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财经新闻标题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2024-10-27黄敏
摘 要:即便是在现代环境下,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理解专业性较强的英语财经新闻话语依然相对困难,因此,译者需要为广大读者提供措辞精准而通俗易懂的译文。尤其在财经新闻中,概念隐喻的使用可以极具形象化的描述经济发展情况,有利于读者理解英语财经知识。基于此,本文就将针对英语财经新闻标题中的概念隐喻展开相关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英语翻译;概念隐喻;财经英语
作者简介:黄敏(1991-),女,河南焦作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经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旅游英语。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环境下,财经新闻作为连接经济活动与公众认知的重要桥梁,其报道的话术方式,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对于经济形势的精准判断与决策。新闻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窗口,往往通过简洁而直观的语言以及巧妙的修辞手法吸引广大读者的注意力,其中概念隐喻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语言工具,通过跨域映射可将抽象的经济概念具象化体现,极大地增强了财经新闻的可读性与传播力。因此,针对英语财经新闻标题中的概念隐喻展开分析,对于揭示其内在机制与影响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隐喻在财经新闻中的功能
(一)有效认知功能
从本质上来看,概念隐喻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认知方式,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经验来构建陌生、抽象的概念。通过财经新闻所涉及的复杂深奥的内容不难看出,其中经济理论和现象较多,而这些往往与普通民众之间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通过使用隐喻修辞,财经新闻中抽象地将经济概念可被转化为更具体、更易理解的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认知和理解经济现象。
比如,可以将经济竞争比作一场充满硝烟的战争,利用战争中的术语,如“价格战”“市场争夺战”等,形容经济领域的竞争,促使读者能够借助已有的战争认知来理解复杂的经济行为。
(二)关键修辞功能
可以将隐喻视作为一种关键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财经新闻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财经新闻标题和正文中常常运用隐喻修辞,通过具体的、形象的词汇来描述抽象的经济现象,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比如,可以将经济繁荣比作“万物复苏”,将经济衰退比作“严寒来袭”,等,诸如此类的这些隐喻不仅形象生动,还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三)简洁表达功能
隐喻在财经新闻表达中展现出了极为简洁明了的表达功能。这是因为,财经新闻往往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传达大量的信息,当使用隐喻修辞时,新闻编辑可以简洁明了地概括复杂的经济现象和事件,有效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比如,在财经新闻表述的过程中,可以将某公司的市场策略比作“组合拳”“游击战”等,既简洁又形象地描述了该公司多种策略并行使用的特点。
(四)社会影响功能
隐喻在财经新闻中的使用还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通过运用隐喻修辞,新闻编辑可以引导读者的认知和情感倾向,从而影响读者的决策和行为。
比如,将某公司的业绩增长比作“火箭式增长”,这可能会增强投资者对该公司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推动该公司的股价持续上涨。
(五)文化特色功能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整个文化环境持续变迁,其中概念隐喻的使用还受到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的部分影响,逐渐呈现出一定的文化独特性。而在财经新闻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可能会选择不同的隐喻方式,用于表达相同的经济现象。
比如,在英语和汉语中,尽管都会用颜色词来隐喻经济现象,但对颜色的偏好和解读却可能存在不同,这也源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这种文化特色不仅丰富了财经新闻的表达方式,也增强了读者对新闻内容的文化理解和认同感。
二、概念隐喻翻译所面临的挑战
(一)语言差异与隐喻的多样性
由于英语财经新闻标题中经常会使用相对丰富的隐喻来描述一些复杂的经济现象,这些隐喻往往源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与语境环境,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就要求译者需要精准地理解原来语言中的隐喻含义,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中同样具有相应表达效果的隐喻。但是,由于语言之间存在差异,加之文化差异的影响,部分隐喻在目标语言中可能无法找到直接对应的词汇进行表达。
(二)文化差异影响与认知理解障碍
隐喻一般会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紧密相连,英语财经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可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在目标语言的文化中可能无对应内容或者具有不同的含义,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影响,以免在翻译中产生概念误解或是文化冲突,而造成读者理解错误。
此外,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通过具体、熟悉的源域来映射一些抽象、不熟悉的目标领域。但是,这种映射关系在翻译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变得扭曲或模糊。译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能够精准识别源语言中的隐喻关系,并可以在目标语言中重新将这种关系建立起来,但这显然存在一定难度。
(三)语境缺失重构及隐喻不可译性
