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常见的六种教学方法

2024-11-26冯海艳

陕西教育·教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李白古诗词意象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我国的古诗词作品浩如烟海,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了千年的历史、哲学、情感和文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感受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笔者探索总结出六种常用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用诗讲诗:感悟古诗词中的自我表达与传承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博学多识和教学技巧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文化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1.诗意的预热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回忆那些经典的诗句,用这些诗句来暖场,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渐入佳境。

2.情感的共鸣

在讲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引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句,让学生探讨李白与王维对乡愁的不同表达,比较不同诗人是如何描绘相似主题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深层意义及作者情感世界。

3.环境与心情的探索

在教学《渔歌子》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习了柳宗元的《江雪》,和柳宗元同时代的蓑笠翁又是在何种环境下,怀着怎样的心情垂钓的?”这个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探索诗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以及古诗背后的情感表达,从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情境的感知能力。

每首古诗词都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学生可以窥视到古代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和讨论,能够引导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每首古诗的独特魅力。

二、用想象讲诗:开启古诗词意境的钥匙

古诗词,这一短小精悍而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其精髓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绝句》一诗前两句仅用十四个字就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黄鹂欢蹦乱跳的动态场景及其悦耳的叫声,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杜甫真的能数清‘千秋雪’和‘万里船’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是想象力的绝佳范例,在古代鹳雀楼的实际位置诗人并不能直接看到“白日依山尽”的景象,然而诗人心中的美景超越了地理限制,当他登上鹳雀楼,极目远眺,整个江山仿佛都在他心中铺展开来,这正是古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典范,充分体现了情感、想象和景色的完美融合。

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古诗词创作和欣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用方法讲诗:探索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关注那些富有新鲜感的诗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古诗词中的语言现象,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规律和魅力,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为学生的写作积累宝贵的经验。除了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例如,《江南》这首汉代乐府民歌后五句基本是重复的,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复沓。这几句诗还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四个方向的描述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意象。类似的手法也出现在《木兰诗》中,木兰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购买物品,这并非当时一个市场只卖一种商品,而是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通过四个方向的描述强调木兰准备从军的全面性和认真程度。在古诗词中,意象是最常用也最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之一,不同意象被诗人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能够凸显作品的画面感,还能够使学生与之产生共鸣。

此外,诗人还常常会用侧面烘托的技巧增强表现力,刘禹锡的《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花的美丽,而是通过描绘人们看花的热闹场面侧面烘托花的魅力。

四、用故事讲诗:让古诗词在历史中鲜活起来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仅限于字面意义的解读,更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时代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相比冷冰冰的简介,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故事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讲授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理解古诗词字面意思的同时,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和古诗词的思想内涵。用故事讲诗不仅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古诗词、诗人和历史的立体认识,它使得抽象的文字具体可感,让遥远的历史触手可及,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五、用对比讲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标强调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包括联想、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对比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和思考者。

1.相关内容对比

例如,教师可以将张志和的《渔歌子》与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进行对比,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他的《杂诗》进行对比。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不同诗人对相似主题的处理方式,从而深刻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2.相同主题对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描写思乡之情的名句让学生进行对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通过对比这些诗句,学生可以了解诗人怎样通过不同意象和表达方式传达相似情感。

3.不同风格对比

以李白和杜甫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他们描写酒的诗句:李白的诗常常出现“清酒”,描绘了一幅奢华的画面,杜甫的诗多见“浊酒”,反映了一种朴实、艰难的生活状态。这种差异并非意味着李白总是饮用高档美酒,而杜甫只能喝劣质浊酒。其实这是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李白是天才诗人,主要生活在唐朝最鼎盛的时期,他的古诗词充满瑰丽神奇的想象,很多作品都体现了豪放任性、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杜甫小李白11岁,安史之乱对他的影响更深,目睹了国家的动荡和民生的艰难,他的古诗词更贴近现实,常常从一个现实意象联想到另一个现实意象,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样对比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词,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学生通过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就会多角度地观察问题,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养成更加全面、深入的思考习惯。

六、在语用中讲诗:让古诗词走进生活

在语用中讲诗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运用,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实际活动学习,使古诗词不再是课本上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可以感受、体验和运用的鲜活语言。

1.历史联想与创作

在学习“龙城飞将”李广的典故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其他著名的戍边良将,如蒙恬、卫青、霍去病等,让学生尝试着将这些历史人物代入古诗句中进行改写,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2.字词替换与韵律感受

在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时,有学生用近义词替换韵脚,对比改写了原诗,直观感受了原诗韵律之美,体会了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3.感官想象与创作填空

继续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感官想象,除了视觉上的“无穷碧”和“别样红”外,可以想象如果用嗅觉描述这个场景会是什么样的?用诗作想象支架:“接天莲叶无穷碧," " " " 荷花" " " " "。”学生可能会写:“清香荷花沁人心”“幽香荷花醉游人”等。在填空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提升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语用能力。

4.主题联想与跨诗比较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相同题材的古诗词,观察不同诗人在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如可以让学生将王维的《送别》与李白的《送友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这两首送别诗,学生发现:这两首诗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离别之情,王维的诗更注重对话和情感的直接表达,李白的诗更多地借助壮阔的意象表现离别的惆怅。通过跨诗比较,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单首诗的理解,还掌握了一类诗的共同特点,实现了“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将进一步探索这些方法在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古诗词中的应用效果。同时,还会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创新古诗词教学模式,期待自己在古诗词教学领域能有更多的突破。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李白古诗词意象
踏青古诗词
抚远意象等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一)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倒下的那一刻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