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归类法教好中高年级一类字

2024-12-26刘玉峰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书写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归类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靶向明确的目标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可按照结构归类法和部件归类法对中高年级一类字进行分类教学,同时结合学情紧抓技术点位训练,有的放矢,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又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一类字;归类方法;课堂教学;书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4)34-0012-02

一类字是指要求会写的字,多分布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汇总在教材后面的“写字表”中。一类字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统揽教材不难发现,许多中高年级课文的一类字由二年级的10个8个增加到13个,甚至15个。在中高年级教学重点发生转移的背景下,写字数量增加了,教学时间却缩短了,而一类字又不是按照书写规律编排的,这给教师带来不小的困扰。因此,笔者认为运用归类法,每课时铆定一两个技术点位加以训练可以使教学更有效。

一、按结构归类

汉字结构一般分为上下、左右、半包围和全包围结构(独体字书写少规律,另述)。上下结构的汉字技术要点:一是上下对正,二是合适的间距,三是上紧下松(少数为上松下紧),四是横向笔画的收放;左右结构的汉字技术要点:一是左右的高低及程度,二是合适的间距;半包围结构的汉字技术要点:一是部件的间距和高低,二是部首与被包围部分的收放关系;全包围结构的汉字技术要点:一是长方形框体,二是被包围部分的大小及位置(一般占中间偏上)。

二、按部件归类

一是相似的部首。通常意义上的部首分类多在低年级进行,中高年级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归纳。比如两点水、三点水近似,可以合并。宝盖、秃宝盖、学字头、党字头近似,可以合并。木字旁、禾字旁、米字旁主体相似,可以合并。走之旁、建之旁、走字旁也可以作为左下包围进行合并;二是同一偏旁。同一偏旁的字相当于字族。字族不仅用来识字,且因便于迁移,用来写字也是很好的方法。

三、按结构规律归类

结构规律的学习最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形成书写能力。通常的规律有四大点:重心平稳、间距均匀、主笔突出、收放有致。重心平稳可细分为横平竖直、底部平稳和斜中求正。底部平稳又可分为底横平稳、钩底平稳和左右对比平稳等;间距均匀可分为多横等距、多竖等距、多撇等距和多点等距等;长笔画或笔画组合在字中起到平衡的作用,往往被称为“主笔”。主笔要做到突出不夸张。适于做主笔的笔画有长横、长竖、大撇、大捺以及斜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等,撇捺作为典型的笔画组合,常常被视作主笔;收放有致多见于左收右放、上收下放、内收外放等。

低年级的分类可大而化之,比如按结构划分,训练“比较大”“占中间”“上下对正”等基础性目标。中高年级在享用前期成果的同时,需要进行目标更深入的训练。如果一类涵盖的字数较多,就可以少分;如果涵盖的字数少,就适当多分;不便合并的字单独归类,由学生自主完成。训练点太过分散容易导致不扎实,因此分类不宜太碎。分配原则一是数量大致均等;二是训练点比较清晰;三是根据课时进行分配。按最常见的每课两个课时来说,可分为三至五类,大致有两种情形。

首先是共同特征明显、涵盖量大的,分为三、四类。比如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1课《军神》有15个一类字:庆、诊、沃、龄、匪、绷、审、剂、施、吭、崭、衷、慈、祥、荣。其中“庆、沃、龄、诊、衷、荣”6个字均有撇捺,可根据相同的部件列入第一类,进行“撇捺在下撇高捺低”“撇捺在上撇低捺高”的训练。“施、吭”二字可归入第二类,抓住竖弯钩进行主笔突出的训练;其余的“匪、绷、审、崭、慈、祥”共同特征不明显,可归入第三类。第一课时以第一类训练为主,外加第三类中的两个,共计8个;第二课时着力进行第二类的训练,外加第三类中的4个,共计7个。

其次是共同特征不明显、涵盖量不大的,分为五类。更多的属于此种情况。如四年级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一类字有:纳、拥、箱、臭、蔬、碳、钢、隐、健、康、胞、疾、防、灶、需。这15个字结构芜杂,相同的部件几乎没有,能统领的主笔也没有,而“纳、拥、钢”都是左右结构,右侧都有横折钩,需要处理好左边最低处和右边最低处的关系,可以按照底部平稳的规律划归一类;“箱、蔬、需”都是上下结构,都要做到上紧下松(臭字上下均等,不在此列),归为第二类。抓住易错字“蔬”,以一带三;“疾、康”均为半包围结构,归入第三类;“防”和“隐”,部首相同归入第四类;剩余的“健、胞、臭、灶、碳”共同点不明显,并入第五类。而后,根据数量多寡平均分配到两个课时里。

学情不同,认知不同,思维不同,同一课生字可以组合出不同的方案。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25课《灰雀》有13个一类字:郊、养、粉、谷、粒、男、或、者、冻、冷、惜、肯、诚。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刚进行过“撇捺舒展”的学习,而“养、谷”(“冷”与“冻”字另外归类)都有撇捺,将它们归为第一类,既可以复习巩固“撇捺舒展”,也可以进行“撇捺在上撇低捺高”的延展训练;“粉、粒”的米字旁包含了捺画的收缩变形,也可视为“撇捺舒展”的再延伸,划为第二类;“冻、冷”分别拥有共同的部首,划为第三类,进行“左收右放”的训练;而“郊、男、者、肯、或、诚、惜”都有比较明显的长笔画,可以划为第四类,进行“主笔突出”的训练。这样,第一课时就可以进行一至三类共6个字的学习,第二课时进行第四类7个字的学习。反之亦然。以上为第一种方案;“郊、粉、粒”均有捺变点的“让右”特征(“惜”字视同,亦可纳入),并入第一类;“养、男、肯”底部均有两个向下的笔画,它们的长短关系影响到字是否端正,据此进行底部平稳的训练,可划为第二类;剩余的“冻、冷、或、诚、者、谷”归入第三类。第一类和第二类可分别划入第一、二课时,第三类平均分配到两个课时中。分配时可将“冻、冷”与“或、诚”分别开来。以上为第二种方案。两种方案都均匀用力,且训练点相对明确,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形成书写能力。

猜你喜欢

书写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小学低段学生良好书写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书写能力调查和应对对策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书写能力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