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以文带文” 绽放语文课堂光彩
2024-11-26杨敏
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让学生在课堂上习得更多知识,教师可以采用“以文带文”这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或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一篇主要文章(或文段)的基础上,拓展阅读一篇或多篇同类文章,以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以文带文”的落实
一是数量,可一带一、一带二、一带多,这里的“一”指的是教材中的主讲课文,后面所带的文章一般情况下是教师从统一发的语文阅读书中寻找的,或是教材中的内容,或是网络文章,或是名著中的选段,等等。二是内容,可从主题思想的共同点、写作方法的连接点、素材的相似点、语言的风格点等多个角度进行“以文带文”。三是顺序,安排在主课学习之前、之中、之后均可。四是方式,可精读、略读,也可选择读、整体读,等等。总之,教师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现有知识及接受程度等方面考虑,从而灵活进行“以文带文”,落实“以文带文”理念,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二、“以文带文”的组合方式
一是基于单元主题的“以文带文”组合,即以单元核心素养为基本点进行延伸,围绕单元主题进行自主选文。二是基于文体的“以文带文”组合,一方面是同文体间的比较阅读,另一方面是不同文体间的互补阅读。三是基于作者的“以文带文”组合,一方面是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组合,另一方面是不同作者的相似风格作品的组合。例如,教学梁晓声《慈母情深》时可以以一带三,比如可以带出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老舍的《我的母亲》(节选)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故事来表达父母对子女深沉而独特的爱,从中感受作者表达爱与怀念的方法。四是基于能力培养的“以文带文”组合,培养学生的文本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等。可采取以一带一的对比阅读或以一带三的类文阅读。例如,教学说明文《太阳》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说明文概括能力,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可以采用一带三带出说明文《月球——地球的伴侣》《神秘的黑洞》《璀璨的星星》,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分析说明文的方法。在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时,可通过让学生明确对比点、分层次阅读、带着问题思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以文带文”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一是“以文带文”课型对学生阅读量的改变——翻倍增长。例如,教师教学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可以引入同主题但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散文、诗歌等,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千姿百态,领略不同文学体裁的魅力。二是“以文带文”课型对阅读内涵的改变——广度深度兼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面面俱到,而是只抓最具阅读价值的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例如,教学《掌声》时,教师可以抓住英子的一言一行进行讲析,让学生体会英子情感的变化,进而理解掌声的意义与重要性,这也是本课的阅读训练点所在。再带入文本《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让学生掌握怎样归纳主要内容和概括人物形象,再通过三篇文章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三篇文章在表达“爱”的方式上的异同,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是什么,最后让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做到让学生的阅读广度深度兼备。三是“以文带文”对阅读侧重点的改变——自主与个性结合。例如,教学《落花生》时,可以采用自主批注式阅读和讨论交流,淡化集体和共性阅读,将学生的自主与个性结合,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四是“以文带文”课型对课堂各项内容比重的改变——“‘读’占鳌头”。课堂上促使学生充分读书,变着花样读书,以读代讲,教师只进行点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习得知识,掌握技能。例如,教学《掌声》时,可以进行师生接读、男女生对比读、滚雪球式读、减词对比读、分享交流读、补充读、名人名言速读速记等。关注对英子动作、神态、语言等的描写,体会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等。带出类似文章《将鼓励进行到底》《飞翔的翅膀》等,整堂课做到以读代讲,书声不断。五是“以文带文”课型对语感改变——语感增强。语文素养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感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模仿与创新,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师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落实“以文带文”,拓展课外阅读,带领学生巩固学习方法,实现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语文课堂绽放更多光彩。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