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
2024-12-15支明华
摘"要: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所提出来的概念,强调要运用学习任务群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综合培养。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古诗词占据的比例相对较高,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文章主要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探讨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学习任务群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综合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6-0064-04
作者简介:支明华(1968~),男,汉族,甘肃永登人,甘肃省永登县武胜驿镇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教育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当中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吸收。同时,新课标还要求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利用学习任务群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而当前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当中,古诗词占据的比例相对较高。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既能够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能从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但是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单一化和模式固定化、没有重视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多种问题,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古诗词知识内容。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都未能得到有效培养。因此,文章以新课标作为指引,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实践方法,希望能够给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一、学习任务群概述
学习任务群是指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将学习项目和任务作为课程开展的载体,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对现有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情景进行整合,保障学生能够实现综合发展。学习任务群强调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实践,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稳步提升。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明确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整合古诗词文本,使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并在相对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全面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实践探究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最终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古诗词时,持续性地积累文学知识,能够体会古诗词当中的美,使自身的审美能力、理解表达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得到综合培养。此外,新课标也强调初中古诗词教学应当以“语文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分为语言、文化、审美和思维,通过新课标所设立的6个学习任务群,学生能够综合听、说、读、写等多项学习过程,而且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文化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
学习任务群具备关联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等多种特点。教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应用学习任务群,就必须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
(一)整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古诗词是先民们的智慧结晶,通过对初中生教学古诗词内容,可以使学生逐步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新课标中提到,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应当秉持着“大任务”理念,使学生能够接受具有系统性、可持续性以及完整性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最终使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人教版语文教材当中的古诗词设置和安排相对分散,要求教师需要对教材内的古诗词进行整理,完成主题的整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教授单首古诗词的内容,为后续的学习任务群设置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诗词三首”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诗词的创作发展历程整合内容,也可以根据诗词的情感确定主题;在确定好主题后才能对学习任务进行设计和安排,确保学生能够根据主题有明确的方向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二)设置以学生为本的古诗词教学目标与核心任务
教师在面向初中生设置学习任务群教学目标时,应当能够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基本分析,考虑到教学的最终成果和重点难点内容,同时需要以初中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心理等作为依据;此外,还需要融合新课标的4个核心素养、教材中的学习提示、单元导语、课后习题以及学习任务等内容,以确保古诗词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为例,该阶段的学生对外部事物拥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在诵读诗歌过程中对内在情感有较强的体会和感悟,如在单元导语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两种写作手法。基于此,设置的古诗词教学目标如下:①语言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五首诗词曲掌握和运用五首托物言志的创作手法。②思维目标。学生学习诗词曲在掌握托物言志手法的基础上,持续性地发展比较思维、“物—情—人”之间的关联思维。③价值目标。通过系统地学习能够体悟诗词中的内在美,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在完成教学目标设置后,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明确核心任务。仍然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为例,学习任务设置如下:
任务一:明确《登幽州台歌》抒发的具体情感。
任务二:《望岳》当中所描绘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其中又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志向和情感?
任务三:通过阅读《登飞来峰》,诗歌中所刻画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
任务四:将《游山西村》内在的自然人文之景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分析诗人所传递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任务五:《己亥杂诗》中涉及哪些意象?又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任务六:通过对这些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和分组,明确分组的理由。
任务七:组织开展诗歌分享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诗歌进行展示,表达自己对该诗歌的看法,并撰写约500字的随笔短评。
学生能够在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中逐步体会诗歌当中的情感内涵,并通过运用具体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打造了“生本课堂”。总体而言,在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群时,必须围绕学生的学情和现有的教学目标来进行,保障学习任务群的设置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个体能力,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学科育人目标完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学生需求建设真实情境
