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学习理念下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路径

2024-12-12张秀瑜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12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路径

摘要:非学历教育作为非正规教育的主要形式,既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渠道,还是教育体系服务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非学历教育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和提升个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也为非学历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基于此,从国家、政府、教育者、学习者等角度详细阐述终身学习理念下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终身学习理念;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24)12-0015-05

非学历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个人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知识和技能需求。作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围绕高质量教育能力建设目标,立足办学现状和社会需求,系统开展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推动非学历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和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国家战略。

一、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背景与内涵分析

终身学习的理念背后蕴含对知识不断变化和社会需求日益增长的深刻认识。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传统的学习模式——仅在学校系统内进行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终身学习已经成为适应这一新现实的必然选择,它强调在个体一生中持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技术的快速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对工作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许多传统职业消失的同时,新的职业机会又在不断地出现。该种变化要求工作人员不断更新其技能和知识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此外,随着社会对公民参与的要求日益增高,个人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有效沟通和社会参与等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终身学习不断发展和提高。加之知识的产生和更新速度前所未有,学习成为一种持续的需求,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任务,个体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以保持其知识和技能的现代性[1]。终身学习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自我驱动性。学习者需要自我激励,主动寻求学习机会并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终身学习提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包括在线学习、自学、工作中学习、社区教育等,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生活节奏。

二、终身学习理念下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价值意蕴

(一)帮助个体适应职业生涯变化,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能力

传统职业角色正在发生转变,新的职业技能需求不断浮现,非学历教育通过提供及时更新的课程和培训,能够帮助个体掌握最新的技能和知识,从而适应这些变化。例如,数字技能、数据分析能力、软技能(如团队合作、领导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成为许多行业所需的关键技能。终身学习也促进了职业路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目标和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和课程,进行职业转型或升级[2]。非学历教育提供的技能认证和专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个体职业发展中的重要资产,它们不仅证明了持有者的专业能力,也为职业晋升和转型提供了支持。此外,非学历教育还支持寻求横向职业发展或在多个领域内发展的个体,提供跨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学习者需要学会如何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安排学习时间,如何有效吸收和应用所学知识。非学历教育机构可以提供学习策略培训、时间管理工作坊、学习方法辅导等方式方法,帮助个体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二)促进知识的更新和传播,培养学习者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非学历教育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在课程内容和结构上能够迅速调整和更新,教育提供者会及时跟踪最新的行业趋势、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以此为基础设计和调整课程。灵活的课程设置允许教育机构快速引入新的学科领域、技能训练和最新的学习成果,确保学习内容的时效性和相关性。除了课程内容的更新,创新的教学方法也是快速响应社会和技术变化的关键,包括采用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混合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技术,以增强学习体验和效果。学习者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更加灵活地获取和吸收新知识,同时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和参与度。例如,开放式学习平台允许学习者接触到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为其提供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环境,鼓励学习者基于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路径,同时提供工具和资源支持学习者的创新实践;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和在线工作坊不仅提供知识传授,还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三)加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多样性的认同

高质量的非学历教育具有包容性,旨在确保所有学习者,无论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或身体条件,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通过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多样化的课程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包括远程学习、夜校课程、在线课程等,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参与学习[3]。如社区学习中心作为学习资源的物理或虚拟集散地,为社区成员提供了共享学习资源、交流思想和进行社会互动的空间,这些中心可以提供各种非学历教育课程、工作坊、讲座和其他学习活动,满足不同年龄和背景人群的学习需求。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加学习的可接触性和便利性,还促进知识的民主化和学习机会的平等。在社区内部建立学习网络,既可以鼓励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互助学习,更是实现终身学习和提升社区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互助学习机制使学习者能够在相互教学和分享经验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建立起强大的社区支持网络,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归属感。

(四)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广泛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现阶段的非学历教育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各种数字化平台,实现对教育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优化配置,使教育内容、教学工具和学习材料得以标准化和系统化,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确保了教育资源的质量和可靠性。数字化平台的运用也促进了资源的动态更新和维护,使最新的学习资源能够迅速被整合进教育体系中,供学习者使用。而政府也在同步制定政策支持,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特别是对于边远地区和弱势群体,如提供财政补贴、建设远程教育平台、开展教师培训等,以提高这些区域和群体的教育质量。政策支持还涉及确保所有学习者都能平等参与各类非学历教育活动,无论社会经济背景如何,对于缩小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差距至关重要。一些地方政府也在为边远地区的学习中心、在线学习平台和其他非学历教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确保这些教育资源具有高质量且易于获取。财政投入还包括对教育技术的投资,如提供互联网接入和数字学习工具,使教育资源不仅限于物理上的可达性,也能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更广泛的覆盖。

