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探究

2024-12-15杨科

考试周刊 2024年46期
关键词: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初中语文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为语文课程实践活动的落实提供了有效指引。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工作中,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为引领,可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全面语文素养的提升;围绕学生学习需求,需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兼顾课程主题创设学习情境,唤醒学生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创意输出,把握学生学习成长关键期,推动语文育人工作鲜活落实。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6-0052-04

作者简介:杨科(1983~),女,汉族,江苏溧阳人,溧阳市燕湖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引,重视诗歌教学要关注学生思维、审美、创新、实践多元能力的均衡发展。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以新课标为指引,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要积极重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发展性学习任务群的落实,推动读写深度融合,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特征分析

(一)情境性

初中阶段学生个性意识逐步彰显,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引领学生创造实践,就要打破单纯的文字解读,结合学生兴趣需求,在任务群中引入真实情境。通过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外部学习环境的构造,让学生可以融情入境,汲取先人智慧,萌生表达热情。这可以针对性改变学生对一些诗歌作品提不起兴趣、阅读过程枯燥乏味的弊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实施,让学生具备新奇的学习心态,融入情景氛围中,感受诗歌的魅力,表达在诗歌阅读时获得的真实感受。这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语言学习的意义,唤醒学生自身表达个人见解的欲望,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获得感性认知,与外部情景有效互动。

(二)融合性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推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可让学生对多种题材的诗歌作品有效解读。以层次化学习任务设计,还能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思想内涵进行多元解析,让学生在自我表达中可以更好地抒发独特感受,为文字赋予更多灵动创意。“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任务群,要为学生起好导引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有机串联,实现学习过程的系统整合。基于层次渐进的学习任务群,要引导学生融入自主学习过程,对丰富资源深入探究,以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拓宽学生思维边界,激发学生表达一些读创新观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能够丰富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深度思考意识,在任务推进过程中,激发学生情感感悟和创造性思考的热情。

(三)审美性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推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要体现良好的审美特性。通过诗歌的阅读,让学生可以对作品的意象、艺术手法、思想内涵进行赏析,引导学生与诗歌及作者有效对话,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见解,实现由审美阅读向创意表达的层次性渐进。通过学习任务的层次化引导,将诗歌的作品语言、文化符号与艺术形象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对韵律、节奏、修辞手法有效领悟。诗歌所反映出的历史文化、诗人品格志趣,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通过无尽的想象和情感延伸为学生带来丰富审美体验,让学生领悟诗歌的美妙之处,并通过手法赏析、体悟情思、咀嚼语言,达成深度阅读和思考的目标,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化思考,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更加丰富。

二、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推进诗歌教学的困境分析

(一)学生实践创新意愿不足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推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不仅需要教师重视任务的巧妙设计,更要学生充分参与进来积极阅读、个性赏析。但当前很多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存在认知偏差,对教师呈现的多元学习资源,没有耐心进行深度分析。所以学生在深化审美体验,促进理解迁移等方面,就表现出一定的欠缺。很多学生对诗歌机械记忆,将文本阅读与审美体验创意表达有效割裂,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主题与素养不能紧密结合

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下,初中语文诗歌教学需要发挥主题牵引作用,让学生在直观情境中学习思考。但是很多学生习惯于聆听教师的讲解,接受教师所给出的一些完整答案,学生对诗歌主题意境的理解不够深入。加之,很多诗歌创作的年代比较久远,与学生当前生活环境联系并不密切,就导致诗歌所呈现的人文主题与学生创意表达之间有所割裂。学生对一些人与自然相关的主题还能够有效感受,但对人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内容,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还有一些革命主题相关的诗歌,也不具备深度思考的热情。这就导致在任务群教学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不能紧密融合,学生难以感受人与社会环境交互,优秀人物与英雄事迹所带来的思想之美,核心素养的系统性育人目标难以顺利达成。

