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切点探寻

2024-11-05邓健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0期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教师要在学科属性以及学生生本实际的基础上,关注教材文本本身的特点,整合优化相关教学资源,找寻教学切入视角,给学生提供多学习突破点。学生有了清晰鲜明的学习方向,自然能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对知识的把握也会呈现出系统化、科学性,课程迸发无穷生命活力,教与学的衔接自然更紧密。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多维视角;切点探寻

兼具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这是信息技术较为鲜明的特征。学科特性决定了教学设计有一定难度,需要抓住教学关键点,展开具体化、针对性教学设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影响课堂教学的要素也越来越多,面对诸多新情况,要想有效应对,教师必须发挥积极导向作用,从宏观视域出发,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统筹规划,因材施教,借助趣味、丰富的学习探知活动,构建教学支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研学,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充分彰显学生个性特征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让高品质课堂自然呈现。

一、游戏情境,启动认知切点

激发兴趣,对接认知是启动课堂教学的有效保障,也是教师积极教学意识的具体体现。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如何选取有效场景,给学生以情感认知上的触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探索的热情,这才是教师最应该思考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带有随意性,认为只要能让课堂活跃起来,就是成功的。其实不然,活跃课堂是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但却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教师设置的场景不仅要活跃课堂氛围,更要给学生带来情感、认知上的触动,促使他们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积极主动思考。这样的情境呈现才是成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师不妨将游戏与知识进行对接,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主动感知知识,生成鲜活认知。

游戏化的学习情境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多重的,能够让课堂教学自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学习贵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插入媒体文件”,这节课学生要学会筛选和甄别媒体文件,并能够顺利掌握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媒体文件的方法。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没有直接引入文本中涉及到的具体知识点,而是以角色展现的形式。“演示文稿是一种媒体集成软件,其中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资源等,你想要选择哪一种?”学生纷纷选择自己的角色,课堂教学快速进入正轨。完成角色选择后,教师让学生用口头表达的形式,讲述自己进入幻灯片的过程。因为是以角色演绎的形式启动课堂,学生参与热情极高。在学生积极主动的表现中,学生认知引擎逐渐启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以独特的游戏形式,让学生能够真正深入文本,感受知识的独特魅力,将学科属性展现了出来。信息技术有很多专业术语,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教师需要采取一些趣味化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为学习活动保驾护航。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教学品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在汲取传统教学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情境创设就是教学手段优化的具体体现。情境不能拘泥于单一化的形式,它既要能够吸引学生关注,还要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与质疑,要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启动教学。

学生对游戏完全没有抵抗力。教师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期待,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引入游戏因子,让学生从心理上喜欢信息技术学科,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这样的导学方式既充分发挥了电子游戏的正面导向价值,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知识点,快速进入学习思考状态。

二、内容整合,找寻生活切点

无论学习何种学科,都需要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层面出发,展开切入。只有把握了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内容,才有可能由浅入深,逐步进入文本核心,抓住学习本质。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教学实践中,教师喜欢将教学知识点铺展开来,以细致讲解的方式逐步击破各个知识点,甚至有的教师以拉网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对接文本内容,进行知识梳理,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文本涉及到的信息是极其丰富的,知识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学习探知过程中,学生必须找准关键性信息。教材中的关键信息,就是学习重难点。面对复杂的文本内容,教师要在系统化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整合,提取关键信息,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找准学习切入点。

信息技术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将文本内容与生活进行对接,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系数,快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习“设置动画效果”,教师先从整体着手,对文本内容展开梳理。本节课的内容是设置动画效果,其中学生要掌握“设置动画效果”和“设置切换方式”两种方法进行处理,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动画效果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动画展示对突出演示文稿主题的特殊功效。文本学习重难点还是比较突出的,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圈画、提取出关键信息,然后让学生结合学习经验,明晰学习重难点。教师以古诗文为例,展示相关视频资源,让学生感受静态的西湖春景。接着展示动态化的春景,让学生在对比中体悟不同学习方式的区别,逐渐进入知识体系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接学习内容,让学生思维与生活现实发生了接轨,课堂教学进入崭新状态。

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属于理论知识。探寻这部分内容,靠简单的说教,效果不大。要想让学生快速捕捉信息,进入知识核心区域,教师将生活与文本关键性内容进行融合,利用生活中直观、具体可感的实例,快速触动学生敏感神经,让学生在关联与对接中生成崭新认知,为他们进行深度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三、创优合作,激活体验切点

课堂教学,必须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标对学科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可以从不同维度凸显。首先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然而学生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发挥集体价值,教师还必须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是生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升的过程。合作过程中,学生优势互补,学习体验也会更加鲜活。合作并不是随意为之的,它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是必要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情学情,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多方交流互动,激活他们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科学有效的小组划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他们“各司其职”,主动探索,自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信息技术学科内容虽然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关注,但学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对小学生而言,很多知识都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发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放映幻灯片”,教师先借助幻灯片作品播放,点燃学生探知欲求。学生进入感知思考状态后,教师进行异质分组,借助穿插的方式将优等生与后进生进行混合式分组,发挥互帮互学精神。小学生助人为乐的热情极高,完成分组后,学生在具体学习内容的驱动下,快速进入学习交流状态。学生认知、能力存在差异,但在小组合作中,小组长发挥带头作用,组员科学分工,进行思维碰撞,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认知思维大大提升。丰富学生合作学习方式,切实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更加强烈,探索知识的劲头非常足,教学效果也更加值得期待。小组合作将不同类型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以互动的形式展开学习探究活动。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对知识展开挖掘,自然会有不同的收获。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更加真切,这对丰盈学生认知思维,促进学生能力提升有积极帮助。

