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研究

2024-12-20孙冬

考试周刊 2024年48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语文策略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科学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文章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剖析了目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从科学分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构建多元学习模式、加强过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8-0044-03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主干学科,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然而,当前不少学生存在语文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新课改背景下,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成为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路径。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生生互动、教学相长,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渴望获得同伴的认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平等对话、思维碰撞,加深了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集体的互动氛围中获得归属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核心语文素养的形成。在小组讨论、协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表达能力、倾听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得到锻炼,在“学中做”“做中学”中内化语文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品格;小组成员在交流互鉴中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培养了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在主动参与、协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多维提升。

二、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独特价值,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一是小组划分不合理。一些教师为追求课堂秩序,采取“学习成绩相近”的编组方式,导致小组同质化严重,优等生难以充分发挥“小老师”引领作用,学困生得不到有效帮助,不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二是活动内容脱离语文学科特点。部分教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认识不足,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活动内容空洞,缺乏语文学科特色,学生参与的有效性不足。三是课堂脱离学生认知规律。有的教师急于追求课堂热闹氛围,忽视了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对高阶思维要求过高,学生不堪重负,参与热情降低。还有教师习惯包办代替,过多干预小组讨论,束缚了学生思维,小组探究流于表面。可见,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把握不够,编组随意、活动泛化、指导缺位,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对此,教师要立足学情,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独特功能。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科学分组,合理搭配

小组合作学习要以异质分组为原则,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语文基础、思维风格等进行分组,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异质编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性,优等生可以“以强带弱”,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跟着学”,学困生能在小组合作中“见贤思齐”,激发学习动力。在具体分组时,教师可采用“抽签分组”“智力搭配法”等方式,每个小组内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整体学习能力大致相当;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适时调整小组成员,增加新鲜感。科学、灵活的分组模式,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在“互助互学”中取得进步。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时,教师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每个小组由5人组成,1名“领读者”负责范读指导,1名“质疑者”负责记录疑问,2名“朗读者”负责感情朗读,1名“小组长”负责协调各方、主持讨论。“领读者”是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质疑者”善于提出问题、勇于质疑,“朗读者”普通话标准、朗读有感情,“小组长”组织协调能力强,乐于助人。通过角色分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使不同学习风格、能力的学生优势互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欲望强烈,积极性高涨。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聆听范读、聚焦疑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维敏捷的学生,通过引领讨论,加深对作品的思考。学生在相互启发、彼此协作中感悟作品意蕴,实现了共同提高。异质分组,让学生人尽其才,激发了参与合作的内驱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

小组合作要服务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紧扣单元主题,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富有语文学科特色的课堂活动。教学内容设计要把握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领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深化探究。课堂活动设计要体现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观察与感悟、表达与交流、合作与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主动实践中内化语文能力。同时,活动内容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富于童趣,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的巧妙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让学生在语言建构、经验分享中感悟语文魅力,在探究创新中发展语文思维,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教师围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开展“我眼中的家乡美”小组合作活动。活动分三个环节:一是“我来找”: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成员合作找出作者运用托物手法表达情感的句子,如“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二是“我来讲”:学生尝试仿写,以家乡特色景物为对象,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三是“我来评”:小组推选代表作品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点评。在“找、讲、评”活动中,低年级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积累词句,感悟景物描写的表情达意功能;中年级学生在仿写实践中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高年级学生在评改、修订中探讨托物言志的创作技巧。教师根据学情,循序渐进地设计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学生在诵读声中感悟祖国山河的壮美,在仿写中抒发家国情怀,语文核心素养在创造性实践中得以生成。

(三)构建多元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多种学习模式,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合作平台。可采用小组讨论、读书活动、课题研究等多元模式,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热情。讨论式合作适合探究性强的语文内容,如阅读鉴赏、作文讨论等,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交换意见,加深对阅读内容、写作方法的理解。读书活动模式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语文阅读兴趣,可采取小组共读一本书、荐书、辩论等形式,在交流碰撞中加深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课题研究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学生围绕感兴趣的语文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搜集、分析探讨、成果展示,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多元的合作模式,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个性发展。

例如,在复习《乡愁》时,教师创设了三种合作学习模式。一是“我来品”:学生自由结伴,轮流朗读课文,品味作者思乡之情的层层递进。朗读者吟诵时,聆听者记录朗读优缺点,交流如何用声音表情。朗读交流,加深了对课文情感的领悟。二是“我来说”:学生自主分组,围绕“乡愁是什么”畅所欲言,思维激荡。有的学生从生活阅历角度理解乡愁,有的学生从哲理层面解读。观点交锋,学生在表达与倾听中实现思维升华。三是“我来演”:小组成员自编自导情景剧,形象展现课文意蕴。情景代入,学生在创编表演中加深情感体验。分层设计的合作学习活动,既面向全体、聚焦重点,又关注差异、鼓励个性,学生在合作互助中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逐步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状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四)加强小组合作过程管理和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过程管理和引导。课前,教师要做好分组编组,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制订小组合作守则,为良性互动创造条件。课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程,适时参与指导,提供思路启迪,帮助学生厘清思路、突破难点。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创新表达,以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合作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树立新的合作目标,还要完善评价体系,将合作学习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全面评价小组和个人的参与度、能力提升情况,以科学的评价激励学生参与,推动其不断进步。教师在加强过程管控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做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心理疏导者,用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感染学生,激励其主动融入集体,用实际行动诠释“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理念。

如在开展《沁园春·雪》合作探究时,笔者贯穿始终,加强过程引导。课前,组建异质小组,制订“小组公约”,如“人人参与、乐于分享”“尊重差异、包容争议”等,营造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课中,深入小组讨论,捕捉学生疑问。例如,学生探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时,可以联系作者所处时代,体味革命先驱“一往无前”“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坚定信念,进行疑难探讨,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深化了对作品的解读。课后,引导学生总结本组的优秀之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开展组内互评,客观认识自我,明确努力方向。采用“个人表现+小组贡献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个人的语文能力发展,又注重其对小组合作的贡献,以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真诚参与、积极互动。在教师循循善诱的引领下,学生合作意识不断增强,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稳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四、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是顺应新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立足学科特点,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分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合作学习活动,加强过程管理和引导,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相互启发的合作平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应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小组合作学习渗透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助力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中内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互学互鉴”中淬炼教学智慧,不断增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性与实效性,用“教学相长”的教育情怀滋养学生,做学生终身发展的引路人,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赓续教育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骆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初中生写作(下半月),2022(12):61-63.

[2]牛文恵.巧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科技资讯,2020(7):112-113.

[3]刘海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作用及类型[J].青海教育,2022(3):27-28.

[4]李建成.“双减”政策下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路径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3):102-104.

作者简介:孙冬(1975~),女,汉族,陕西安康人,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语文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