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数学思维品质培育的小学学困生转化

2024-11-07王雪良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4年8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数学思维

[摘 要]思维品质是数学学科育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在数学常规教学中培养学困生的思维品质并利用多元化的育人策略去转化学困生,对于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成绩非常重要。小学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基本概念思维能力、方法掌握、学习动机上面临一定的困境。为了更好地落实对学困生的转化,本文聚焦“思维品质培育”,通过建立清楚的数学认知和正确的数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和积极的学习动机来开展多元化的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中的学困生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学习困难或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常常因为缺乏数学思维品质而无法有效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惑和挫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也对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造成了负面影响。

对于小学学困生的转化,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解学困生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然而,这些研究往往忽视了数学思维品质在学困生转化中的重要性。数学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展现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培养学困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还可以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探索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思维品质培育转化策略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数学学困生的思维品质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困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和学习成绩。

一、指向数学思维品质培育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中数学思维品质的培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思维品质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育。

数学思维品质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而这些知识往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学生没有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品质,就很难理解这些知识,无法真正掌握。因此,通过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实际问题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而数学思维品质的培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具备数学思维品质,能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数学思维品质的培育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而数学思维品质的培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水平。

指向数学思维品质培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背景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育,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整体素质水平。

二、指向思维品质培育的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需要突破的困境

小学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数学学困生是指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并且无法自主解决的学生,他们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方法选择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境。

(一)在数学基本概念理解上

数学基本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理解基本概念往往成为他们的一大障碍。这些学生在接触新概念时,容易感到困惑和无法理解,导致无法建立起正确的数学基础,进而影响后续学习。为了突破这一困境,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问题、实物模型、情境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的数学概念,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反复强化和巩固。

(二)在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上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和基础,对于学困生来说,数学思维能力的不足往往成为他们的学习瓶颈。这些学生在问题解决、推理思维、抽象思维等方面存在困难,导致数学学习缺乏深度和逻辑性。为了突破这一困境,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探究性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在数学学习方法掌握上

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学习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困生往往在数学学习方法的运用上存在困难。他们常常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策略。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教字工具和自主学习平台等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

(四)在数学学习动机培养上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学困生往往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这些学生常常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放弃,无法坚持下去。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可以通过教师的激励和鼓励,以及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指向思维品质培育的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鉴于思维品质培养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和后续发展的意义,下文将紧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并结合教育案例提出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方法。

(一)形成清楚的数学认知和正确的数学理念

数学认知,即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把握,对数学规律和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数学理念,则是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情感,对数学价值的理解和认识。这两者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尤其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一章“小数乘法”单元核心知识的教学辅导为例,为解决数学认知问题,要针对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核心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小数乘法的全面理解。这包括但不限于小数乘法的规则、计算方法、意义和应用。对于学困生,需要从基本的计算方法开始。例如,在讲解“2.5×3.6”时,先将小数转换为整数,把 2.5 扩大 10 倍变为 25,把 3.6 扩大 10 倍变为 36,计算 25×36 = 900,然后因为总共扩大了 100 倍,所以结果要缩小 100 倍,得出 2.5×3.6 = 9 。接着再逐步引入小数的概念,比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小数扩大成整数计算”,帮助他们理解这样做是为了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掌握的整数乘法,从而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为解决数学理念问题,要在理解了小数乘法的基本知识后,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比如,设定购物场景,“苹果每千克 3.5 元,买 2.5 千克需要多少钱?”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进行计算。先把 3.5 元扩大 10 倍变成 35 角,2.5 千克扩大 10 倍变成 25 千克,计算 35×25 = 875 角,再缩小 100 倍得到 8.75 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数学认知和数学理念为突破口,通过积极培养学困生的思维品质,实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二)掌握有效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不仅仅是运算和公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质量不高,除了基本的数学概念理解模糊、积累不够以外,思维不够灵活、思维水平低是另外一个因素。学困生往往在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时感到困扰,这就是因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不足。所以,需要通过教学将数学思维方法融入日常教学中。

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的单元知识为例,这个单元主要涉及二维和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对于学困生来说,这可能是个难点,但同时也是提升他们思维能力的契机。具体来讲,要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是强化概念理解,可以让学生明确“位置”的基本定义和表示方法。例如,在课堂上展示一张校园的平面图,以校门为参照物,让学生描述教学楼、操场、图书馆等的位置。通过具体的物体或者图像,让学生明白位置的确定需要参照物,并且位置的变化会影响到物体或图像的形状和大小。比如,当人们改变观察角度或参照物时,同一栋教学楼在平面图上的位置表示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是强化空间思维训练,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三维模型,比如用积木搭建一个简单的房屋模型,或者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衣柜、书桌等,来理解空间位置关系。比如让学生思考衣柜里不同隔层的位置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在解决位置相关的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来得出答案。比如给出一个物体在不同位置的坐标,让学生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未知量,或者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结果来得出结论。例如,有一个点 A(2,3),经过某种平移后到达点 B(5,7),让学生推理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四是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可以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位置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位置的表示方法、坐标的变化规律、空间位置关系等知识点进行梳理。

五是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问题或活动,例如,“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要如何设计一个新教室,使得每个座位都能有良好的视角和光线?”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位置知识,考虑桌椅的摆放位置、窗户和黑板的位置等,这样可以刺激学生运用所学的位置知识去解决问题。

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名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对于接受较慢的学生,要耐心给予更多的时间和指导,比如在讲解位置的坐标表示时,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值的正负理解困难,教师需要用更简单直观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要注重实践应用,将所学的位置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描述家庭在小区中的位置、理解城市中不同建筑的空间关系等。这样既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困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进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他们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科学的学习策略和积极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学困生转化最主要的突破口,学会学习比被动学习更重要,良好的内部动机更是优秀学习的根本。一是要通过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比如,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将复杂的数学运算分解成多个小步骤,先从简单的整数运算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设置每周掌握一定数量运算题的合理目标,并给予每天一小时的专项学习时间。二是要指导其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向学困生介绍和教授一些实用的学习策略,例如制作学习笔记、练习归纳总结、使用记忆法等。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策略,并在学习中灵活运用。三是要引导学困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例如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提供有趣且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提供积极的反馈等。四是为学困生提供支持和鼓励。学困生往往会面临挫折和困难,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个别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并提供帮助和解决方案。五是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入趣味性的学习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研究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从数学认知与数学概念引导、思维品质培养、学习策略和动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可以通过提供有效的数学认知和概念引导来加强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和探索数学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综上所述,通过综合考虑数学认知与概念引导、思维品质培养、学习策略和动机等方面的因素,可以制定出有效的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 王牧华, 赵立梅,等. 小学学困生数学思维品质发展现状及转化策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2022, 25(8): 200-238.

[2]李萍, 王晓红, 韩智超. 指向数学思维品质培育的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 教育研究, 2023, 36(2): 137-142.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数学思维
用爱扣开一扇窗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