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2024-11-21刘向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载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越扎实,建设教育强国的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小学课程改革政策逐渐多元化,如何让新课改真正走入学校、走进课堂,成为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育人育才并重,构建“天王”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持续、系统的工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课程建设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回到知识学习为人服务的初心,对学业的评价应从查验知识点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毋庸置疑,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无限潜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助力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多元化、高质量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的价值内涵。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天王学校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为指引,一以贯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练出“让每个学生都成才”的办学理念,不断将其渗透到校本课程的建设中,抓住“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维度和“德智体美劳”五个重点,坚持“全面发展与学有特长相统一、课程设置与学生内在发展需求相统一、课程建设与校本化特色相统一、学生学业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相统一、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统一”的五项原则,按照“‘五育’并举引航、核心素养导向、全面发展创新”的课程建设思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构建素质养成、个性发展、综合创新的三大类校本课程群,精心打造“天王好课堂”,在课程育人的过程中唤醒、激发、点燃每一名学生的生命潜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逐渐形成了以“‘五育’融合、全面育人”为特色的、充满活力的“天王”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重视素质养成,启智润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的素质养成课程以专题教育、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红色教育、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国防教育、生命健康、劳动教育、礼仪教育、爱心志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课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科广度,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在红色教育课程中,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关键作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借助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专题教育,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举办“‘四史’学习”“我的中国梦”“强国有我”“你好,二十大”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争做好队员 永远跟党走”“赓续红色血脉 探索智慧农业”等主题研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红色旗帜代代相传。为了破解传统思政课接受难、深入难、创新难等问题,学校组建了“星火童声”宣传团,并开展了“星火童声讲党史”系列活动,通过“红色课堂讲知识”“校园广播说故事”“自编自导演党史”“社区巡演传经典”等形式,排练展演课本剧《狼牙山五壮士》、经典诵读《红星闪闪心向党》等,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截至目前,已有3000余名学生走上讲台、走进社区,带动约1.2万个家庭参与到活动中。
在传统文化课程中,学校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的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和打底色工程,设计了“花季·诗节”“三同文化”等特色校园文化项目,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寻根”“我的家风家训”等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开展“书法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武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守好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以“花季·诗节”为例,2021年,学校策划了“花季·诗节”活动,每年4月,师生身着古色古香的汉服,创新演绎古诗词,用经典诗词浸润心灵、滋养灵魂。从身着汉服、赏花拍照、体悟校园之美,到每个年级打造一个特色活动,再到用音诗画演等方式展示与四季相关的经典诗歌。历经4年的发展,该活动已经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除此之外,学校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新精神,成立了新叶文学社、星光百人朗诵社等,打造了“一米课堂”家庭教育品牌,广泛开展“相约国学经典 品味文化中国”经典诵读、“少年法院模拟法庭”“十岁成长礼”“巧手做美食 食尚品陕西”劳动实践、“阳光心灵 与你同行”心理健康大展演、“新时代文明实践”“我是垃圾分类小指导员”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注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的个性发展课程以课后服务为载体,坚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服务方向,依托“答疑解惑、素质拓展、张扬个性、阅读铸魂、强身健体”五大模块,结合校本学情对课程进行梳理整合,形成了涵盖“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实践与创新”五大领域的课程,分层次开设了木艺、烘焙、尤克里里、围棋、武术、篮球等93门兴趣小组和社团课程,打造“农业+”“传统文化+”“艺体+”“科技+”“生态+”等多元化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构建“基础托管+兴趣小组和社团”的“1+X”课后服务新模式,有效延伸学科课程的教育触角,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既夯实了学科基础,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努力实现“人人有才艺、生生有特长”的素质教育目标。
此外,为确保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学校设立“天王学校艺术实践中心”,吸纳兴趣小组和社团中的优秀成员,组建校级鼓号队、合唱团、舞蹈队、武术队等,借助校园艺术节、科技节、阳光体育运动会、学生才艺展演、“五育”作业展等平台,检验兴趣小组和社团课程成效,推动课后服务规范化、体系化、精品化建设。今年5月,在学校举办的“科技筑梦 阳光成长 ‘艺’起向未来”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学生展演了太极、舞蹈、啦啦操、音乐剧、情景诵读等节目,展示了学校的美育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获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探索综合创新,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
综合创新课程主要包括全科大阅读课程和科学探究课程。全科大阅读课程运用“1+X大阅读”教学策略,围绕教材文本,如一篇经典诗词、一个历史典故、一位先贤故事等,利用课外书籍、文化活动等形式进行同步拓展延伸,如打造“书香润校园”品牌,开展“诗词大会”“经典诵读展演”“世界读书日”“淘书节”“每周共读”“亲子共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分学段地进行阅读,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中,打破学科壁垒,用深度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全员阅读、全面阅读、全科阅读、全程阅读。科学探究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素质为目标,探索建设“智慧+”特色校本课程,开设“人工智能之旅”“创新思维训练营”“太空奥秘”等核心素养课程,开展科学探究项目活动,借助“天王梦工厂”,以创客STEAM的教育方式,将数字技术与手工劳技课程相结合,通过动画制作、动漫合成、美术设计等形式,开展创客动画电影设计制作活动,如学校学生在制作动画《金色的鱼钩》的过程中,利用动作捕捉、数字动漫等技术,拍摄连续照片,将它快速播放,生成配有对话和音乐的视频。在强化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智慧赋能,打造智慧课堂助力提质增效
校长如何能将学校办出特色?我认为,应该是扎根一线,锲而不舍地耕耘,把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八年前,“校长信箱”收到一封来自美术老师的信,她提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扰:课堂演示时,由于学生围在她身边,站在后面的学生总是看不清具体的画法和笔触。一线教师的这一困扰如何解决?智慧校园建设是个有力抓手。结合建设校内“第二课堂”,学校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了1000多平方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天工坊”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行知园”,建设垃圾分类活动中心、生命健康体验教室、智慧书法室、智慧钢琴室、动漫创客室等26个智慧部室和5处智慧朗读亭,引入课后服务信息化系统和课后服务监管中心,不仅实现了智慧部室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也基本实现了课后服务阵地多样化、现代化、科技化,激活了学校发展新动能。现在,智慧教室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开展日常教学的重要场所。
课程是沟通教育理想与现实的重要桥梁,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表征。守住课堂建设,才能守住教育,才能让生命自然生长,让教育自然发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