(三)自由表达的渠道方式受限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推进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审美理解,更要鼓励学生创意表达。但当前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工作开展中,学生课堂观点表达的自由度受限,学生不具备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热情,更有一些学生缺乏学习自信,而习惯于聆听他人的发言。还有的教师认为,过度让学生自由表达会拖慢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些都使得在创意表达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学生发言的效果也不够理想。久而久之,在诗歌学习中学生只是机械在模仿,缺乏创意表达的自信,也不能尝试进行诗歌作品的多元化创作。

三、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一)以研学教为基础整合学习资源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作为一项发展性任务群,在教学实施之前,就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对诗歌作品整体理解,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就要做好“研”的工作,充分研读新课标,结合需要教学的文本,设计阅读活动,关注各项任务的层次性衔接,同时要体现新课标的特色,增加情景性育人和实践表达的要求,推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可以有效落地。“学”是指要对一些课例、专著、文献有效学习。教师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任务群充分吃透,接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观看其他教师的一些成功范例,将其中的一些概念性知识和课程推进亮点与自身教学活动有效结合,加强对他人作品的研读分析,帮助教师吸收新课标理念,优化学习任务群设计。“教”是在了解学生学情基础的前提下,将“研”和“学”的内容充分融合。通过研学教一体化,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充分了解,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设计直观前景促进学生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品表达的中心主题和审美情感。

一些古典诗词,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要求,教师要善于整合多元学习资源,让学生细致感知领略文学作品魅力,提高学生审美品位的同时,触发学生对美的想象,激发学生表达创新的热情。以七言绝句《夜雨寄北》为例,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话,但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构思精巧,让人回味无穷。在这首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优质学习资源的呈现,让学生体会诗词的诗情画意,培养学生的高雅心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配图有效分析,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微课资源,顺应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心理,让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审美体验。对一些人文性资源较为浓厚的诗歌,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影视作品,让学生深刻感受作品背后的文化氛围。以《沁园春·雪》为例,下篇涉及了大量历史人物,内涵丰富,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微课,介绍优秀历史人物,再配合一些影视作品分析当时革命发展的状况,然后再让学生来审读诗歌,更能让学生领悟毛泽东诗词的雄健大气,欣赏毛泽东同志的宽广胸襟和伟大抱负。

以教学研为前提,开展优质教学资源整合,要为学生阅读作品而服务,通过丰富课堂资源的呈现,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主题式阅读,关注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通过学习任务引领,让学生从文学阅读向创意表达有效过渡,综合提高学生赏析能力和审美品位。

(二)创设主题情境凸显素养育人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推进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要能够以主题为引领,设计多元活动,促进学生主题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可以对主题进行有效的梳理,并以整个单元内容为起点,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中心主题。在任物引领下,让学生充分对语言美、意境美、人文美、内涵美有效感悟。应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来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完成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目标,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情景入手,梳理诗歌知识,感受其中的文化思想,让学生对诗人的情绪、情感、审美、情趣有效共鸣。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可让学生实现学习思维的进阶。以《钱塘湖春行》一课为例,引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师既要让学生把握诗词中的春景,还可以同步延伸《南湖早春》和《春兴》两首古诗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贴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为他们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充分挖掘诗词中的美元素,鼓励学生将古诗词改编为散文,也可以结合教师创作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大胆的联想。还可以延伸课外,让学生用手机的镜头来记录自己站在山上举目远眺所看到的景色,配合画面的呈现,让学生以画外音的方式进行解说,将古诗词之美与真实景象有效关联,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并用精彩语句有效记录,这样就可以实现课内与课外有效关联,文本与生活互动交融。通过学习任务群的组织实施,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同时,让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稳步提升。

(三)以问题为引领搭建思维桥梁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工作开展中,很多学生存在惰性思维,机械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背诵课本或注释中出现的一些重点内容,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高效达成知识积累的目标,但是在实践应用和审美创造方面,学生学习参与明显欠缺。为了针对性纠正这一问题,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任务群开展,要能够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开展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识记知识的前提下实现自主建构。以诗歌滋养学生童真心灵,基于问题任务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真正让学生在记忆诗歌的基础上读懂文章的弦外之音,以语文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能够在诗歌学习中明辨现实,认知美丑,探寻生命本质。

