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2024-12-20孙卫国

考试周刊 2024年48期

摘要:乡村地区基础教育薄弱学生教育基础亟待加强。建塘小学作为试点,肩负提升当地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任。建塘小学选拔优秀教师,策划专业培训活动,融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优化教学环境,争取更多自主办学政策。通过这些措施,为乡村基础教育注入新动力,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同时,建塘小学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祖国繁荣富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模式;乡村地区学校;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8-0015-03

乡村地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面临多重挑战与机遇。建塘小学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学改革,并着重融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这些举措旨在提升乡村地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乡村基础教育长远发展奠定基石,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地区繁荣与民族团结贡献力量。

一、配齐配足优秀专业教师,夯实教学质量与爱国之基

在乡村地区小学教育中,优秀专业教师的匮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瓶颈。因此,选拔优秀专业教师至关重要。通过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逐步缓解了师资短缺问题。他们不仅学识渊博、教育技能娴熟,更能深入理解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背景,因材施教。同时,这些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团结意识,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各民族间的深厚情谊。优秀教师的到来,不仅夯实了教育质量之基,更推动了乡村地区小学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例如,学校引进了一位资深语文教师,她深谙文学之道,更懂得结合传统文化特色施教。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高涨,读写能力显著提升。她常常利用当地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诗歌等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文化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选取了许多歌颂祖国、弘扬民族团结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各民族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她还会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学校还加强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了多位优秀教师。数学教师善于利用数学游戏、趣味题等,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英语教师注重听说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勇于交流。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教师们集思广益,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还完善了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这些优秀教师的加入,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更为学生们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团结意识,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在升旗仪式上,教师带领学生高唱国歌,深情讲述国旗的由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主题班会上,教师用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国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懂得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在民族团结教育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体验民族团结的温暖和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各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增强了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这些举措共同为乡村地区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精心策划教师培训,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助推其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针对乡村地区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需要精心策划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结合民族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当地教育需求的校本课程。要创新培训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能够灵活参与学习。此外,还应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确保培训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通过这些精心策划的教师培训活动,可以帮助乡村地区的小学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技能,进而推动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学校邀请了知名教育专家前来举办讲座,为教师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专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转变,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同时,专家还结合乡村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教师们茅塞顿开。在讲座中,专家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问题,使教师受益匪浅。

除了专家讲座,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观摩优秀课堂等活动。在研讨会上,教师各抒己见,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难点,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智慧。学校还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到示范学校跟岗实践,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在线教师培训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学习,不断充电。学校还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记录教师们的培训和学习情况,作为考核和晋升的重要依据,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自我提升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培训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技能得到提升。大家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整个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效果也得到显著改善。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乡村地区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在乡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中,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要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的学习场所。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设置文化墙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学校投入资金改善了教室的硬件设施,添置了新的课桌椅,更换了崭新的黑板,安装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们能够在更加舒适、现代化的环境中学习。教室里还配备了图书角,摆放了学生们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尽情地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学校还建设了功能齐全的图书馆和实验室,让学生可以在这里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实验,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空间。

学校还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设置了“民族团结文化墙”“名人名言文化墙”等,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学校还定期举办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校还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教师通过与学生谈心、组织心理团体辅导等方式,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学校还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学校的教学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学习氛围也更加浓厚。学生在优越的硬件环境中,感受到了学校的关爱,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在心理辅导教师的悉心帮助下,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疏导,变得更加阳光、自信。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赋予自主办学政策,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赋予学校自主办学政策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乡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中,应该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允许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色,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制订适合本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同时,还要支持学校开展特色教育项目,如传统文化传承、艺术教育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此外,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推动乡村地区小学教育的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例如,获得自主办学政策后,学校的办学热情空前高涨。学校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学校聘请了当地的民间艺人,开设了民族歌舞、民族器乐等课程,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学校还开设了民族手工艺、民族服饰等课程,让学生亲手制作民族服饰、乐器等,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特色课程的开设,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涵,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动手能力,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校还紧密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在教学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革命先烈的事迹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学校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民俗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增进民族间的了解和友谊。学校还成立了传统文化社团,让学生可以自己排练民族歌舞,自编自演民族故事,在参与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这些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为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获得自主办学权后,学校在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也更加灵活高效。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及时调配师资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学校还积极拓展办学资金来源,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还建立了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测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完善管理,提高办学效益。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还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地区小学教育的腾飞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五、结论

文章对乡村地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优化管理与提升教学质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支持下,建塘小学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为乡村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该校不仅加强了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还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以改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未来,该校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教育管理体系,确保教学资源的公平分配,推动基础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还将注重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共同体意识,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乡村地区的小学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陈立华.从“一校独秀”到校校精彩:集团化办学的深度实践[J].中小学管理,2023(11):28-30.

[2]欧阳春兰.以高标准管理教育出高质量教育成果广东省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管理服务标准化试点成效显著[J].中国质量监管,2023(3):52-53.

[3]汪振义.“五个共同体”建设:振兴乡村集团化办学的深度实践与创新引领[J].辽宁教育,2024(14):118-121.

[4]刘洪翔.集团化办学背景下职初教师成长共同体的组建策略[J].中国教师,2024(7):104-106.

作者简介:孙卫国(1978~),男,藏族,云南香格里拉人,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建塘小学,研究方向: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