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高中教师队伍振兴的实践探索

2024-11-21栾爱春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11期

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振兴的关键动力与人力支撑。

然而,当我们回望县中教师队伍发展的情况时,不免心生担忧。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影响,每逢暑期,县中就会遭遇最严重的师资流失,严重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汉中市镇巴中学地处大巴山深处,始建于1939年,作为镇巴县唯一一所普通高中,现有一线教师323人,学生5100多人,其中寄宿生3000多人。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优秀师资流失严重,教师数量不足,结构性失调,师资素养不均。

2022年7月,根据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方案》,由东部选派校级领导到帮扶县担任校长,全面主持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行政管理。到岗后,帮扶校长随即开展实地考察,收集了近3000份问卷。依据调研报告,结合实际,学校制定了《镇巴中学三年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走“内涵式高品质发展”之路,为建成“山区县学术型普通高中”奠基,确立了一系列重点攻坚项目。师资队伍建设被列为核心帮扶工作,重在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一、振兴教师队伍的行动

(一)厚植校园文化,滋润教师精神成长。在研究学校发展史、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学校办学理念为“办温暖人心的教育,让每个生命绽放荣光,奠基学生的卓越发展”,校训为“抱朴守真·日新自强”,校风为“正德励学·立己强国”,教风为“博学施教·厚德育人”,学校精神为“务本·创新·攀登·奉献”。学校通过一系列物态文化建设,如增设正德励学文化石、全国名校走廊、教师教育格言展示栏等,营造激励人、鼓舞人成长的氛围;通过难忘母校恩师征文、强国有我演讲比赛等活动,让教师充分表达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学生充分表达对母校教师的感恩,使扎根山区县域高中的教师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二)广纳教育英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每逢暑期,总有教师流失,离开的教师往往又是优秀的。作为学校领导,内心不可避免地感到难过。对此,校长要放宽胸襟,思考如何充实本校师资队伍才是关键。一是与上级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积极沟通,按照规定的师生比给学校安排应有的教师编制数;二是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合适的高中教师人选。

(三)健全培养制度,激VqqUExPItZs9U8HkSbFXageefqpEnql7IsA8AV62bl8=活教师发展动力。学校制定了《镇巴中学青年教师“1333”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将师德师风放在第一位,构建“3课、3赛、3制”帮扶举措,以“课堂、课题、课程”为抓手,以“赛学、赛教、赛研”为载体,以“导师制、积分制、荣誉制”为保障,推动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通过“师德师风”大讲坛活动,激励全体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设立学术节、定远教学论坛,组织教师参与“新课标和高考题研究与分析比赛”“促进深度学习的试卷讲评课比赛”“青年教师展示课与汇报课”等活动,推动其发展。学校建立“定远·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由帮扶行政领导、帮扶教师和本校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担任师父,把培养管理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备课组长等统一起来,指导制订“三年成长规划”,鼓励青年教师奋楫争先。

(四)聚焦课堂研究,推动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提升的土壤在课堂。校长在听取200多节随堂课的基础上,申报了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普通高中素养导向的深度学习课堂建构与实践研究”,研制了《镇巴中学“深度学习课堂”观察与评价表》和《镇巴中学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三试卷讲评课参考标准》,推进深度学习课堂研究。学校建立“听—评—研”备课制度,设计了《镇巴中学指向“深度学习课堂”的“听—评—研”集体备课执行标准》,坚持开展问题导向和生成导向的集体备课活动;坚持领导蹲点诊断,将“松散型”教研引导为“互惠型”教研;引导教师领会“深度学习课堂”的理念和评价标准,激励教师花大力气研究教材、教法,充分备课,提高课堂质量。学校以“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为依托,以PLS为基本模型,培养教师系统研究课堂教学的能力。P为point,即教师结合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兴趣和教改趋势,在自身教育教学中找到核心关注点,申报微课题;L,即line,教师通过研究一系列相关问题,推动课堂教学研究走向深层,实现融会贯通;S,即sphere,教师以课堂教学核心关注点为原点,以研究深度为半径,整合相关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形成个性化的教学主张和实践范式。