三、终身学习理念下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现存瓶颈

(一)质量监管机制缺失,评估标准不统一

非学历教育领域存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从在线课程到面授研讨会,涉及领域广泛,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规范无法同时指导这些教育活动[4]。不同的教育提供者会根据自身的理解和能力设计和实施课程,也会造成教育质量的不一致性,如学习者难以判断课程的质量和适用性,影响了自身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即便一些地区尝试建立质量监管机制,执行力度和效率也往往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执行措施,主要是因为非学历教育的提供者众多,监管难以全面覆盖。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跨区域、跨国界的教育活动增多,给监管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缺乏有效的监管不仅使一些低质量课程得以存在,还使学习者面临资金和时间的损失。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不同的非学历教育提供者会采用各自的评估方法和标准衡量学习成果,这种多样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非学历教育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但也导致了学习成果难以被跨机构认可和验证。学习者会发现投入时间和资源获得的证书或资质在求职或进一步教育时受到限制。

(二)优质资源分配不公,技术与信息获取存在障碍

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享有更多的高质量非学历教育资源,这些地区通常具有更强的财政能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更多的教育提供者,从而能够提供更广泛的课程选择和更高水平的教学服务。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专业教育提供者缺乏,难以获得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尽管在线学习提供了空前的学习机会,但技术接入的不均衡也是一大障碍。在一些边远地区和低收入家庭,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工具限制了其接受高质量非学历教育的机会。个人的数字素养和技术使用能力也对在线学习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缺乏这些技能的学习者难以充分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有效学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尽管有大量的在线学习资源可供选择,但信息不对称仍然是一大问题。由于缺乏透明的评价体系和权威的推荐,学习者在海量的教育资源中难以作出明智的选择,导致资源未能被有效利用或学习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却收获甚微[5]。

(三)教育内容更新滞后,缺乏实践和应用导向

非学历教育机构与行业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是导致教育内容更新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课程在设计和开发时缺乏行业内部的直接输入,使课程内容难以及时反映最新的行业趋势、技术革新和职业技能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在完成课程学习后会发现自己掌握的技能与当前市场需求不匹配,影响职业发展和就业机会。当前社会和技术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教育内容必须具备同样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部分非学历教育机构在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上存在滞后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高效的课程更新机制和教育资源限制,导致即使识别到新的知识和技能需求,也难以快速反应并将其整合进教育体系中。另外,多数非学历教育课程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和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这种脱节会导致学习者虽然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但在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时会遇到各种困难。缺少实践环节意味着学习者无法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操作方法,从而限制着技能的有效性和转化率。

(四)学习者参与度与动机不足,学习支持和指导不足

对于很多学习者来说,尤其是成人学习者,保持高度的学习动机和自我驱动能力是一项挑战。成人学习者面临工作压力、家庭责任等多重任务,缺少足够的动机和激励机制,难以持续参与非学历教育。此外,如果学习内容与个人兴趣、职业目标不吻合,或者看不到明显的学习成效和应用价值,学习热情会迅速减退。自我驱动学习不仅需要个人的内在动机,也需要外部的支持和引导,但非学历教育系统中往往缺乏为学习者提供定制化学习计划、进度跟踪和反馈的机制。没有有效的学习支持和引导,学习者会感到迷茫和挫败,尤其是当遇到学习难题或进步缓慢时,这些负面情绪会进一步降低学习动机和参与度[6]。尽管在线学习提供了灵活性和广泛的资源,但很多非学历教育平台未能提供足够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和支持服务。这意味着所有学习者都需要通过相同的学习内容和进度,而无法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兴趣和能力制订学习计划,该种“一刀切”的学习模式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限制了他们发挥最大学习潜力的可能。

四、终身学习理念下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国家设立统一标准,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监管

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可以确保非学历教育服务的质量,提高教育服务的透明度和可靠性,使学习者、教育提供者和社会各界都能有共同遵循的标准。国家教育部门应牵头,结合国内外非学历教育的成功经验,制定一套全面、科学的质量标准,标准应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学习资源、评估体系等方面。除了制定标准,还需建立公正、透明的评估体系,对非学历教育提供者进行定期评估和认证,包括自评、同行评审、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7]。再通过立法或政策指导,确保所有非学历教育提供者遵循统一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限期改正、公示警告、取消资格等,以保证教育质量。公示教育提供者的评估结果,在增强非学历教育体系的透明度的同时,鼓励社会公众、行业组织参与到质量监督和评估过程中,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对于保障非学历教育质量、维护学习者权益、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不仅可以为非学历教育提供发展的指导和规范,还能通过监管机制确保教育提供者的质量,提升整个非学历教育行业的服务水平和公信力。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教育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一系列非学历教育的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应涵盖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准入标准、运营规范、质量评估标准等方面。并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非学历教育的日常监管和定期评估。对于符合质量标准、在促进就业和服务社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非学历教育机构,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资助或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鼓励其持续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二)增加财政投入和资源分配,利用技术手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增加财政投入和优化资源分配对于缩小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提升教育公平性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将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需要它们的地方,可以确保所有人,无论生活在哪个地区,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非学历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还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与进步。政府应明确将边远、贫困地区的非学历教育作为财政支持的优先领域,确保这些地区的教育项目能够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配置的机制,确保资源能够按照教育需求和地区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分配,包括提供教育设施、教学设备、优质教师等关键资源。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和远程教育资源,促进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共享,减少地理位置对教育机会的限制。并通过科学规划和调研,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确保资源能够更加有效服务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地区间教育公平。政府还要鼓励和支持教育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利用在线教育等现代技术手段,扩大高质量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在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应用。

