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出仪式真滋味
2024-11-21陈春德
仪式活动能带给人庄重感与敬畏感,但是一旦复杂化或形式化,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会弱化仪式本身的教育作用,还会引发学生和家长不满。许多家长认为若班级的仪式活动搞得过于频繁,会使他们不得不应付一个又一个要求,并且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家长的心声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班主任,我反思了近几年的仪式活动,确实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偏见,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时有发生。烹饪技巧中讲究文火慢炖,在学校,仪式活动要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样需要耐心经营,只有炖出“真滋味”,才能满足大家对“美味”的期待。
减负“松绑”,把仪式“炖”出“真滋味”
每一次的仪式活动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设计、筹备、排练到正式开展,需要许多同学和家长付出努力、承受压力,因此,会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感觉仪式活动搞得“没啥滋味”。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很有必要削减因仪式活动带给学生的精神负担,大力“松绑”,减轻压力,真正“炖”出令人满意的仪式“美味”。
削减仪式项目。最初,由于受到错误指向的影响,我总认为班主任需要“创造性地工作”,班级的仪式活动“留痕”越多,越能引起学校的重视。一个学期就有数十个冗杂的“仪式项目”,什么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成功节、女孩节、男孩节、劳动节、语文周、数学周、英语周……再加上应和时令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严重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也影响了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同家长和学生代表认真研究商榷了“仪式项目”的“去”与“留”。家长和学生代表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最终保留下了读书节、运动会、文艺表演、期末总结表彰等几个精华的仪式活动。
简化仪式程序。为了突出仪式活动的隆重性,以往的仪式活动往往存在小题大做、“无病呻吟”的问题。一个简单的班级仪式动辄就有十多个程序,既耗费了学生的精力,又助长了华而不实之风。很多家长提及这个问题时认为,搞一些实打实的小仪式未尝不可,但用不着那么兴师动众,草木皆兵。我采纳了部分家长和同学的建议,决定大力简化仪式程序,保留干货,力戒“繁文缛节”式的仪式活动。如针对期末表彰仪式活动,我们削减了优秀学生代表发言、“学困生”代表表决心、家长代表参会等环节,由我主持并在活动中摆成绩、提希望,又与部分同学进行了深度谈话,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缩短仪式时间。以往我总认为,一个仪式用时越长越显得庄重肃穆,越能深入人心,所以总是将一个小仪式搞得时间很长,动辄就要一两节课,让学生感到疲惫。因此,部分家长也要求作出整改。之后我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一般是“大仪式”不超过30分钟,“小仪式”不超过15分钟,把节省的时间用在引导学生读书和实践上。同时,还积极向学校建议削减集体性的仪式活动,大力简化仪式程序,缩短仪式时间。学校也采纳了我的建议,并做出积极改变。
提质增效,把仪式“炖”出“美味道”
部分家长指出,仪式活动不能以牺牲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给学校和老师“留痕”“贴金”。仪式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却不见实效,就是失败的。针对家长的意见,我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加以整改,从重形式走向重实质,真正搞出实效,“炖”出仪式的“美味道”。
有效构建文明礼仪活动工程。有效的仪式活动能够很好地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让他们懂得尊重与关爱他人。庄重肃穆的仪式活动本就是一种形式丰富的教育契机,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这一时刻或这一事物的珍贵,从而规范自己的举止行为,将文明礼仪融入日常。
少年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我顺应部分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制定了班级《学生气质培育工作方案》,将培育“阳光向上,知书达理”的气质少年作为重要目标,并落实到具体的仪式教育活动中。
为了提升教育效果,我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演讲等形式,向学生强调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邀请少年儿童礼仪促进会的老师走进课堂,给同学们讲授礼仪课……同学们的认识清晰了,边界感加强了,知道了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明晓了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的“美少年”。
我还结合学校的一些仪式活动,有意识地渗透礼仪教育,比如,清明节参加公祭活动,教育学生要打心底尊重先烈,步伐沉重、神情肃穆;重阳节参加敬老活动,教育学生要面带微笑,态度温和谦逊,话语富有亲和力;学雷锋纪念日,开展义务劳动,要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表现出新时代少年学生斗志昂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家庭是学生实践的舞台,通过一段时间的有效构建,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庭礼仪活动中懂得规范自我了、对待长辈能够以礼相待了、对待兄妹能够谦逊礼让了……我们的活动产生了实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真正“炖”出了仪式的味道。
有效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对班级的热爱和认同感上的。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有着广泛的路径可走,仪式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反观以前的一些仪式活动,大多是重形式的一些“游戏”,在班级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提升上做得很不到位,致使部分学生的利己思想严重,缺乏浓厚的集体意识和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在后面的仪式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
除了通过班级互动和小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的认识外,我还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一些小型仪式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如秋季开学后,我抓住了学生提升一个年级要换班牌的契机,搞了一个仪式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开学第一天,我将同学们组织到教室门前,举行摘换班牌仪式。通过摘班牌、向旧班牌告别活动,引起同学们对过往集体生活的怀念,并借此时机总结了一学年来班级取得的各项成绩,并特别强调,这些成绩与大家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辛勤浇灌结出的硕果。通过换班牌、向新班牌宣誓,唤起同学们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向往之情,并借此机会向同学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特别强调:要拧成一股绳、抱成一个团,精诚团结、奋勇向前;既要戒骄戒躁,又要不断进取,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为自己的班级添彩。
我还通过组织班级运动会、文艺汇演、义务劳动等小型仪式活动,帮助学生们形成团队意识,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语文思辨赛、科技竞赛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相互配合、共同探究的重要性,把仪式的味道真正地“炖”出来了。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仪式活动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是一条重要的路径。鉴于此,我在各项仪式活动中,开始有意识地渗透提升学习兴趣与效率的相关内容,让同学们从“苦学”“拙学”的低层阶梯,上升到“乐学”“巧学”的高层阶梯。除了改革授课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外,我还随机举办一些微仪式,开展以“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效率”为主题的经验交流活动。例如,选拔本班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做相关经验介绍,通过讲一讲、问一问、答一答等形式,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互动,让他们从身边的同学那里学到更多的方法和技巧,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邀请不同年级的学习标兵进班做“树立目标、提升效率”的经验交流活动,通过交流情感、激励精神、奉献技巧、解答疑惑等环节,让同学们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方法和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通过聘请名师指点迷津的活动,改进同学们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如一位名师讲到的“列每日清单,体验‘升级打怪’的感受”“讲给自己听,像老师一样把知识再传授给自己”“重视课堂、记忆和修复”等要领,给同学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活动真正把仪式“炖”出了味道。
总之,教育需要仪式活动,但不能滥用仪式活动,应本着减负增效的原则,从精细化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炖”出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有益的真仪式、美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