在新课标当中强调要运用学习任务群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对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刻体验,以综合提升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换言之,教师应当打造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该情境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在情境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初中生正处于培养复杂学习思维的重要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词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诗歌中所要传递的内涵和情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时,通过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内在的情境。①任务一: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进行反复诵读。②任务二:对词中的场景和情感进行总结和归纳。在完成上述任务后,学生能够初步触及这首词中苏轼的情感世界,保障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综合锻炼,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另外,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打造教学情境。要围绕诗歌主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打造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内容。例如,在教学《望岳》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任务:任务一:对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进行总结和归纳;任务二:诗歌当中的景物特征是什么?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绘这些场景?任务三:仔细观察教师所播放的关于泰山的纪录片,让学生明确泰山的具体景色。在多重任务的持续驱动下,学生能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实现课程教学的层层递进,也能充分感受诗词内在所展现出来的雄浑壮阔意境和氛围,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认识。
(四)设计实践任务,开展专题式探究
1.细致研读古诗词内容
初中古诗词教学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鉴赏与阅读能力,在阅读和鉴赏古诗词后,能够培养基本的审美能力和语感,还能感受到古诗词当中所具备的特殊文化意蕴与内涵。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教师需要设置古诗词专题,应用专题引导的形式使学生完成对诗歌的初步认识,为后续的学习任务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教师可以设置泛读和精读两大学习任务。在泛读阶段内,学生应当基本掌握古诗词中作者的生平资料、创作背景;在精读阶段内,学生通过反复地研读古诗词对其基本内涵与情感有初步的体会。
2.开展小组合作完成实践任务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并能够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来解读文本,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部分初中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不足,而且古诗词本身的内蕴丰富,教师只采用自主鉴赏或个体探究的方法,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来落实和完成学习任务群。例如,在教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可以设置如下任务群:
任务一:诗歌朗诵和展示。
子任务一:完成小组分工,对诗歌充满感情地朗诵。
子任务二:小组间互相评价朗诵的效果,并提出优化方法。
任务二:解读与分析诗歌。
子任务一:小组成员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信息,探讨和整理。
子任务二:对诗歌当中的“病树”“沉舟”等意象进行分析,描绘诗歌所打造的意境。
任务三:小组合作对诗歌逐句翻译和注释。
任务四:探究诗歌主题。
子任务一:对诗人在困境当中表达乐观和豁达情感的方法进行具体探究。
子任务二:根据诗歌,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诗歌、情感与主题的研究报告。
任务五:拓展阅读范围,加强理解深度。
在上述任务群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各项任务,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而且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时,给予了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推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设置以读写结合为核心的学习任务群
在过去的古诗词教学中,重点是要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阅读和背诵。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记忆,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可以设置以读写结合为核心的学习任务群,使学生在对读和写的实践中强化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以杜甫诗歌为例,在初中教材中会涉及杜甫的众多诗歌,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望岳》《月夜忆舍弟》《石壕吏》等。因此,可以设置杜甫诗歌专题,来设置读写结合为核心的学习任务群。
任务一:通过阅读能够对教师所提供的杜甫诗词中剖析其所处的时间和环境。
任务二:进一步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主要从杜甫在不同阶段内的情感特点、具体原因;将杜甫诗歌的生命轨迹进行细致描绘。
任务三:以“杜甫,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开展作文训练。
上述以杜甫诗歌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群设置层层递进,同时以读写结合为核心,综合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对杜甫诗歌进行深度研究时,需要引导学生能够根据杜甫创作诗歌的背景、个人的人生经历,综合把握杜甫所要抒发的情感和诗歌的深切内涵。例如,《春望》《石壕吏》属于杜甫面对安史之乱造成的社会动荡和百姓苦痛而创作的诗歌,彰显诗人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通过不同的任务对杜甫诗歌进行深度剖析,学生能够对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和特征拥有更好的体会。在任务三当中设置了写作练习,让学生将自己阅读和理解杜甫诗歌的相关内容融入写作创作当中,同时还能推动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对所学知识更加灵活运用,逐步提高语言的综合能力。
(五)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开展初中古诗词效果评价
在新课标当中强调要合理应用评价来优化和改进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学习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应用学习任务群进行初中古诗词教学时,合理应用评价,进一步强化反馈效果。
首先,可以设置评价量表,开展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对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参与度、完成度、创新度等,使学生能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充分的了解。在评价量表中,需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具体的学习状况,为其开展活动的任务给出具有对应性的评分工作。评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10分制或5级制,并在备注栏和学习反馈栏中,给予学生拟定的改进意见;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写在该量表上,综合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评价的最终结果也能及时反馈给学生,持续性增强和改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其次,利用终结性评价。要求面向学生开展成绩测试,通过测试的结果了解学生在学习任务群过程中把握知识和学习知识的实际状态。除采用考试测试之外,需要运用综合评估的方法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表达能力、鉴赏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将课外的古诗词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绕该古诗词进行赏析,或者借助多媒体来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用合适的古诗词来描绘这些场景。通过运用这些方法,能够相对客观且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群后对古诗词的实际学习效果。
最后,还要引入多元评价主体。要求开展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通过多元主体评价,使得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评价更加客观和科学,根据评价结果还能优化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三、结论
新课标中对学习任务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强调在课堂活动和教学环节内要贯彻落实学习任务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非常重要,因此可以在初中古诗词教学当中融入学习任务群,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先对教材进行研读和分析,将初中教材当中的古诗词进行整合,并设置相应的主题,能够让学生以主题为引导来完成任务;同时,教师还要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在朗读中对古诗词的内涵与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设置实践性的任务群,让学生能够投入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还要通过评价检验教学成果,进而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与任务群的设置。学习任务群坚持“生本课堂”的理念,调动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综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够为学者在开展相关研究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俊蓉.任务群视域下初中古诗词教学探析[J].学语文,2024(3):10-13.
[2]许俊.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4(13):36-38.
[3]关睿.初中古诗词比较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4.
[4]王春梅.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路径研究[J].教师,2024(11):36-38.
[5]姚茹.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4(8):41-43.
[6]黄品国.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3):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