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与技能相融的美术教学初探

2024-11-05卢玉珍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0期

【摘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趣味”与“技能”成为美术教学中交流和争论的重点之一,如何在趣味美术教学的同时能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让美术教学做到趣味与技能相融,让美术教学更有实效性,成为目前幼儿美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学;趣味;技能;相融

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促进幼儿大脑健康发育,开发初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键过程。近年来,随着《指南》的颁布,注重幼儿“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教育理念得到大家的认可,很多教师认为《指南》中“不宜提供范画”的建议就是要求教师完全不能教绘画技能,“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就是放任幼儿将绘画作为无目的性的游戏,由于这些脱离教学实践的、过于片面的解读,使得美术教学出现了有“趣味”无“技能”的误区。

一、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1.内容选材偏低

在《指南》“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及“不宜提供范画”的背景下,许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美术内容的选材上,老师们生怕被扣上过分强调技能、阻碍儿童创造力、想象力发展的帽子,但又担心课堂教学过于平淡教学效果不好,所以在内容上往往会选择一些低于幼儿现有水平,简单、好玩、幼儿容易操作而又不用过多表现美术技能的题材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看起来效果是好,但其实活动的价值意义却不大。

2.目标定位不明确

在目标的制定上,很多老师只重视情感、兴趣目标的培养,而忽视了技能、技巧目标的培养,比如: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能愉快作画、提高大胆作画的能力等等,导致美术教学目标制定中常会出现技能目标定位不明确的现象。

3.过程游戏放大化

为了让教学看起来“其乐融融”“轰轰烈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个又一个的游戏,不可否认游戏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过分地把游戏放大化,那么幼儿的兴趣点更多是针对教学中的游戏,而非针对绘画本身,导致幼儿绘画技能得不到发展,教学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4.教师专业技能无法体现

纵观当前的美术公开活动,更多的教师只是充当一个“表演者”的角色,记住台词及情节就可以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体现出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这样的课可由任何科目老师替代,美术老师的特点无法得到体现。对于色彩、基本造型、构图等美术学科基本元素如何有效引导成为关键。

二、趣味与技能相融的教学初探

在传统的美术活动教学中,教师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递者、幼儿行动的指挥者。不管幼儿有没有兴趣,都得跟着教师的指挥棒,幼儿只是技能灌输的接受者。而现在的美术活动,却又过于的注重趣味而忽视技能的传授,如何在趣味美术教学的同时能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让美术教学做到趣味与技能相融,让美术教学更有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我们一线老师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以小班美术活动“果子树下的篱笆”为例,针对目前幼儿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趣味与技能相融的一些美术教学做法及策略。

1.内容适宜化

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是随着其思维发展水平而自然向前发展的,因此,美术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材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

小班幼儿经历了无序的早期涂鸦阶段,进入到圆形涂鸦和命名涂鸦阶段。他们对绘画有了初步的一些认识,能画出简单的线条和圆形。从幼儿的心理角度来看,幼儿时期的随意涂鸦和涂画都是由本能的冲动产生的,这时期的幼儿往往好奇好玩,喜欢有趣的事物,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根据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何为适宜?即教学内容既有趣味性又能体现美术学科基本技能的元素。如“果子树下的篱笆”,技能方面主要是学习横线、竖线、斜线,但如果就简单地学习横竖线,那么孩子学习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为了让幼儿能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笔者把横竖线用小篱笆的形式表现更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所以特别选用了“果子树下的篱笆”这一幼儿熟悉而感兴趣的情景作为教学内容,并把内容编成了有趣的故事,让内容做到趣味与技能相融。

2.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的预设是课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前提,是为整堂课的内容制定方向,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线索的中心和课堂情境的主题,它在活动中起到统帅、支配和制约的作用。幼儿美术目标制定的任务是让幼儿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美术教学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目标定位一定要明确化,注意从技能、从情感两大方面制定与内容相适应的目标。在小班美术活动“果子树下的篱笆”的目标制定上,笔者根据《艺术》中小班幼儿绘画教育的总目标要求,明确提出了技能和情感两大目标,技能目标:(1)学习画横线、竖线、斜线,掌握篱笆的外形结构;(2)根据故事情节,发挥想像,画出大小、疏密不同的小篱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情感目标:懂得“偷”是不良的行为,感受与人分享的快乐。清晰明确了本节活动的教学目标,让目标做到趣味与技能相融。

