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趣共生:让数学思维自然生长

2024-12-27郭春华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因“趣”而进入“智”的思考,因“智”而体会学习的乐趣。“融趣育智”的整理复习教学,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温故”中自主整理,亲历知识体系梳理和建构的过程,探寻其内在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趣”,提升数学的“智”;在由趣长智、转智成趣的复习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趣智;整理复习;知识生长;数学核心素养

“趣”是源起,“智”是旨归。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激“趣”启“智”,因“智”悟“趣”,融“趣”育“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智趣共生”的境界,从而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提升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整理与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复习课活力与新鲜感并存,展示“趣”并实现“智”呢?笔者认为,整理复习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梳理已学的知识、技能,勾连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方法与方法之间的联系,亲自经历知识体系的建构,形成由点连线、由线成面的知识网络,达到知识结构化,并深刻地领悟和运用知识。

一、巧引回顾,“趣”中引“智”,激发学生探究之“趣”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为中国少年数学论坛的题词是:数学好玩。而复习课的知识如何让学生觉得“好玩”?教师又怎样激发学生复习之“趣”?这时,教师需要唤醒学生复习的探究之“趣”,从而自觉进入“智”的复习,为后续的深度复习做好铺垫,为知识结构化提升做好充分准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一课,所复习的图形内容分散在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内容中,学生要把这些分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回顾。复习伊始,教师可用有趣的“串珠成链”,建立这些图形的初次联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图形的复习。

教师先出示一条实物线。

师:我会变魔术,把这根线变成一个图形,你们信吗?

学生有相信的,也有不信的。教师课件动态展示这条线围成了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大笑:我们也会变!

师:说说你们会变成什么图形?

学生各抒己见:会变成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教师通过课件动态展示围成这些图形的过程。

师:这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一个小小的魔术,引导学生回忆了不同年级所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激起学生“趣”的回顾。接着,学生沿着“趣”,全方位地回顾这些图形的推导过程以及面积计算方法,进入“智”的复习。

师:请同学们回忆这些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完成知识整理表,在小组群里交流,并分享这些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和计算公式。

在复习完成知识整理表的过程中,学生初次勾连了这些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知识表”,唤起知识回忆,以“趣”进入“智”的思考,为即将复习的知识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促联建构,智中悟趣,点燃学生思维之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指出,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过程,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复习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理”促“联”,根据知识内在的联系、关联和系统,亲历知识的梳理、整合、构建,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这个过程就是启迪智慧的过程。学生在“智”的思考中体会了思考的“趣”,从思维的智慧中悟出知识的“趣”。

(一)整理构建,“趣”在“智”中

在“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一课中,学生初步整理了平面图形的面积知识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整理知识表的过程,进行联想、交流、整理与构建,在观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把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串”在一起,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网络知识结构,使之更趋于系统化。

师:请同学们根据六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理过程,梳理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展示并说明梳理的理由(如图1)。

学生在整理平面图形知识表的基础上,自主梳理单元知识后上台阐述,讲解知识结构图的分类依据、构建过程和整体思路。在“讲理”中,学生勾连图形之间的发展,从而完善知识脉络体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图。学生在动手、动脑、表达和合作中,“思”中启“智”。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把知识结构图旋转90°(如图2)。学生都惊喜地喊起来:像一棵树!

师:我们就称它为“知识树”,从下往上看,你有什么感想?

生:长方形是树根,是所有图形的基础,知识向上生长。

师:如果从上往下观察呢?

生:所有的图形最后都转化成长方形。

师:未来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图形,同学们的“知识树”会生长得更加茂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智”的思考,进一步进行观察和分析,鉴赏了这棵神奇的“知识树”,分析了这棵“知识树”以长方形为生长点,向上生长,往下转化,达到“以理促联”的境界。

(二)多维挖掘,“智”中生“趣”

新课标指出,观察与描述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而想象与再现则是更高层次的空间观念的表现。教师应引导学生站在探究的视角,多角度思考问题,把旧知识用新的想法、新的思维重新思考和联系,多维度挖掘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智”得到多方位的发展,在“趣智交融”的学习中,复习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把长方形作为这些图形的生长点,形成了这样一棵“知识树”,那么,还有哪些图形也可以作为生长点来梳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图呢?

生:可以把梯形作为基础图形,推出所有图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借助多媒体中的几何画板,通过可视化演示,使全班清晰地看到B点沿着AB平行的方向向左移动,这时梯形的上底变短,直至与A点重合,即AB=0。也就是说,梯形的上底变成了0,梯形也变成了三角形(如图3)。

学生发出一声惊呼,随即恍然大悟:原来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也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师:还有哪些图形面积可以用梯形的公式来求出呢?

学生小组讨论,进行汇报,最后整理如图4所示。经过再次的讨论,学生呈现以梯形为基础图形形成新的“知识花”知识结构图(如图5)。

教师通过以梯形为生长点,借助信息技术直观进行图形变化的可视化操作,即站在探究的视角,从新的角度引发学生的联想,激发其对这些平面图形再发现、再分析,进而重整了图形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引发了旧知识新发现,打通了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一个知识“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智慧过程,此时学生的高阶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推理思维等在多维挖掘中得到了充分训练,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发展。

三、应用拓展,趣智交融,提升学生素养之径

新课标指出,优化习题设计,注重发展素养,设计丰富多样的习题,满足巩固、复习、应用、拓展的学习需要。基于此,笔者认为“应用拓展”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将内化的知识外显化、操作化的过程,是经验的扩展与提升,是知识活化的标志,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在复习课中,把知识内化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之一就是应用拓展——巩固知识的理解,拓展知识的运用,增进知识间的关联,从而达到知识的进一步生长。

【巩固练习】

1.下面四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后三个图形的底分别是多少?(如图6,单位:厘米)

这是一道以梯形为生长点的巩固练习,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同时,对图形之间的联系认知更加清晰、稳定、灵活,对转化思想方法的感悟更加深刻,加深理解图形之间知识的联系,实现了学生智的升华。

2.有人认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形状也一定相同。

学生指出等底等高,有可能形状不同(如图7)。

通过一道判断题,促成学生通过正反例子的验证分析,使其对三角形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提升了高阶思维能力。

师:当这样两个面积相等三角形重叠在一起,能找到几组面积相等的图形(如图8)?

学生讨论并上台演示和分享:除了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外,还有一组三角形面积也相等(如图9)。

师:这个就是我们数学上美丽的“蝴蝶图形”。

3.算一算:你能求出三角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吗(如图10)?

这是对“蝴蝶图形”的延伸与拓展,环环相扣,练习难度呈阶梯式增加,将整体思维进行了融会贯通的联系,真正做到了“趣”“智”相辅相成,交融相谐,引发知识又一次走向生长。

融“趣”育“智”的复习课堂,以激趣为切入口,以育智为核心,通过学生的自主梳理,思维建构,综合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知识的整理架构,形成知识的再创造,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理解深度化。教师要以智慧的眼光,用全新的角度、新意的呈现,构建以“趣”引“智”、因“智”生“趣”、“趣”“智”交融的复习课堂,促发复习的知识呈现生长的态势,使得复习课展现出独有的魅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培超.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复习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

[2]吴成业.“图形与几何”复习课教学需“四化”[J].教育科学论坛,2019(8).

[3]张海洋.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图形与几何”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4(5).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下的运算能力
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结构化学习:数学教育的自然样态
从一道数学试题的命制过程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方法
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有序学习探究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