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2024-12-20陆剑霞
摘要:在国家“双减”政策颁布后,数学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学科特点,努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在布置作业时,认真进行作业设计,让学生的作业水平达到减量增效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核心素养。文章立足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视角,从“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传统作业设计的区别、“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方法与策、初中数学作业减负的实际意义与价值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总结“双减”政策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双减”;作业设计;中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8-0101-03
2021年7月,为了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文件指出,学校教学工作中除了课堂上的教学设计,还有作业的设计也是教学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必要补充。所以教师如何设计数学作业、如何做到让学生的作业减量不减质,让初中学生能从沉重的作业负担中逐步解放出来,各项的学习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得到增强。文章立足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视角,从“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传统作业设计的区别、“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方法与策、初中数学作业减负的实际意义与价值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传统作业设计的区别
(一)“双减”背景下作业形式多样化VS传统作业的单一性
传统的教学较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作业也是统一布置书面作业为主,统一批改。“双减”背景下,作业形式丰富多样,有生活实践的、有书面的作业、有动手操作的作业,还有些是线上作业。
(二)“双减”背景下,作业量减少VS传统作业量大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书面作业完成时间是不超过90分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主支配,提高学生对做作业的兴趣。而传统作业量大,而且比较多是重复机械的练习,让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三)“双减”背景下,作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VS传统作业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少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比较注重生活应用,与时俱进,多学科融合。但传统作业比较多是书面作业,而且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少,有些作业脱离生活实际。
二、“双减”背景下,实现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一)作业要进行分层设计
为保证教育的优质均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没有进行分层分班,都是平行班。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不一样,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所以作业设计在减少作业量与减少作业时间的同时,要进行分层设计,要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例如,以下是某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异、做作业的速度存在差异、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不同的基础上进行的作业设计:一般课后作业设计分三大类型:①生活实践作业(必做题);②基础性作业(必做题);③拓展性作业(选做题),有时还会布置一些拔高题(选做题)。对有些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只需要做好必做题就行了;而对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又强、学有余力的学生,建议他们选做拓展题和拔高题。
通过分层设计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教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拓展题和拔高题,也是让学生自行选择做哪道题,做多少道题都是自己选择的。这样减轻了学生做作业的压力,提高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
(二)数学作业设计类型要多样化
数学学习天地是很广阔的,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是多种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通过完成老师设计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力操作能力。
例如,布置“3.2.1:旋转的概念及性质”这节课的课后作业,教师设计了一个实践作业。
动手操作活动:在两张透明的胶纸上画两个全等的五边形,并用图钉钉好,图钉作为旋转中心,转动其中一个五边形,你能写出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的线段及其他旋转的性质吗?
教师布置的这个作业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把两个全等的五边形绕着图钉(旋转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发现旋转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旋转的性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作业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另外,教师讲完这节内容后,还布置了让学生画这章书的思维导图的作业,并选取优秀作业进行在班中展示。学生都非常积极,通过思维导图的设计学生对本章书的知识结构更加深刻,教师也用学生的思维导图复习了这节课的知识点。教学相长,教师在学生交上来的思维导图中获益良多,对教师以后这章书复习课的开展也累积了很多的好素材。
此外,讲完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回顾与思考复习课后,教师还布置了课后作业:设计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或者制作与用到平移和旋转有关知识的手工作品,作品分别评出第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在年级组的宣传栏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把数学与美术知识相融合。通过设计图形和制作手工作品,学生在创造与审美方面都有所发展,而且图形设计作业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热情。在此设计过程中,学生又巩固了平移和旋转的相关知识。
(三)作业设计要围绕教学目的
每节数学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所以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选一些优质的并且能够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作业,而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努力做到少而精,既缩短了学生的作业时间,但又能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支配,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师围绕掌握“平移的定义与性质”为作业设计了部分题目。
作业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哪些是属于平移现象,加强理解平移的概念,以及掌握平移的两要素,如升国旗、垂直电梯运行等。
作业2:在以下现象中:①火车的移动,②传送带上,产品的移动,③推拉门,④钟摆的摆动,属于平移的是(")
A.①"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
作业3:如图,△DEF沿FE所在直线向左平移得到△ABC,已EF=5,BF=9,则平移的距离为""。
以上选取的这几道题目,学生很短时间就能完成,用时比较少,实现了减负目的,同时也能围绕当节课的教学目的进行加强巩固。
(四)作业设计要有创新性
1.作业设计可以进行跨学科融合
设计跨学科的综合作业,如学习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知识。教师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幅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图案作品进行展示,让美术与数学相结合。
2.预习的作业设计可以是情景表演类
例如,学习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中的一道例题:在一次战役中,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隔河相望。为炸掉它,须知我军阵地与碉堡的距离,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一个战士想出一个办法。他面向碉堡方向站好,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保持刚才姿态,这时视线落在自己所在岸的某一点上。接着,他用步测的办法量出自己与那个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间的距离。
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分小组准备好一有帽檐的帽子,根据题目的要求,分工合作,小组合作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如何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测量他与碉堡之间的距离。
3.可以布置项目式作业
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感受频率的稳定性”,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抛掷均匀的硬币或者抛图钉等实践性作业,作为一个项目研究,让学生分组合作制订方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得出实验次数很多时,事件发生的频率都会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这个性质称为频率的稳定性。这些项目式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进行作业设计和批改,可以布置一些网上互动式的作业;可以进行线上交作业,线上批改作业;也可以利用线上进行个性化辅导作业。周六和周日也有些学生通过微信和QQ等与老师交流作业情况。如果有不会做的作业提出疑问,老师可通过线上进行指导完成,也可以用一些软件进行作业数据的统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或课后辅导。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一)“双减”让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了,学生发展兴趣、参加劳动实践的时间增多,喜欢研究数学问题的学生,也有了更多可以自己钻研、归纳、探究的时间。这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家长和学校肩负引导学生运用好自由支配的时间,合理安排,劳逸结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双减”背景下,老师会对作业的设计进行优化和创新,无论在形式方面还是内容方面都是精挑细选,并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中考接轨,老师作业设计也要一些与生活实际结合的题目,综合实践性强的一些优质的题目,从而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通过老师精选的作业,可以培养数学思维。有些老师也会进行个性化作业布置,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学生对数学作业也会更加感兴趣。
四、结论
总之,“双减”政策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优化和创新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金凤.“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探讨[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4):37-39.
[2]张云.基于课程理念的初中新闻单元实践作业设计策略[J].七彩语文,2024(28):36-38.
作者简介:陆剑霞(1980~),女,汉族,广东佛山人,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实验学校,研究方向: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