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探索

2024-12-26张岳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摘""要:创造力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从完善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方式、组织实践活动、延伸训练维度、优化评价形式的角度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启发、方法学习、体验强化、品质提升、内化加强的契机,让学生在多元化实践探索中拓宽学习视野,构建系统性学科认知体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其获得个性化成长。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能力;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4)34-0025-03

创造能力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同时具有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教师从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表达力等方面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平台和展示机会,并结合学生的学力基础,给予针对性指导,传授学生诸多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美术语言表达自身情感和对事物的理解,为学生美术创造力培养提供助力。

一、完善美术教育体制,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整合丰富的教学素材,构建系统、完善的美术教学机制,并鼓励学生参与材料搜集、活动组织、主题设计、生活观察、案例分析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顺利开启创造思维。

在教学桂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家乡的桥》时,由于教材内的插图较少,教师便在课前借助多种助学手段,整合丰富的桥梁图片资源,借助各类具有典型性与实用性特点的桥梁照片,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各式桥梁的组成,教师在整合图片素材时,不仅搜集桥梁整体的照片,还深入挖掘各类桥的细节图进行展示,分析、讲解桥的结构、用途、造型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创作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各类桥的形态和样式,对桥的建造有了初步认知。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以生活中见到的桥为基础,加入自己喜欢的各种元素进行创新,同时根据画面需要添画适宜的背景,用绘画、粘贴的形式进行个性化艺术创作。经过一番努力,各式各样的桥梁作品纷纷呈现,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创作态度,组织学生对所有作品进行评选,并将优秀作品贴到班级文化栏内,以提升激励效果。

二、改革美术教学方式,传授学生创造方法

美术创造需要材料的支撑,教师应根据美术学科特点,改革美术课堂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自由选择工具、组员、材料、主题、任务和自由发言的权利,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的学力基础存在层次性、差异性,教师对此应理性分析,在投放美术创作任务时,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减少干预频次,只在学生有诉求时给予针对性指导,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供更多资源与方法支持。

学生对海洋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教学《我爱海洋》时,教师可采取绘画、手工、游戏相结合的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心中的海洋世界。在教学伊始,教师播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片段,投放思考问题:观看视频,列举海底世界有哪些海洋生物,这些生物的形状、颜色、纹样是怎样的?你能想到哪些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能够有意识地观察各种生物的形态,初步建立认知基础。在演示环节,教师在黑板上绘制海草、珊瑚、礁石等海底景观,创设直观、形象的海洋生物生活场景,并演示出“在纸上绘制一条鱼,沿边线裁剪后粘贴到黑板上”的过程,要求学生设计更多海洋生物丰富这个海底世界,完成“帮尼莫找朋友”的学习任务。学生对这个学习活动的认可度较高,纷纷主动加入创作,各种形态各异、图案新颖、色彩丰富的海洋生物被创作出来,使黑板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感。教师对这个“海洋世界”进行拍照打印,张贴到班级文化墙,让学生随时能看到自己的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三、注重美术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创造体验

小学生对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学习活动的认可度较高,教师遵循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推出实地参观、手工制作、实物写生、作品展评等实践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探索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美术创作无从下手,教师应适时投放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为学生规划清晰的思考方向,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

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教师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操作能力展开教学,推出适配性较高的探索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的兴趣。在教学《用窗帘装饰窗口》时,教师展示出一组房间图片,一个房间有窗户,另一个房间没有窗户,要求学生谈一谈观察感受。大部分学生表示有窗户的房间更温馨、敞亮,没有窗户的房间太过压抑。教师顺势导入窗帘制作课题,发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能够影响窗帘样式、图案、色彩设计的因素。接受任务后,学生主动展开讨论,有的认为是窗户的尺寸、形状影响窗帘的样式;有的觉得是室内的装修风格影响窗帘的图案设计;还有的认为是窗外的风景决定窗帘的色彩搭配等。教师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总结的行为给予表扬,将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梳理和完善,并投放小组制作任务,让学生初步接触家居物品的设计制作,体会设计制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在多重互动中获得更为深刻的创造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四、延伸美术训练维度,提升学生创造品质

教师具备生活对接意识,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生活实际,对美术学科训练进行延伸设计,推出生活观察、信息搜集、实地写生、社会调查等生活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场景中,展开多种形式的探索性学习,在亲身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亲子活动亦是生活化学习活动,教师及时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适时投放亲子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激发创造力的机会。

在教学《家具》时,教师出示几个不同尺寸的纸盒和一些彩纸,现场制作成桌子、沙发、衣柜等,并将其分发到各制作小组,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这些成品,鼓励学生想一想家中有哪些家具,将其样式画下来,并思考它们的特点,以及用什么材料和制作方法能够制作出这些家具。小组拿到教师制作的成品后,进行拆分再组合,研究制作方法,课堂互动学习气氛逐渐形成。经历一番讨论,学生顺利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家具,利用折叠、裁剪、粘贴等制作方法进行家具刍形的制作和装饰品、花纹的添加、组合等。教师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能够顺利完成制作,于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畅想未来的家具是怎样的,利用手边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经过讨论、畅想和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思维获得更多启发,产生各种新奇的想法,积极参与“未来家具”的制作中,呈现的作品更具个性化和创意性。学生经历鉴赏、模仿、创作的学习历程,获得的学习体验更加完整,对美术素养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五、优化美术学习评价,加强学生创造内化

以往的学习评价多以教师评价为主,自评、互评的占比较少。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优化学习评价形式,增加自评、互评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反思机会。评价方式、评价角度、评价语言等都是学习评价的范畴,进入评价环节后,教师指导学生从更多评价角度、用更专业的评价语言展开作品分析,促进其学科认知内化。学生需要激励,教师在组织评价活动时,应注重客观性、专业性,并赋予活动鼓励性属性,给予学生更多正面肯定,提升其美术自信。

在教学《欢乐的民族节日》时,教师播放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视频,要求学生观察视频,说一说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少数民族,以及这些民族的服饰、语言、风俗等特点,并创作一幅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绘画作品。学生对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抱有较强的探索欲,能够主动展开探究,讲述不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风俗,逐步进入创作环节。在成果展评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先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创作意图、创作方法、创作经验等,再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作品进行点评,评选出较为优秀的作品参与班级评选活动。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设置“最具创意奖”“最默契小组”“最美绘画奖”等奖项,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作品展开科学评价,客观指出亟待改善之处,肯定作品中的优点,并集体投票选择优秀作品和优秀小组,颁发对应奖项,课堂学习气氛高涨。学生对带有竞赛性质的评选活动参与兴趣较高,此次评选不仅是个人赛,还是小组赛,各小组在创作的同时不仅锻炼了自主探索能力,还训练了团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为学科各项能力提升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在奖项开发时,教师不妨采纳学生的意见,其激励效果将更为突出。

美术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有意识地开展学情调研,针对性整合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并紧抓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活动组织,为学生创造更多获得学习启迪的机会,让学生在多重互动和实践操作中螺旋式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是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应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推出契合性更高的学习活动和适宜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多元化、探索性、实践性学习中获得学科能力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洪淑汶.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美术主题单元教学设计[J].天津教育,2024,(16):141~143.

[2]吉沐成.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以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4,(11):178~180.

[3]盛""男.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究——以“中国龙文化”大单元教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06):67~71.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