(五)培育数字素养,推动教师队伍转型。学校鼓励青年教师设计“三年成长规划”,开展数字素养行动研究,促进自身素养迭代升级。学校在2021级和2023级开设了“双师教学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与省内名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教师座谈和成绩对比等方式,研讨数字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寻求“双师教学”最佳的运行方式。学校积极争取苏陕协作资金,建成两间智慧教室,配备先进的人工智能教育技术,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专业发展等提供了信息空间和互动平台。通过培训和安排不同学科教师轮流使用智慧教室的方式,让现代教育技术赋能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行为,以适应数字时代新型教育发展的需要。

(六)构建联合机制,借力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学校受地理位置限制,与外界兄弟学校交流少,长期以来阻碍着学校管理和教师教研视域的拓宽。帮扶团队发起并成立“汉中市普通高中九校联盟”共同体,制定运行机制。目前,已开展五次较大规模活动,为教师自主命题、考试分析、教学展示、经验交流等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学校借助汉中市“天汉好课堂”平台,安排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教有特长的教师分享经验,锤炼本领。学校还与陕西省宝鸡中学、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南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建立联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激发青年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热情与兴趣。国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时代楷模陈立群校长,江苏南菁高级中学杨培明校长先后带领专家团队来校指导。学校邀请通州高级中学“四有”好老师“方舟”团队一行11人来校开展听课问诊和讲学交流。先后选派80多名青年教师到江苏南京、南通等地考察。近两年,利用暑期先后共选派160多名教师赴北师大、华师大或者陕师大集中学习。2024年暑期,在国家学位中心的资助下,学校安排40名教师前往南师大参与封闭式培训。学校以“学—思—享—践—悟”为基本路径规范培训,扩大外派教师学习收获辐射面,浓厚校园学术氛围,推动师资素养提升。

(七)争取社会资助,优化教师奖励机制。振兴县中教师队伍要充分考虑“人性”,满足“人性”在“名和利”方面的合理需求,通过完善的制度引导“人性”走向“真善美”。为促使优秀教师敢于承担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学校专门制订了“镇巴中学高三班主任、任课教师、备课组长选聘工作方案”,让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教师成为一项光荣而富有挑战性的重大使命。为留住优秀教师,调动广大教师“安心、专心、潜心”耕耘于深山县中的三尺讲台,学校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社会资助。至今,借助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契机,已筹得3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学校建立成果导向激励机制,优劳优酬、多劳多酬,注重“捆绑式”和“增值式”考核,让不同层次的优秀被看见,激发群体潜能,引领群体发展。此外,学校健全“教师发展荣誉制”,评选校内教学成果奖、优秀学科基地、优秀“青蓝”结对、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振兴教师队伍的成效

县中教师队伍的振兴,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气象。2022年9月以来,学校省市级课题申报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突破;教师研究兴趣增强,教学研究成为常态,教师成长加快,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果突出。连续两年,高考成绩不断攀升。2023年高考综合质量达历年最好,学校被评为汉中市2023年“立德树人先进学校”。2024年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实现建校85年来清华大学零录取的突破;600分以上41人,比2023年增加35人。1280人参加文化课考试,一本上线654人,上线率51.09%,较2023年上升10.79个百分点。学校声誉提升,优秀生源流失局面有所缓解。

三、实践反思

县中教师队伍的振兴,需从成长机制、情感支撑、文化浸染、待遇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形成强大的支撑系统。如此,才能让新加入的教师尽快融入成长,让学校在遭遇挫折时稳步崛起,确保学校沿着内涵式高品质发展道路前进。上级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打造县中优秀教师团体。如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给予县中教师在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倾斜;关心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分层分类培训,让县中教师从“孤立发展”走向“携手共进”;优化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让辛苦劳作的县中教师能扎根乡土、安心工作;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开设符合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引导教师从仅仅为“考分”而教,走向为学生成人成才而教、为学生生命的丰盈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