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社会认可,存自我态度
2024-11-26岑佳宁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事物的对错判别、区分高下已是家常便饭,而认可度是无法避免的一条重要标准。
认可度是在某一特定群体中,按长期实践经验定下的评价体系。随着群体的改变,“认可度”也会发生偏移。不过,归根结底,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认性、权威性。
当认可度未形成时,个人会对一件事物产生自己的评价,并从各维度进行打分。而一件事物的评判维度,乃至评价,在群体中又是趋同的。正确的认识总能主动地指导事物发展。当群体聚集,认可度得以提取和汇总。久而久之,它被推崇和维护,最终形成社会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群。
遵循认可度区分事物是合理且高效的。随着社会结构与规范的日益明晰,优质资源自然而然地向那些享有高度认可的事物倾斜。以国内高等教育领域为例,985、211等高校头衔,已成为高考学子填报志愿、设立目标的重要参考。这些院校无论是在师资水准、学术风气,还是在毕业生就业率上,都远超普通大学。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在不同的视角,认可度也有所不同。譬如学专业,便有着“五院四系”这一深入人心的认可体系。
然而,一味地追求认可度,容易将自我客体化,逐渐迷失。正如赫尔曼·黑塞在《德米安》中所描绘的辛克莱,他在光明世界的认可体系下成长,却也因此陷入了对认可的过分依赖与恐惧之中。克罗默的出现,如同镜子,映照出他内心的脆弱与迷茫;而德米安的引导,则引领他踏上了自我探索与觉醒的旅程。这一故事提醒我们认可度若单一化,人们便容易陷入它的牢笼。在数字时代,这种趋势尤为明显,点赞数、转发量等量化指标成为了衡量内容价值的重要标尺,人们倾向于跟随大众的风向标来批判社会热点,执意用认可度为事物区分高下,最终丧失了自己对万事万物的看法。
认可度是人为的产物,我们应当在信任其同时,也存留一份自我的观点与态度。
评点
写议论文要想办法让读者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观点,界定概念是一个重要前提。任何一个概念,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先入为主的理解,比如这则材料中的核心概念“认可度”,有同学理解为个体的认可度,而作者理解为群体的认可度,其实都有一定的道理。一篇作文不必面面俱到(也很难做到),但我们要交代清楚自己讲的“认可度”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和读者达成共识,保证论证过程中的概念统一。如果缺少这个前提,你的观点即便是合理的,也不易为人理解或接受,论证也就缺少了有效性。
文章开篇界定了“认可度”是群体的评价体系,具有公认性和权威性。有了这个与读者达成的共识作为开端,之后本论部分用了大气力进行的成因分析、价值分析和局限性分析等一系列论证才有了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