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植思政课底色 培育新时代少年

2024-11-21郗莉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11期

近年来,渭南小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构建“一二四”思政课实践路径。其中“一”是指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二”是指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抓手,形成了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四”是指把思政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有机结合,全方位融合落实的四种路径。

路径一: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三个课堂”思政教学新思路,促进思政教学样态多元化。

1.立足“第一课堂”,让师生成长有高度。渭南小学在“适性育人”的核心理念引领下,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了“微笑”课堂下道德与法治“思融式”教学思路,制定了“思融式”课堂教学要求及评价标准,以“道理讲得深不深、透不透、活不活”为评价要点,以“还课堂于学生,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为基本追求,体现自学、共学、悦学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

2.丰富“第二课堂”,让师生成长有宽度。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等途径落实“第二课堂”;课后服务以社团活动为主,课程分为普及类、个性类。课程内容从趣味体育、民族精粹、和谐交际、科学探究、艺术绽放、社会实践六大类出发。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与少先队活动相连接,让学生在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中润心,让学生在入队仪式、少先队建队日、毕业课程中铸魂。

3.延伸“第三课堂”,让师生成长有广度。学校突出活动育人,积极探索“有风景的思政课”,通过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途径落实“第三课堂”,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将上课地点从学校教室“搬”到博物馆、卫星测控中心、美丽的乡村、渭华起义馆等有故事有意义的地方,从形式到内容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学生在“活的风景”中感悟、品味、思考与判断。

路径二:聚焦教师队伍主力军,拓展“三位一体”育人能力提升新途径,促进思政育人能力个性化。

1.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探寻育人着眼点。学校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利用教研活动,开展学课标、用课标、议课标、测课标活动。重点落实课标理念,依据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课标探寻学科思政的育人着眼点。

2.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筑牢发展关键点。渭南小学用教育家精神描绘教师专业发展的“三色”(底色、本色、亮色),以思政课为抓手进行专题研修,让思政课课程化、主题化、全员化、生活化,做到课程的整合与落实。

3.以特色“炼课”为载体,落实成长突破点。为全面推动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在思政教研组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每个学期进行不同阶段的课例展示,由教研组制定主题,并根据主题开展“炼课”,使整个教研组重理论、重合作、重团队。“炼课”管理遵循“适性育人”办学理念,抓实备课研磨,抓实上课管理,抓实教学评价。

路径三:聚焦机制体制保障力,形成“三级联动”思政育人长效机制,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落细。

1.成立三层骨干引领体系。渭南小学将思政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以“专家把脉、名师引领、骨干培养”为原则,建立了“专家层、名师层、骨干层”三层次的研修团队。

2.建立四级团队评价体系。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建立科学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了“学校评课程、教师评达成、学生评成长、家长评成效”的思政育人成效四重评价机制。

3.构建四类激励保障机制。学校将思政建设成效纳入评审评估、晋升晋级和教学奖励,构建了“成果有奖励、研究有资助、集体有荣誉、个人有获得”四类激励保障机制。

路径四:聚焦辐射引领带动力,形成“三名+”思政育人新模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深化、提升。

学校借力“三名+”项目,以名校为基地,以名校长、名师、学带、能手工作室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核心,以课堂实践为载体,将思政课与AI、VI、AR等智能技术相结合,让静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动起来”,而且“活起来”。将思政课与主题研讨相结合,通过“渭之丰华”教学节、送教送培等途径,让教师在不同的平台实现共同的追求。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先后获得陕西省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团队、陕西省德育先进集体等荣誉,2个班级获评“全国红领巾中队”,思政课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7人、区级21人,2项省级思政课题顺利结题,17人在市区级思政论文大赛中获奖。一大批“能健体会学习、能友善会感恩、能独立会内省、能共处会审美”的渭小学子脱颖而出。

“笃行于微,诚善致笑”是渭南小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渭南小学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大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答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