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划分讲究一定的方法技巧。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同样重要。信息技术囊括诸多知识,实践操作步骤较为复杂。如果学习任务过于简单,根本无法真正调动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自然处于浅层阶段。精简的学习任务,能够直击学习核心,切实发挥学生智慧,他们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形成学习合理。

四、任务驱动,对接思维切点

现代课堂教学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活动围绕具体可感的“任务”展开。这里的任务具有双重内涵,既指教学过程中布设的学习任务,又包含实践训练过程中的任务。任务设置,教师要进行统筹规划,尤其要从系统性、可操作性、趣味性等视角出发,展开探寻。小学阶段,学生好动不好静,他们对动手操作的学习任务更感兴趣,且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基于此,教师要从实践性角度出发,多设计动手操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更深刻的体验,确保知识逐渐内化,为学生能力锤炼、思维品质提升扫除障碍。

设置学习任务,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生成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从任务着手,展开优化设计。学习“开通微博空间”,学生对微博并不陌生,甚至有部分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但学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缺少整体的认知。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弥补学生的短板,让学生学会登录微博账户,学会浏览、发布微博日志并进行回复。要想快速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必须发布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主线,展开教学串联。这节课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学习任务,而是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提出疑问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教师则将价值度较高的任务呈现出来,让学生解决。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学生自信满满,都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知识。教师抓住有利教学契机,布设训练任务,供学生挑选。训练活动形式多元,学生自然能够挑选到自己喜欢的。只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然能够接触到更多信息,完成知识灵活运用。

信息技术学科往往需要在操作中形成新的作品。教师要有开放意识,可以发挥学科独特属性,以趣味化的操作任务,为课堂教学注入鲜活动力。趣味化的竞赛活动,融合了创意的学习任务都能让任务更加独特新颖,快速吸引学生眼球。自由开放的任务形式以及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让信息技术的属性得到彰显,教学更加独具特色。

五、评价反馈,探寻素养切点

完成学习任务,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表现。面对学生的个性化认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学生的表现、认知、思维、个性虽然存在差异,但如果能够从中找到共性问题,对学生的优缺点有清晰有效的分析,自然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教情,为后续教学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传统教学评价将关注点集中在知识上,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如何,是否背会了知识点,是否能准确背诵出学习操作步骤作为考查学生的标准。似乎只要学生会背、会写,教学就算成功了。其实不然,学习的结果只是评价的一个方面,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选择、思考过程表现等都属于评价的范畴,教师要进行多元考量,并从评价形式上进行优化升级。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这是毋庸置疑的。评价过程中,学生也会出现一些意见分歧。当学生之间出现分歧时,教师不要企图矫正学生,而是要给学生提供自主交流的空间,让他们在争执、辨理中更精准地理解知识,实现认知升级。

评价不仅仅是要找出学生的缺点,而是要从全面性角度出发,从不同维度着手,尤其要多从正面给学生以积极评价,给学生带来正能量。学习“使用云盘存储”,这节课的内容实践性、操作性极强,课堂生成性问题比较多。为了更好地指引课堂,教师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出示一款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参与中进行交流。“这里有很多的图片视频资源,大家知道如何将计算机、平板、手机中的图片、视频、文档等文件与别人进行分享吗?”学生循着问题进行深入探寻,很快完成了知识体系构建。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与学生一起分析理论知识,还将评价机制引入课堂教学中。评价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发挥其功用,依然需要进行针对性评价。为此,教师借助生生互评的方式推进。学习活动结束后,实践训练自然呈现出来。在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自评、互评以及师评推进的方式展开。教学中,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论,对学生自我反思意识生成以及个性化发展有积极作用。生生互评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缩小评价范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评价的针对性、具体性更强。

现代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的自评以及生生评价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且教学激励效果更佳。在进行学习评价时,教师要以客观公正的语言对其进行评判,特别注意掌握学生个体进步差异性,对学生的个性思维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生成提供保障。

信息技术学科的综合性、实用性特征决定了教学中,教师要从多方面着手,对多种教法学法展开有效整合,切实优化教学手段,丰盈教学形式。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有自身特点,教师不妨创设游戏情境,启动认知切点。以文本内容整合,找寻生活切点。创优合作学习模式,激活学生体验切点。借助具体化的任务,驱动课堂,对接学生思维切点。学习过程的评价反馈,也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可能。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契合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了他们的探知热情,课堂自然是扎实有效,教学呈现出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国锦.信息技术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深度整合策略[J].天津教育,2024(13).

[2]赵晖,王丽萍.创客教育视角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索[J].教师博览,2024(18).

[3]宋洋.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