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探索

2024-11-05洪钧烨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0期

【摘要】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是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追求,教师从整合图像资源、开展学情调研、组织互动活动、延伸训练设计、优化评价方式的教学角度出发,展开针对性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图像、识读图像、创作图像的机会,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美术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更多学习起点,让学生在多元化探索性学习和多频互动中提升学科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图像识读;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新能力、文化理解。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时,融入图像识读教学模式,借助多种助学手段,营造立体、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以及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肌理等进行观察、识别、解读,从而顺利进入学科核心。

一、整合图像资源,创设图像识读学习情境

图像比文字更具直观性、真实性,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在图像资源整合时,结合学生的图像识读基础和教学内容,筛选适宜的图像识读素材,以提升课堂教学调度效果。学生对图像信息有一定的识读兴趣,教师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媒体展示、主题辩论、游戏导入、小组竞赛、音乐融入等教学手段,创设图像识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在教学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四季的色彩”时,教师展示两组图片信息:这里有两组图片,一组是各旅游景点的四季照片,一组是同学们通过观察不同季节景色的变化,而创作的绘画作品,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图片,在每一组中挑选出你觉得最好的作品,并说一说挑选的标准。学生对这些图像信息并不陌生,能够顺利进入观察环节。教师关注学生的观察讨论情况,适时给予观察指导,引导学生从图像的色彩、造型、艺术手法和体裁选择等角度进行分析,选择更具美感的作品。教师的指导为学生规划了清晰的识读思考路线,起到针对性启发作用,学生纷纷展开识读操作,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教师利用学3ae0fbabcc5277b080149a594a8f8b13生熟悉的生活化图像,创设图像识读学习情境,以多感官的冲击,成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并在识读过程中给予学生思考角度的提醒,为学生创造更多获得学习启迪的机会,确保学习活动顺利推进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开展学情调研,投放图像识读学习任务

学生的观察能力、解读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图像识读任务布设时,结合学生的学力基础,投放互动性、层次性学习目标,为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路径,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为了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适时组织自主探索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讨论、探索自由,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建立个性化学科认知。

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取向、知识储备、感知能力等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对接学生的基本学情,展示契合性、引导性更高的图像,鼓励学生主动展开观察和个性化识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更为深刻的感知体验。在教学“在快乐的日子里”时,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四年级学生对传统节日较为熟悉,能够轻松列举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并描述不同节日的习俗和热闹的场景。教师顺势展示两组春节图片,一组图片构图符合节日气氛,另一组色彩搭配、造型设计与节日氛围不符,要求学生观察两组图片,找出不同。学生纷纷对这两组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教师进行班级巡视,观察学生的识读进度,并对遭遇思考阻力的学生给予适时指导。在学生表达观点环节,教师给予正面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做专业点评,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三、组织互动活动,传授图像识读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学习活动组织时,适时融入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维碰撞机会,让学生在达成学习共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学习启迪。在互动活动方案设计时,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任务要求、图像资源等,以提升活动调度效果,增加有效互动频次和活动的契合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针对性传授学习方法,辅助合作活动顺利推进,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升图像识读能力。

“猜猜我是谁”的课程内容适合融入互动性学习活动,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布设自拍的课前任务,要求学生拍一张后背的全身照38331e70bc886778fdacf34590d48d4f或半身照作为图像素材。在教学活动组织时,教师展示班级内学生的背部照片,要求学生猜一猜照片中是哪一位同学,并说一说这么猜测的依据。这个活动带有趣味性元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接受任务后,主动展开讨论,对图像中人物的发型、发饰、服装,以及个性化特点做分析,良性互动学习氛围逐渐形成。学生对线描表现技法并不陌生,教师适时投放用线描技法表现人物头部背面特征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自己选定的人物头部背面,体验用线描技法进行创作,并进行作品展示,邀请同学猜测画的是谁,看谁画的更像。在识读创作环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学法传授和提示,帮助学生在多角度思考和互动中建立更加全面的学科认知。

四、延伸训练设计,提升图像识读学习品质

小学生对美术学科中抽象的概念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借助案例进行延伸训练设计,布设同一类美术作品的识读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进行作品解读,对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提升起到锻炼作用。图像识读不仅要对图像中的人物、动物、背景、内涵等展开辨析,还要挖掘其中的美术元素,学生经历细致观察、多元思考、信息搜集、文化分析,才能建立完整的图像识读学习认知。

教学“生活日用品的联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前投放信息搜集任务,要求学生深入生活中,借助网络、书籍等渠道展开信息搜集,选择一些适合的设计案例,将这些案例以图片、视频、绘画的形式上传到班级群,并搜集案例中需要用到的日用品。学生对电子作业的认可度较高,在接受任务后,自然会积极利用网络渠道展开信息搜集,为丰富课堂教学图像库提供助力。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发动学生从形象、色彩、艺术手法等角度讨论这些案例的设计特点,并对这些图像进行筛选,选择可操作性、观赏性较强的案例进行模仿和创编操作。学生主动观察这些案例图片,顺利进入识读环节,并尝试进行实践操作。所有的图像信息皆是学生提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识读兴趣,还能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机会,在图像识读和创作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跟进指导,帮助学生在多重互动中建立识读认知。

五、优化评价方式,强化图像识读学习能力

观察、分析、解读、创作是完整的图像识读训练,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投放适配性较高的图像创作任务,要求学生对接图像识读经历,进行模仿创作,并参与集体展评活动,其训练价值将更为深刻。作品展评活动的组织,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端正创作态度,还能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和拓展学习眼界的机会,促使学生对图像的感知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进一步强化学生图像识读学习能力。

在教学“剪纸中的吉祥纹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剪纸动画《过年》的视频片段,要求学生感受视频中的剪纸艺术表现手法,讨论不同图形的裁剪方法,并探索动画中的吉祥纹样。学生接触过剪纸,对剪纸艺术和吉祥纹样有一定认知,能够主动参与互动交流中,有的学生甚至主动尝试裁剪。教师适时将准备好的剪纸作品分发给各小组,为学生提供近距离观察和获得启发的机会。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各小组选择一个优秀作品参与班级评选活动。学生对作品评选抱有较高期待,教师做好对应设计和活动组织,紧抓学生心理特点,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中,促使学生获得更为鲜活的训练体验。在评价环节,学生的观察角度、评语内容、评价方式等仍然显得不专业,教师及时给予专业性指导,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展开具体分析,让学生在更多锻炼中提升图像识读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是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具备整合、创新意识,搜集、筛选更为丰富、适宜的图像资源,推出多元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更多思考和探索实践中获得图像识读学习思维启发,以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小学生的直观思维较敏感,教师围绕学生的成长规律、学习诉求,创设直观化、趣味性、开放性的学习情境,并适时给予学法指导,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权利,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在探索性学习中建立核心素养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璇.新媒体技术助力小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培养[J].江苏教育,2023(13).

[2]罗璇.图像识读的结构层次和教学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3(06).

[3]薛姣.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美术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