(三)定期进行教育质量评估,建立质量反馈和改进体系

非学历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评估和认证机制,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和社会对其成果的认可和信任。通过评估,可以监测和确保非学历教育提供者遵循教育质量标准,及时发现并改进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评估结果可以为教育提供者提供反馈,指导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国家教育部门或专业机构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和体系,涵盖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学习成果等维度[8]。确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资格和责任,确保评估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评估机构既可以是专业的教育评估组织,也可以是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评估部门。另外还要制定详细的评估流程和时间表,确保所有非学历教育机构和课程定期接受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反馈和满意度。并将评估结果公之于众,对评估结果优良的院校给予表彰,对存在问题的机构提出改进建议,并设定改进期限。在必要时,对连续评估结果不佳的机构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非学历教育的学习者背景多样,他们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体验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要求教育提供者能够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通过持续的质量反馈和改进,可以确保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提升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9]。院校可以定期收集和响应学习者的反馈,提高学习者的满意度和参与度,提高学习者的忠诚度,促进口碑传播。开发和实施系统的反馈收集机制,包括但不限于问卷调查、在线评价、焦点小组讨论等,以全面收集学习者的反馈和建议。同时设立定期评估和审查流程,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进行全面审查,结合学习者反馈和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确定改进的优先级和方向。根据评估结果和学习者反馈,制订具体的改进计划和时间表,包括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优化学习体验等。在实施改进措施后,高校还要继续通过反馈机制跟踪其效果,确保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和学习者满意度,并根据需要进一步调整。

(四)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建立教师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技术进步特别是在线学习技术的发展,使非学历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在线教学方法,以适应这种变化。非学历教育通常面向成人学习者,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背景和学习目标与传统学生群体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具备满足成人学习者特定需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0]。随着社会对非学历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声誉和学习者的满意度,系统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促进教师的长期职业发展,从而提高高校的稳定性和吸引力。高校和政府部门应设计并实施面向非学历教育教师的定期培训项目,内容包括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成人教育方法等。积极开发在线培训课程和资源,使教师能够灵活在工作之余参与培训,特别是在在线教育技术和方法方面的培训。并通过设立教师发展基金、职业晋升路径、教学竞赛等方式,激励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表彰优秀教学实践。

(五)提供个性化和灵活的学习路径,建立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指导服务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个人对持续学习的需求增加,对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和个性化有了更高的期待[11]。高校通过提供符合学习者需求和兴趣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参与度和满意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灵活选择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增强教育的包容性和可达性,例如:结合在线学习、面授课程和混合式学习等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利用技术发展,建立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灵活的学习时间安排和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建立有效跟踪和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习者的反馈,以便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和学习路径。

通过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指导服务,可以帮助学习者高效利用资源,避免无目的学习和时间浪费,从而提升学习效率。高校可以招募具有丰富经验的教育专家和职业规划师,为学习者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帮助其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路径。积极开发线上线下的学习支持平台,提供学习资料推荐、学习方法指导、时间管理技巧等服务,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12]。通过职业兴趣测试、市场趋势分析等方式,提供职业规划咨询,帮助学习者了解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制订实现职业目标的学习计划。

参考文献:

[1]周丹,苏福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2024(2):7-14.

[2]吴南中,夏海鹰,姜伯成.区域性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功能厘定、业务模型与推进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20(8):7-14+76.

[3]黄娥.非学历教育认证的价值、经验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9(9):77-82.

[4]张伶俐,李家成.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发展:价值意蕴、优先事项与发展愿景——基于系列《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3(16):65-72.

[5]陈馨.重新构想成人教育:终身学习的风险与应对[J].成人教育,2023(1):1-7+13.

[6]张伟远,许玲,张亦弛.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现状及需求——基于北京七个群体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6):91-100.

[7]何思颖,何光全.终身教育百年: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1):66-77+86.

[8]祁占勇,刘丹.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成果认定的现实挑战及因应策略[J].教育科学,2022(2):45-52.

[9]李莹.高校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探索[J].成人教育,2021(10):71-74.

[10]汤丹阳,郭大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发展——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服务学科建设发展探索之路[J].成人教育,2020(3):73-76.

[11]蔡犁,徐伟峻,章悦,等.终身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111-117.

[12]国兆亮.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质量审视与保障初探[J].成人教育,2018(12):18-25.

The Path of Build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Non-degree Educa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Abstract:Non-degree education, as the main form of inform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human resource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education system to serve the diverse learning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an important forc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Non-degree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acquire new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enhance pers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also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on-degree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in detail on the specific path of constructing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non-degree educa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tate, government, educators, and learners, etc.

Key words:Lifelong learning concept; Non-degree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path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路径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试析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径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