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可度,复杂的价值标准
2024-11-26一考生
例文一
我们往往习惯于用“认可度”来作为衡量事物价值和优劣的标准。然而,“认可度”真的能够准确判断事物的本质和价值吗?
“认可度”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接受和认同的程度。这种接受和认同,往往基于人们的经验、知识、价值观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因此,“认可度”是个相对主观、多元且复杂的概念。当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认可度与其真实情况相吻合,评价恰如其分时,那么这种认可度,确实可以成为评判事物、区分高下的准绳。古今中外,已有定评的人物、事件等等,大都因遵循这个原则,才为人们的认知大厦提供了坚实的根基。
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却常常武断地将“认可度”作为衡量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比如,一部电影票房高、评分高,就被认为是好电影;一个人的观点被大多数人接受,就被认为是正确的。这种简单粗暴的评判方式,忽视了事物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忽视了个体在评价中的主观性和多元性,由此标准得出的判断必然根基不稳,甚至荒谬可笑。
过度追求“认可度”必将导致不良后果。一方面,它可能误导人们把认可度作为人生目标,忽略了人生应有的意义,以致迷失自我,甚至放弃本应恪守的原则和信念。另一方面,过度追求“认可度”也可能导致社会价值的单一化和同质化。如果所有人都追求同一种偏狭的“认可度”时,个体的独特性、社会的丰富性、价值的多元化势必会受到抑制。
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人们用“认可度”区别事物、判别高下呢?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认可度”是一个相对主观、多元且复杂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可度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取决于他们的个人经验和价值观等因素。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认可度”作为衡量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
其次,我们应该关注事物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很多事物产生的情境、呈现的形式、为人们所接触的方式,往往是多样且复杂的,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接触、认识、理解它们。在全面把握、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事物,避免过度追求“认可度”而导致的价值单一化和同质化。当然,这种态度和做法很费时耗力,生活中我们常常难以做到,但面对重要的事物我们应有这种态度和作为。如果实在难以达到,还必须做判断,那我们就要对自己的判断格外谨慎。
切不可丧失主体性,轻率地将“认可度”作为衡量事物价值的尺度,而应在充分关注分析事物的前提下,审慎客观地评价事物。
评点:结构严谨,论证深入。文章紧扣材料,逐层展开,无论是概念界定、对现象合理性的分析,还是揭示其弊病,剖析如何更好地区别判断事物,层次井然,首尾呼应。结构和内容紧密配合,既使材料蕴含的丰富性深刻呈现出来,也促进思考稳步推进,使得论证饱满深入,很好地体现出作者缜密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
第五段的原因分析略显空疏,算是一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