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考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转型策略探究

2024-12-20黄华芬

考试周刊 2024年48期
关键词:课堂转型初中语文

摘要:初中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随着时代发展而衍生出的新中考背景下,加强初中语文课堂的改革创新非常重要。因此,文章讨论当下浙江的新中考形势,从初中语文课堂在此背景下的转型意义出发,探讨并罗列出当下初中语文课堂转型的不足,分析并讨论初中语文课堂转型的正确策略路径,以期能为新中考下初中语文课堂转型的策略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中考;初中语文;课堂转型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8-0038-03

在浙江,中考考试正规严肃,考试内容复杂深奥,是考生在学习生涯中要面临的一次重要考试挑战。其中,初中语文是中考中较为特殊的一项科目,相较于其他科目,更偏重文字理解与书面表达,需要学生所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在中考复习中占比较重。而在新中考背景下,需要考生所具备的思维灵活性与语文知识内涵也更高,推进初中语文课堂转型可有效促成以上要求的达成。

一、新中考下初中语文课堂转型的意义

新中考是顺应时代发展而诞生的高标准教学改革策略,以当下基本普及的高中教育为基本,以新时代的社会教育需求为参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学生为主要目标,完善课程内容,强化基本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语文涉及更为深刻的文字理解与书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难以使学生掌握全部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而在新中考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师的教学重点从应试教育中抽离出,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向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语文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也使初中语文课堂的活力迸发全新的光彩。

二、新中考下初中语文课堂转型现状

(一)课堂互动不足

课堂气氛是重要的学习“兴趣激发剂”。当前,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只是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难以让学生集中精神投入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也难以活跃起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专业性不足

教师的专业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水平。当前,部分教师缺乏对时代进程的感知,只是局限在自己的传统教学方法之中,不愿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的改革有着消极的作用,固守己见难以为课堂学习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

(三)忽略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与语文基础。当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只是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授课,而不同基础的学生面临着不一样的问题。这样难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富有文化底蕴的中学生有着负面的影响。

(四)课本学习浮于表面

学习语文不只是要学习课本上提及的基础知识。当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忽略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步骤——学生的自主理解与思考。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中学生,不能只单纯地要求他们会做题,带领他们探索文字的内涵并建立自主的思考能力才是更重要的。

(五)缺乏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总结完善课堂内容的最好方法。当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只注重讲授主体的重点内容,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导致学生记忆中对教学内容的留存量过少,也不能锻炼学生的总结创新能力,使学生难以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中考下初中语文课堂转型策略分析

(一)加强课堂师生互动

为解决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气氛难以调动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可关注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字,并在课后自行准备好相关文字的解说与互动方法,以在课堂教学时用不同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各类感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课堂适当的地方进行合理的师生互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教师的课堂亲和力,提高学生的新知识接受度,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放松学生的学习状态,带动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扩张学生的知识范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为例,四首古代诗歌中都含有与江河相关的意象,而浙江有着低地势、河流繁多的特点,本地的中学生大多都见过现实中的河流,那么教师就可由此展开一系列的结合现实景象的课堂互动。教师在课前可对学生提问关于城市内的江河景象,引导学生回忆目睹过的江河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自我代入感,再自行营造不同的诗歌氛围让学生尝试代入其中,让学生切身感受诗歌在创作时周遭的环境气氛;其后再对学生进行关于此种氛围的感知提问,让学生各抒己见加强课堂沟通,以达到强化学生情感分析、环境代入与文字理解的能力,可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促进教师专业性发展

为解决因教师故步自封而造成的课堂效率停滞的问题,学校应适当举办以“新中考与新时代”为主题的教育讲座,解放教师的思想,让教师能在时代洪流的激涛下,顺应社会的变化,以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目的,用新时代的教育方法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变革。此外,除了教师对新时代的态度外,教师对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应有一定的规划。时代在变革,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逐渐提升,教师更应该以严肃的学习态度对待以全新面貌迎接中考的学生,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平,扩展自身的眼界,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丰满有趣。

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涉及我国近代沉重的历史事件,要完全将这篇文章讲透、将丰沛的爱国情感表达出来,对教师本人的历史知识与情感的课堂渲染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浙江省也有着许多的英雄事迹,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好准备工作,以熟知这些感人的英雄事迹和与抗美援朝相关的历史背景。教师可在课前以本省的英雄事迹,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课文的同时,适当插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抗美援朝历史背景,在调动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也引领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背后隐藏的热烈又饱满的爱国情怀,领会文中所传达的积极的精神品质,对树立学生正确向上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突出分层教学

为解决当下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问题,首要的应是让教师明确分层教学的意义,再以每个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去践行实施。分层教学是为了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群体得到共同的提高而设计的教学方法,本质仍是为了提高所有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减少部分学生因基础不牢固跟不上课堂学习进度而导致的厌学情绪,激发所有层次的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动性,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课堂教学完成度,全方位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朱自清的《背影》的教学为例,这篇散文以平淡朴实的文字描绘出了深刻细腻的情感,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初次接触这种类型的文章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理解看不懂的情况;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时就较为顺利,能顺利地在阅读中领会到笔者想要表达的感情。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课文时,可着重分析文章中用于描写父亲动作的动词,以生动的语气和动作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受文中父亲蹒跚颓唐的形貌状态,加深他们对文字的印象,可有效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提问他们对文章主旨与蕴藏情感的认识,并适当进行鼓励;可在优秀生研读文章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断进行自我突破,全面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文本学习

为避免学生只进行浮于课本表面的课堂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时刻牢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开展一系列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提问,在课堂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此外,理解性的学习也能减轻学生在中考复习时的负担。理解能力也同样可以适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可有效促进初中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例,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对初中生来讲难度较大,而这个故事本身还蕴含了另一层的哲理意义,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都要求较高。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应将课程重点分为两份:一份为用现代汉语读懂文章的表层故事,另一份则是用更易懂的文字解读文章的深层含义。教师在带领学生读懂文章表层含义后,可适当安排一小段空余时间,引导学生自行反复阅读领会文章中映射的社会理想,并在思考过后对学生的感悟进行点评与适当的鼓励,可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时效性,达到对语文知识深度学习的目标。此外,这种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能力也是新中考形势下对初中生能力的必然要求,对即将要面对中考的学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开放多元化教学评价

为解决传统课堂中专注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本身的问题,课堂后及时且积极地进行教学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能力,能正确且合理地运用学习过的语文知识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尤其是在新中考背景下于初中语文的转型过程中,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高素养人才才是最为重要的。只有对自己有着合理且正确的认识才能继续向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开展多元化的、师生一同的教学评价可有效达到此目的。

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鲁迅的《孔乙己》的教学为例。孔乙己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仍然存在,教师可由此向学生提问对孔乙己这样的人的看法,以不同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并对这些看法进行灵活的、易懂简洁且符合正常价值观的评价。这样可在锻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正直的社会观念,为学生传授正确的是非对错观,推进学生的正常心理发育,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四、结论

在当下实施新中考的改革教学环境中,推进初中语文课堂转型,可有效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强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增加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文化内涵,与学生共同进行课堂的总结与评价。这些方法都可有效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的转型与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全面发展的当代中学生。

参考文献:

[1]杨颖.新中考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转型实践研究[J].知识文库,2023(11):13-15.

[2]曾丽民.新中考背景下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3):78-80.

[3]康廷秀.新中考形势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教师,2020(S2):54.

[4]魏存兴,杨晓旭,项丽.新中考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转型策略[J].亚太教育,2023(24):145-148.

作者简介:黄华芬(1982~),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六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课堂转型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
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
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
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