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句话的力量
2024-11-26杨恂骅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清晨的一句温馨问候,可以成全一天的好心情;陌生人的一句鼓励,可以带给人心灵的慰藉;书里的一句劝诫,可以给予青年成长的启示或警醒;互联网上的一句评论,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
有时候,一句话很轻,轻得微不足道;有时候,一句话又很重,有着无穷的力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马杨涵的文章内容丰富,逻辑清晰。从粉发女孩郑灵华的例子引入,通过分析说者和听者两个主体,阐述了“一句话”力量的来源和影响。在探讨“一句话”的力量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说者与听者的心理机制、信息时代的特性以及青年群体的特殊性。尤其是提出青年应保有思考的力量,通过理性分析来规避语言的负面影响,这一见解独到且具有现实意义。
微言力千钧
□江苏省昆山中学 马杨涵
一句话讲述快乐,分享点滴美好;一句话倾落恶意,会致生命凋零。
与世界分享美好的粉发女孩郑灵华,终在评论区一句句关于发色的指责与咒骂中,走向崩溃与死亡。
于是想到,那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句话,实际却有千钧之力。
何为“一句话”?短短几字,寥寥数语。置于生活中,便是朋友间一句轻描淡写的说笑,书中一行言简意赅的劝诫,虚拟空间一条漫不经心的评论。很多时候,一句话很轻,如风过耳,不留痕迹。它或是浅显单薄、缺乏内容,或是与自身无关、难以引起共鸣。
然而,为何古人曾慨叹“众口铄金”,今人也时常强调“人言可畏”呢?不妨探其根源,将“一句话”拆解为双重主体——说者与听者。
对于说者,“一句话”是自身思想水平的体现,更是道德素养的结晶。说者将自身思想注入语句之中,便铸就了言语的厚度,使其具有了力量。横渠四句之所以引发无数人共鸣,在于其承载了张载的家国之情、济世之心;阿多尼斯的诗行之所以让人倍受鼓舞,在于其凝结了诗人的不屈与豁然。一句话的背后,是说者的情感与智慧,更体现了人类思想的温度。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听者,一句话的轻重自然与其人生处境紧密相连。鼓励的话在逆境更有力量,如漆黑夜色下北斗指引方向,振奋人心。反之,若身处困境又听讽刺之言,自然无异于雪上加霜,再简单的一句话也将有千钧之重,将人推入深渊。
再者,信息时代的即时性、匿名性将一句话的力量无限放大,谣言盛行而真相失声的现象时有。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年人,每一句无意识的跟帖都可左右其判断、影响价值观的塑造。审慎对待每一句话,无论作为说者抑或听者,我们都应以理性思考、组织或分析“一句话”,借其积极之力实现真诚表达、促人向上。
这便要求青年保有思考的力量。冯骥才先生曾说:“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这便是思考的力量。成长的路上,当身为听者,面对每一句话所形成的“微风”,青年当通过思考判断其风向,或欣然顺善言之风前行,或于恶意的逆风中稳住阵脚。而身为说者,青年也当先思考而后发声,使每一句话的温良暖风拂过他人心间。而当众人一句又一句有力的良言汇聚,自可以无尽春风吹散社会戾气。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一句话虽轻,微言亦有千钧之力。用好“一句话”的力量,凝聚社会的向上态势,共筑善意葳蕤的美好人间。
张诗妍的文章巧妙地通过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中的一幕作为引子,深入探讨了“一句话”的深远影响与力量,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情感真挚,引人深思。文章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成功地展示了“一句话”的深远影响与巨大力量。她通过生动的例子、深刻的分析和具体的建议,引导读者认识到话语的重要性并学会正确使用它去温暖人心、启迪智慧、推动社会进步。
一句话,沁人心
□江苏省昆山中学 张诗妍
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曾一度走红,化为人形的“玉壶”出逃,在公交车上听见语音播报“瑰葭路到了”。因“瑰葭”与“归家”谐音,弹幕有人言:“一句话,让我爆哭。”
“轻轻”的一句话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力量?我认为,一句话的力量,能反映出精神的丰硕,沁入人心,给人以温暖,启迪心灵。
“一句话”不必是陈旧古板的礼仪用语,可以是一句温馨的问候,能带来一天的好心情;“一句话”不必是辞藻华丽的晦涩语句,可以是一句劝诫,给予青年警醒。这些都是“有力量的一句话”,是良好修养的外化,是思想的精华。“良言一句三冬暖”,大抵如此。
然而,生活中也不乏“恶语伤人六月寒”的个例。女孩染发后与病中爷爷合照,遭遇不明事理的网友一句一句的恶言相向,最终自杀,此事仍历历在目。无数看似“轻轻”的“一句话”化为利刃,不仅卷起了网络风暴,还夺走了鲜活的生命。放眼世界,有媒体一句“玻利维亚人已经吃不起藜麦了”而引发了欧洲的“良心危机”,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这样的“一句话”看似很轻,甚至在一些人眼中微不足道,实际上却伤人、害人。
所以,我们应审慎地对待看似“很轻”的一句话,从“有力量的话”中汲取智慧。
小战士的日记本中,一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包含着热爱的力量;上海解放时,一句“我们的日子来了”,蕴藏着希望的力量;罗曼·罗兰被全国杂志排挤时,一句“民族太小了,世界是我们的主题”,凝结着改变世界的理想的力量……看吧,若是这些话中的力量能温暖我们、感召我们、激励我们,则社会不可能不和谐。
当然,青年人首先应做到,学会辨明“一句话”的良善劣恶,不说伤害他人的“一句话”。在日常生活中,无论现实或是网络,都要秉承道德操守,不要让自己的“一句话”成为捅向别人的刀;同时,用理性辨别出恶意的“一句话”,不加理会,必要时予以纠正,不让其影响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
又想到了“瑰葭路”,这一句话,思家心切,令人动容;这一句话,沁入人心,在你我的心底扎根,孕育出无穷的力量!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