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4年高考优秀作文亮点透视

2024-11-26姜有荣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29期
关键词:认可度交流作文

2024年高考,莘莘学子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强,他们的作文中如下五个亮点尤为引人瞩目:

一、立意高扬核心价值。

广大考生能够深明当代青年在强国路上的使命担当,自觉将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发展、将自己的前途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拔尖之作紧扣时代脉搏,高扬核心价值,谱写出“强国有我,未来我来”的青春乐章。如:

求索于未知,难免一路荆棘,但也正因如此,终点的繁花才更加迷人。从进军南极的前赴后继,到探索地心的愈败愈战;从“蛟龙深潜”的艰苦奋斗,到“嫦娥探月”的迎难而上——真理的分娩往往伴随着阵痛,而未知与已知之间,正是不惧泥泞的双脚踏出了通衢,正是不畏艰险的双手构筑起桥梁。“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与其视途中坎坷为重重阻力,不如视其为对勇者的,那是自限于舒适圈的人所不曾领略的胜景。(新课标Ⅱ卷·重庆考生《求索寰宇,奔赴群星》)

这个片段列举我国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旨在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激励青年迎难而上,接续奋斗,探索未知路,建功新时代。

二、见解焕发夺目新意。

有些考生对生活的体验有独特的感受,对人生的经历有独特的感悟,对社会的观察有独特的视角,因而能够从众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其见解焕发着夺目的新意。如:

不可否认,认可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反映事物的受欢迎程度甚至社会价值。然而一味追求认可度,则可能导致个性的消解和创新的缺失。当所有人都以获得他人认可为目标时,独特的见解和创新的思维就可能被压制。因为,创新往往意味着与众不同,在短期内难以获得广泛认可。如果社会只看重认可度,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就可能会被忽视。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认可度这一评判标准。它可以作为参考,但绝不能成为唯一的准则。我们应该学会在认可度之外,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独特风格和创新火花。(上海考生《识认可之弊,握心中之尺》)

这个片段独具慧眼,洞察了低认可度的另一种成因——事物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并发出了“握心中之尺,破认可之弊”的呼吁。

三、选材关注社会热点。

有些考生能够走出“三点一线”的狭小天地,踏入万家灯火的大千世界,与时代同频共振,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展现出当代青年的开阔视野和民生情怀。如:

抛坦诚交流之砖,引社会和谐之玉。坦诚交流能营造和谐氛围,是解决矛盾、化解分歧的钥匙。酌古,廉颇负荆请罪,对蔺相如坦诚相待,成就将相和的佳话;揆今,有“枫桥经验”——浙江枫桥镇通过依靠群众、坦诚相待来化解社会矛盾,形成良好的基层管理经验。历史和现实都在警示我们,坦诚交流,打破社会的壁垒,让大爱流淌,关系才能和谐。(全国甲卷·陕西考生《坦诚交流,和谐世界》)

该作文片段中,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经验(画横线处),其内核是“交心交流,化解矛盾”,考生以此论道,显格局,有温度。

四、构思闪烁创新星光。

有些考生不仅有深厚的功力,对文题有精准的理解、缜密的思考,对思想内容还有创新性表达,其文形神俱妙,领异标新,绽放着不一样的璀璨烟火。如:

我们被未知之境深深吸引,身怀信念,收拾行囊,踏上了探索之路。对此,我有三问。

出发之问:我们为什么要探索未知之境?

……

行路之问:我们怎样才能稳步探索未知之境?

……

结果之问:我们探索未知之境能收获什么?

或许有人会问:“探索未知之境有什么好处呢?待在舒适区不好吗?”我会回答:“舒适区固然轻松,却失去了生命的趣味。”探索未知之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物质上的丰盈,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奖励。它充盈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有了向更远、更深处探索的不竭动力。(新课标Ⅱ卷·广西考生《探未知我有三问,赴山河吾辈同行》)

这位考生仿教材中苏轼《赤壁赋》“主客问答”笔法,连发“为什么”“怎么做”“收获什么”等“三问”架构全文,既敦促自己将“探索未知”之理想深想透——“推动进步(因)”“敢想敢做(径)”“精神动力(果)”,又使议论逐层深入地展开,牢牢吸引住了阅卷者关注的目光。

五、论证建构说理模型。

有些考生在论证过程中能够搭起“列出观点+事理阐发+举例论述”的说理模型,先讲清事理,再佐以事实,逻辑性强。如:

国与国之间的坦诚交流是维系“地球村”必不可少的基石。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春风般温暖人心,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恰似细水长流,源源不断。而坦诚相待,便是这交流中的清泉,滋润受益国家人民的心田,为共赢之花的绽放提供养分。中国作为这一理念的首倡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世界共舞。向非洲兄弟伸出援手,不仅让绿色的希望之稻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更在交流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同时,敞开国门,热情拥抱外籍商企,坦诚展开对话交流,编织起合作共赢的锦绣画卷。(全国甲卷·宁夏考生《以坦诚心,绘交流画》)

这位考生先以“春风”“清泉”为喻,将“坦诚交流→润心暖心→实现共赢”之理讲清说透(画横线处),在“理”上让人“信服”;再举中国“改革开放,外输内引”的实例加以佐证(画波浪线处),在“事”上让人“佩服”。“理”“事”深度关联的建构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文章有法,但文无定法,贵在得法。

相信广大考生只要从上述五个亮点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写作素养,扎实开展作文训练,就一定能写出更加出彩的高考作文。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认可度交流作文
认可度,复杂的价值标准
跳脱认可度主宰
不止认可
向内心发问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