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24-11-05朱昭旭
【摘要】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和德育素养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学生进行品格塑造和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意义,把握课程思政在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则,采取适切的方法把对学生的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形成协同效应,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语文;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承载着育人的目标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课程思政教学视角下,教师注重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把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价值
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着它能够在学生道德情感及思想塑造方面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有着以下意义。
1.培养学生坚强意志
许多小学生心理比较脆弱,受不得一点委屈,遇到问题缺乏坚持或者克服困难的决心等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六年级上册《军神》一课中,刘伯承坚强的革命意志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语文教学中,教师借此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带领学生感受刘伯承为了拥有一个清醒的大脑,做手术时承受了多大的痛苦还是一声不吭,他这种坚强的意志特别令人敬佩,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思政元素之一,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精神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中,课文中蕴含的科学求真及探究精神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求真求实等科学探索方面的元素内容,并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培育学生的科学理想精神,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和加强使命感教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编了许多家国情怀方面的文章,教师借助这些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传统,祖国的光辉历史和革命事迹,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如学习《刘胡兰》《梅兰芳蓄须》等课文时,教师挖掘出课文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4.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与人文有关的内容,教学时,教师依托课文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学习《纸的发明》一文时,教师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说说我国的四大方面。学习《草船借箭》《景阳冈》等古典名著小说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学习《故宫博物院》等课文时,教师融入思政元素可以使学生对我国的建筑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注重对教材中蕴含着的文化素养方面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渗透,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要想把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师要把握以下教学原则。
1.知识与价值统一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文教学中知识与价值的统一,以使思政教育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语文课程主要是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教材中有许多讲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或者中国人特有的优秀品质的文章,是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其中蕴含的人文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要让学生品味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还要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内涵与价值。如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从文本语言来看,文章大多以四字短语组成,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主要以韵文的形式和比喻,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从文本传递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看,学习这样的课文对于树立学生的强国信心和实现中国梦等具有重要作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既要从语文知识层面展开教学,以让学生真正习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还要从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方面展开教学,凸显出编者在选文方面的教学价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与价值的统一教学,可以真正凸显出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语文教学价值。
2.教材与生活统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不能让学生仅停留于思想层面或者课堂表面,而是要能够从教材与生活的统一入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把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丰富,涵盖了革命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学习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与熏陶,促进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如学习《故宫博物院》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和博物馆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自我感知,促进学生正确态度、情感和价值的形成。在课程思政视角下,教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素养的形成。
3.显性与隐性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要本着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的原则。这里的显性主要是指以直观的语言、文字或者图像方式与学生展开交流学习;隐性的方式主要是指基于学生需要和体验展开思政学习。教师采取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思政元素在课堂中无形得到渗透,凸显出思政的教育价值。如学习《我是中国人》《中国美食》等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民族自豪感与更加热爱中华文化。学习《搭石》《鸟的天堂》等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语言的品味赏析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人性美和自然美的喜爱之情。教师注重对学生思政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可以极大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
4.继承与创新统一
思政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在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方面,教师一方面要吸取传统评价的精华,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创新,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关注传统思政对学生的要求,还要能够从学生的日常表现、行为方式和活动状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发展状况,凸显出语文与思政融合的教学效果。如学习《葡萄沟》《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些关于祖国山河方面的文章时,教师不光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政教学的评价。具体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结合思政教育目标对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把爱国,爱家乡的思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思政教育目标和小学语文学科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组织教学。
1.整合学习资源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思政资源的整合,并依此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小学阶段的课程思政教学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和利用资源,以凸显出语文学科在落实思政教育方面的教学价值。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时候,教材中编排的内容是《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这些文章都是以“家国情怀”为人文主题进行编排的,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还选编了不少与革命文化相关的内容,如《刘胡兰》《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以课文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弘扬我国优秀革命传统,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挖掘出适合开展思政教育的课程资源,把这些课程资源整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重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审美趋向和价值判断等方面资源的挖掘与渗透,可以有效落实思政教育目标。
2.引入生活案例
生活是学生最熟悉的场所,与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相比,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更能引起学生共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对比,并让学生就此展开深刻的讨论与思考,可以深化学生思想认识,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如学习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把近期新闻报道里有人不顾个人安危营救落水儿童的报道播放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雷锋与营救落水儿童的人有什么相似之处。他们都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少年儿童,我们应该远离水源,但遇到落水的人我们应该如何智慧救人?通过与生活实际例子的结合,学生们不仅受到了正直、善良,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的教育,而且还明白了如何智慧救人,遇到突发事件应该如何处理等,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应该珍爱生命的教育等等,促进了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思政与语文课程特点,教师选取与生活相关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真正促进思政教育目标在课堂的落实。
3.联动时事热点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语文教学不光要注重对学生课内资源的挖掘与运用,还要注重对学生课外学习资源的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跨媒介学习交流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新闻中的一些时政热点话题,以实现学生学习的与时俱进,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等等。如学习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以文本为基础,说说周恩来的理想是怎样树立的?然后再让学生交流自己从网上查阅到的一些先进人物的资料,说说他们曾经树立过哪些理想,长大以后又从事着哪些方面的工作,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等等,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关注新闻时事热点,并且依据学生所学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与时俱进,教育学生从小关心国家的大事小事,把自己看作是社会的一员,树立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落实思政教育目标。
4.创新教学方法
思政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干巴巴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而要依据学生的学情及实际学习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可以活跃语文课堂,使思政教育目标在课堂中得到更好地落实。如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板块的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动画展现的形式把中国地图、国徽、国歌以及56个民族的风俗和传统方面的内容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可以强化学生规则意识,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毛岸英的遗体是否应该运回祖国”为辩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辨阅读活动。同学们的观点分为两方:一部分学生认为叶落归根,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他的遗体应该运回祖国;一部分学生认为毛岸英是赴朝战士中的一员,不论他是谁的儿子都应该与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葬在一起,不能搞特殊。通过辩论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毛泽东的理解认识更近一层,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语文和思政的融合教育,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并且能够依据学生所学内容特点,采取适切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样可以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侯芳芳.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讨[J].求知导刊,2024(10).
[2]李婷.小学语文课程思政创新探索[J].甘肃教育,2024(10).
[3]林艳,秦宏琼.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