3.过程巧妙化

运用有趣的故事情节,把技能巧妙贯穿在故事当中,通过情景解释绘画的技能技巧,提出绘画的要求,能够使幼儿获得游戏和绘画的双重感受。

在小班美术活动“果子树下的篱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巧妙地把技能编入到故事当中:春天来了,小兔在草地上种下了一颗苹果种子,每天小兔都会为种子浇水施肥,一天天过去,苹果树长大了,结出了嫩嫩的小苹果。有一天,一只小老鼠发现了树上的苹果,想偷偷摘树上的苹果,小兔看见了,就说:“小老鼠,你不能摘,苹果还没成熟呢!等成熟大家一起分享好吗?”可第二天,小老鼠又偷偷地想去摘小苹果,小兔想:“不行,一定要想个办法阻止小老鼠,有什么办法呢?噢!不如做个小篱笆把苹果树围起来吧!”于是小兔找来了很多长短不一样的小木条,可是篱笆应该怎样做呢?故事在这里巧妙地点出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横线、竖线、斜线,让孩子掌握篱笆的基本结构。因为小老鼠身体比较瘦小,所以小篱笆要做细一些、密一些,防止小老鼠钻进去,学习篱笆矮、密的画法。小篱笆做好了,小老鼠真的进不来啦!在小兔的精心护理下,苹果终于成熟了,小兔请来了小老鼠、小狗、小羊等小动物一起来分享,这时小老鼠也知道自己以前的做法是错的,大家一起分享真快乐!教学中,笔者通过故事进行引入,增加课堂趣味,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讲解、演示,让孩子不知不觉中掌握到小篱笆的画法,理解到线与线之间的粗细、高矮、疏密的关系,效果甚好。在这过程中趣味与技能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示范侧重化

美术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一定的美术技能基础,单靠兴趣及想象是不可能形成作品的,特别是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知识体系不完备,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没有优秀范例作为启发,幼儿的原创想法更难顺利表现。示范能帮助幼儿尽快了解并掌握绘画表现的技能、技巧,加强教师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互动。虽然《指南》指出中“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但所指的是完整的范画,笔者觉得基本的技能技法,如:握笔的方法,线条的方向、色彩的运用以及物体的基本形状示范在美术教学中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活动的技能目标有所侧重地给予示范。在小班美术活动“果子树下的篱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按照故事发展的情节进行了分段式技能示范,首先是横线、竖线的基本示范,后到篱笆形状的演示,在故事尾段,随着大小不同动物的出现,篱笆大小疏密也发生变化。这阶段笔者请出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台根据不同动物进行示范,并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作为辅助,通过直观教具使示范更形象化、趣味化,这种有所侧重的示范,能让孩子在愉快中掌握到必要的绘画技能。

5.指导专业化

幼儿期孩子的审美意识、主观表现意识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指导至关重要。但由于对《指南》过于片面的解读,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偏重趣味而忽视技能传授这样的一种现象,而正是因为这种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忽略或取消技能指导这一环节。在小班美术活动“果子树下的篱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除了结合有趣的故事情节进行教学外,也非常注重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指导环节,比如:构图、用色、比例等,通过专业化的指导,让幼儿在趣味教学中掌握到美术学科的基本技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趣味与技能相融的目的。

6.评价智慧化

术学科以促进幼儿美术发展为目标,对孩子的每一次努力和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评价,评价可以是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我表现的一种评价,也可以是对幼儿美术作品的一种评价,智慧化的评价不但能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及趣味性,更能促进他们美术技能的提高。如在小班美术活动“果子树下的篱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能积极参与活动、乐于讲述自己观点、大胆动手绘画的孩子给予他参与“摘苹果”游戏一次,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作品评价中注意巧用有趣的语言,如:“这个小篱笆颜色真好看,可树上的苹果就危险了”通过一句简单有趣的话让孩子知道篱笆的竖线画得太稀疏了,如果多添一些竖线篱笆就会更牢固,一下子点出了存在的问题,这种把技能融于趣味当中的评价能更有利于孩子能力的提高。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遵循美术学科本身基本元素和特点,掌握科学的指导方法,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将教学回归到美术本质,认真开展好每一环节的教学,让美术教学趣味与技能相融、让美术教学趣味与技能共生、让美术教学更具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2012.

[3]钱品花.趣味与技能相融共生的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南京: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