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完善思路探析
2024-12-31于飞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理念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也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运营中,也日益体会到了数字经济带来的变化。同时,也意识到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在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人才资源配置、绩效激励机制、人才综合素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通过简单概述数字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面临的机遇,深入分析了当前环境下其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希望能为单位后续完善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事业单位;数字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
DOI:10.12433/zgkjtz.20242342
事业单位是主要从事科教、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组织机构,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事业单位各岗位干部职工的工作、创新能力通常由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决定,并由此影响事业单位业务活动与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环境的变化,使事业单位提高了人才资源管理要求,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事业单位应结合其实际情况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理念,采取合理、有效的优化策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为提高管理水平、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以及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一、数字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数字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兴信息技术的产生推动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正转向数字化管理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业务流程数字化。数字经济时代促使事业单位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体系,利用信息化设施,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的业务流程,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第二,人才储备数字化。招聘与单位岗位需求相匹配的人才、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要关注的问题。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人才储备数字化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可以预先在官方网站说明相关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职员职能要求,避免产生不符合招聘要求的求职者大量投递简历的现象。此外,利用数字化手段,单位可以分析、结合市场人才供应与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储备人才,提升人才质量[1]。
(二)数字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机遇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作为新兴经济形态的数字经济,逐渐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一,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通过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引入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挖掘、管理、发展人才等环节的工作效率。一方面,招聘人才时,依托数字化技术,根据岗位需求和人才的综合能力,快速筛选、挖掘人才,缩短人才招聘的初次筛选时间;另一方面,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实现线上、异地工作办理,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最大程度地挖掘岗位工作人员的潜力,使干部职工在本岗位发挥作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信息技术,可以预先对员工的综合能力与岗位胜任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明晰职员的优、缺点,及时通过岗位调整、人才培训等方式激发其潜力,从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挥最大效能。
二、数字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固化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转向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但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工作观念相对固化。一方面,部分领导层普遍处于中年,学习、理解和接收新事物、新理念的能力相对不足,尤其是对数字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足,存在认知偏差,不能及时更新管理理念[2]。例如:A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岗位调动通常由中高层领导的直接任命,并没有以考核数据为调动依据。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人为主观性,不够合理,容易造成员工情绪上的抵触,影响其工作态度;另一方面,部分管理层缺乏信息化管理思维,在实际工作中仍以传统科层式级别的管理理念为主,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扁平化管理的好处,不能向数字化管理理念转型,导致单位与数字经济时代脱节。
(二)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数字经济时代,人才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事业单位只有通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然而,当前配置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手段较为传统、低效,往往以官本位、命令型为中心,存在岗位需求与员工能力不匹配的现象。同时,一些单位与部门、部门与员工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果不进行有效调解,进而导致内部人事安排工作失衡;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其运行过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员工的岗位相对固定,从而限制了干部职工创新能力的发掘与培养,不利于单位的发展。此外,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建设落后,无法合理、有效地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人事工作,使得人力资源被浪费。
(三)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尚不完善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占据着关键地位,是激发各部门员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在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设置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绩效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标准及形式方面,忽视了干部职工与部门的个体特性,导致实际考核过程和最终的考核结果缺乏准确性、公平性。同时,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绩效考核工作容易受管理人员主观意识的影响,导致绩效考核缺乏公平性,另一方面,激励机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而言,部分员工存在“爱岗但不敬业”的情况。管理层在建立激励机制时,过分注重物质奖励,忽略了员工的精神需求,使得激励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此外,部分单位的激励机制均为正向激励,仅奖励工作表现有效、成绩贡献突出的行为,忽视了对工作表现不佳、给单位造成损失行为的惩罚,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3]。
(四)部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高素质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是确保工作发挥有效作用的关键。但就当前的实际而言,部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较低。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岗位干部职工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而且要求其能够熟练运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另一方面,干部职工的年龄结构存在比例失衡现象,工作能力相差较大,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虽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对数字化技术的学习理解能力不足,而年轻人员虽然对新思维新理念学习理解能力强,能够迅速适应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缺乏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数字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数字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推动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变革,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是确保单位适应时代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应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更新并树立数字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首先,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过于注重岗位员工工作绩效的管理理念,借助数字经济时代的各种新型技术,积极学习、吸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建立数字经济时代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破除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壁垒。其次,事业单位应定期审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情况,形成反馈报告,在此基础上引入科学、开放及现代化的人力管理思想,构建数字化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最后,领导层要强化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避免出现与时代脱轨的现象。
(二)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优化分配方式
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结合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实际工作情况及岗位需求,采取科学、合理的配置方式,最大化地利用人力资源。首先,在招聘人才时,应依据岗位需求,结合多种方式选择多样化人才,提高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其次,事业单位在设计各岗位,聘用、分配人才时,应以实际需求为依据,制定明确、规范的用人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构建专门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人才与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最后,事业单位要加大对人才资源配置过程的监督力度,确保管理人员在配置过程中严格落实择优录取的基本原则[4]。
(三)实现数字化绩效考核,完善激励制度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动力、保障员工的权益、增强归属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因此,事业单位可以借助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设置数字化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激励制度。
一方面,运用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引入数字化绩效考核工具,准确记录各岗位员工的工作情况,从而构建个性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打造与岗位需求相符的评价标准,确保考核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利用单位微信群、公示栏等信息平台公示绩效考核细节,确保考核过程公开、透明。如:S单位借助数据分析技术,整合员工的绩效与薪酬情况,并综合记录其完成各项工作内容的具体状况,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综合评估,最后将考核过程与结果上传至单位门户网站。
另一方面,在考核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对于绩效考核合格者、工作表现优异者,给予物质或晋升奖励,对于绩效考核不合格且工作态度消极的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通过官方途径公开奖惩细节,确保激励过程的公开、透明[5]。
(四)引育结合,组建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
复合型人才是事业单位顺利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针对部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事业单位可以采取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提高其综合素质,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定期开展数字化技术考核,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在此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第二,引进具有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事业单位可与高校合作,通过高校直接输送优秀人才,丰富人才资源管理团队,也可引入综合能力强的人才。第三,依据年龄结构特点,为不同年龄段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高其工作能力[6]。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使得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向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事业单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转型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固化、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绩效激励机制仍需完善、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为此,事业单位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如树立数字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实现数字化考核,引育结合、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并将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佩珊.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12):24-26.
[2]程鑫.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6):84-86.
[3]杨富娟.数字经济时代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路径探索[J].就业与保障,2024(1):55-57.
[4]张原康,李丹丹,张卫东.数字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经济师,2023(8):274-275+277.
[5]黄继凤.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途径的探索[J].就业与保障,2024(4):181-183.
[6]张丰.数字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产经,2024(7):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