以《唐诗五首》为例,教师就可以融合影视资源设计课程导语,让学生结合历史课堂所学,回顾唐朝的灿烂文化,呼应课程主题让学生乘坐时光机来到唐朝,向现在班上的同学介绍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根据五首诗词所代表的景点名称、景物特色、典故传说,让学生去搜集资源,设计创作情景剧,展现王绩笔下的东皋,崔颢笔下的黄鹤楼,王维笔下的大漠,李白笔下的津门,还有白居易笔下的杭州西湖。在学习任务群推进过程中,教师辅以问题串,让学生思考这五首诗词编排顺序,编排的逻辑,诗人的创作风格,最后让学生思考何谓盛唐气象。回归文本本身,让学生化身导游设计解说词。通过层次化渐进的任务引导,让学生将情景体验、问题解答与创意表达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文字所承载的感情,诗词的魅力与学生个性体验有机融合在一起,打造课堂视听盛宴。

(四)提供思维支架鼓励学生创意输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创造美而进行劳动,能让年幼的心灵高尚起来”。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推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要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还要为学生创意表达提供丰富渠道,让学生实现从阅读理解向创意输出的自然过渡,达成读写共生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点拨与引导的紧密融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读进去,更要让学生大胆输出,从简短的几个语句到小练笔、长文本循序过渡,在丰富表达中让学生捕捉精彩创意,生成内涵丰富的精彩文章。

以陶渊明的《饮酒》为例,初中阶段学生年纪较小,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单纯从字面理解“心远地自偏”比较困难。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让学生思考:在喧闹的环境下和在安静的环境下,哪种环境更容易投入学习过程?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夏天天气炎热,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很快能联想到“心静自然凉”?结合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道理,让学生进一步尝试解释“心远地自偏”的内涵,学生就会受到有效的精神洗礼,同时也明白学习中外部环境之所以能干扰学习结果,与自身心态也密切相关。这样能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考,也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深的领悟。这种穿越诗词与现实经验相关联的方式,就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而学生对诗词所表达的一些个性理解就是创意表达的良好开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优质文学作品进行多元的阐释。以“采菊东篱下”为例,教师就可以顺势而为,让学生试着想一想:结合这句想到了什么?透过诗词感受诗人采菊的愉快,联想自己在生活中所产生的一些愉悦进行小练笔。这样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也能有效尊重学生的表达自由。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还要营造开放性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联想想象,进行创意尝试。例如,当前剧本杀、课本剧已成为广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创意表达形式。结合杜甫的《石壕吏》就可以让学生引入剧本杀的形式,尝试情景剧创作,让学生进行角色的分配,尝试制作简单的道具,对剧本内容进行延伸。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资源,辅助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背景有效理解。在表演活动开展中,学生可以实现审美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相辅相成。教师再对学生创作的剧目进行精彩点评,让学生进一步打磨调整,实现正向激励,促进诗歌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

四、结论

总之,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诗歌教学要体现情景性、实践性、审美性特点。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诗歌本身的理解,更要重视优质而有意义的学习场景,让学生深刻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用真挚的情感和自由的想象进行诗词的创新表达,融合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理解体验古诗词,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忞,周肖敏.初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落实的实践路径[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4,44(3):70-76.

[2]黄丽君.初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24.

[3]李如意,慕君.基于学习任务群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研究[J].汉字文化,2024(8):139-141.

[4]张瑞夫,魏玉梅.初中语文单篇文本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37(2):113-116.

[5]尉志华.基于学习任务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设计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3):79-81.

[6]高敏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J].亚太教育,2023(1):67-70.

猜你喜欢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初中语文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念下的小学现代诗教学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
唤醒文学教育的自觉
——立足“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六上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统编语文教科书使用中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阅读课探微
体察文言语气,感知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