进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和致富增收。

3)教育引导激动力。因地制宜增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邀请本地农林领域技术专家和“土专家”“田秀才”面对面、手把手,详细讲解生产、职业技能,提高基层群众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就业本领和发展能力。组织致富带头人和外出务工人员代表,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基层群众增强勤劳致富、争先创优意识,大力扭转“等、靠、要”的思想,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着力夯实南疆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3.5" 紧紧围绕“长期建疆”,在落实基层重要理念上持续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键在党,根本靠坚强的干部队伍、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管用的群众工作机制。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基层。南疆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核心,坚持基层重要理念,助推基层党组织增强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

1)优化驻村机制。加强对驻村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坚持对口帮扶、全员参与、尽锐出战,全力协调解决驻村干部的实际困难,激发工作队员用心用情用力干好驻村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按照需求原则,进行全面培训和分类培训,科学设置落实新老干部交接帮带机制,缩短新任驻村干部适应农村工作的时间,确保驻村各项工作有序过渡、无缝衔接。健全工作队考核激励和关心关爱机制,进一步激励驻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确保驻村工作的实效性和规范化。

2)建强基层组织。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抓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能力和广大党员的政治觉悟。持续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从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中培养发展党员和后备力量。常态化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完善符合实际的党组织管理制度,把党建工作和治村兴村、富民强村紧密结合、联动起来,才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声音、团结动员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3)强化队伍建设。通过“天池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等渠道,加大南疆地区人才引进政策倾斜力度,吸引内地特别是本地各类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拓宽村干部职务晋升渠道,强化对基层干部的人文关怀和关爱帮扶,共同营造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浓厚氛围。健全工作队和村干部“一对一”“一对二”帮带机制,突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政策法规、电脑操作和群众工作等基层工作实用技能,切实提升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提高对党的政策和各项工作部署的执行能力,为真正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打好人才基础。

4" 结束语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建兴则乡村兴,党建强则乡村强。新疆地区要找准驻村工作队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结合点,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指导,以深入持续推动驻村工作这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助推南疆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回应和解决基层各族群众的民生需求,确保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见效,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制度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

[3] 景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基础——基于“访惠聚”工作的实践思考[J].乌市党委党校学报,2016(3):60-64.

[4] 新疆克州州委组织部课题组.深入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 推进克州基础党组织强固本工程研究[J].实事求是,2019(3):106-112.

[5] 郑博.“访惠聚”助推克拉玛依城市基层党建的实践探析[J].克拉玛依学刊,2021,11(1):45-52.

[6] 王政豪.微探新疆“访惠聚”活动对民族地区治理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3):278-279,291.

[7] 万璐.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J].农家参谋,2022(11):4-6.

[8] 王政,王桂枝.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3):164-167.

[9] 罗强强,王燕子.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中的情感培育——以新疆“访惠聚”驻村工作实践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6):12-19.

[10] 雷霆,向川,郭娟,等.新疆基层智慧治理的理论逻辑、运作机制和政策展望——基于“访聚惠”工作的考察[J].克拉玛依学刊,2023,13(4):84-92,2.

基金项目:2023年自治区社科治疆方略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2023VZJ006)

作者简介:董艳丽(1979-),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基层治理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