一般来说,财经新闻当中的标题通常给人一种简洁直观的感受,其中所包含的语境信息有限,隐喻的准确理解往往依赖于更加广泛的语境。因此,译者需要在缺乏完整语境的情况下,通过简短的标题和有限的信息推断出隐喻的含义,而且也需要在目标语言中重构这种语境,
另外,有些隐喻在语言中可能具有独特的表达力或文化内涵。但是,在目标语言中,可能无法找寻到与之完全对等的表达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必须要把握好保留源隐喻的精髓与确保目标语言读者理解之间的平衡,但在部分情况下,则需要放弃源隐喻而采用新的解释语言或是用于代替性的表达形式,重新将标题翻译出来。
(四)翻译策略的选择多变性
不同于以往简单的翻译形式,在英语财经新闻标题中,概念隐喻的翻译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尤其针对不同类型的隐喻以及不同的翻译需求,译者需要选择更为合适的翻译策略,像目前已知并应用的一些翻译策略,包含着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
但是,这些策略的选择,也并非总是显而易见的,而需要译者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灵活判断和决策,选择出最能够将其隐喻概念翻译出来的策略,同时保障最终的翻译结果精准无误。
三、英语财经新闻标题中的概念隐喻翻译
(一)直译隐喻意象
在直译中,以战争为源域的隐喻意象为例,战争作为人类社会中的极端冲突形式,其词汇和意象常被用于隐喻商业竞争、市场波动、经济策略等财经领域的现象。当直译这些隐喻意象时,就是在不改变其本质含义的基础上,直接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意象,这能够保持原文的修辞效果和语境氛围。
例如,从股市下跌的“战争”隐喻来看,其原文为“Wall Street battles against bearish trends.”,直译应为“华尔街与看跌趋势作战。”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里所提出的“battles against”被直接翻译为了“与……作战”,这样既保留了原文的战争意象,又可以清晰地传达了股市与不利趋势对抗的紧张局势。
再如,从政策博弈的“战争”隐喻来看,其原文为“Monetary policy war between central banks intensifies.”,直译应为“央行之间的货币政策战愈演愈烈。”深入分析时不难发现,直译过程中将“war”翻译为“战”,有效突出了不同央行在政策制定上的激烈竞争,促使读者感受到政策变动的紧张氛围。
另外,在直译中,以动物为源域的隐喻意象为例,动物本身因其独特的生存策略和行为特征,常被用作隐喻来描绘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在财经新闻中,动物隐喻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动态、公司行为或经济规律等。当直译这些隐喻意象时,可以能够保留原文表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从市场波动的“牛熊”隐喻来看,其原文为“Bulls charge ahead as market rallies.”直译应为“随着市场反弹,牛市向前冲锋。”深入分析不难看出,将“bulls charge ahead”直接翻译为“牛市向前冲锋”,这样不但保留了原文中的动物意象,而且更加形象地描绘了市场上涨的强劲势头。
总体来看,直译以战争和动物为源域的隐喻意象,在英语财经新闻标题的翻译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能够保留原文的修辞效果和语境氛围,还能够丰富译文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不过,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以确保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二)转换隐喻意象
考虑到中西方在历史文化、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性,诸多在英文财经新闻中常见到的一些表达在中文中可能无法直接找到对等事物或产生相同的关系联想。
例如,“Wall Street is happy”此类标题,直译的话为“华尔街很开心”,这样无法精准地传达原文中“华尔街金融市场表现良好,投资者满意”的主题含义。因此,译者需要将其转换为更符合中文读者阅读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可以翻译为“股市走高,投资者乐观”。
另外,根据语言风格转换隐喻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翻译方法。英语财经新闻一般追求简洁、直接、信息密集的语言风格,而中文财经新闻则更加注重于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对此,在翻译中,译者要根据目的语言的风格对隐喻意象进行适当调整。比如,英文标题中可以使用较为抽象的隐喻来表达一些复杂的市场动态,中文标题则可以倾向于使用更加形象、简洁的语言来增强读者的感知共鸣与视觉冲击。
(三)重组隐喻表达
在翻译的过程中,重组隐喻表达的方法则是需要对原文隐喻进行更为深入的解析。英语财经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往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经济逻辑,比如“Wall Street sags”直译为“华尔街下垂”,但是在财经语境下,它实际指的是股市下跌。对此,译者需识别出这类隐喻背后的真正含义,也就是翻译为“股市表现不佳”。
此外,译者需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对隐喻进行重组。因为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上存在显著差异,直接翻译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例如,“Great Leap Outward”直译为“向外的大跳跃”时,虽保留了原文的形式,但可能无法准确传达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含义。所以,译者需创造性地重组隐喻表达,以确保既能保留原文的隐喻色彩,又符合中文读者的认知习惯。
除此之外,在重组隐喻表达时,译者还需注意保持新闻标题的简洁性和准确性。财经新闻标题通常要求言简意赅,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对此,译者在重组隐喻时,需要避免使用冗长或晦涩的词汇修饰,尽可能使用最少的文字传达最丰富的信息资讯。
(四)增添隐喻表达
当译者在翻译英语财经新闻标题中的概念隐喻时,增添隐喻表达的方法应用不但可以保留原文的修辞魅力,还将有效增强译文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促使诸多读者更易于理解复杂财经概念背后的深层含义。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既要精通财经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原文中的标题可能会运用“Tip of the Iceberg”这种词汇短语,用于隐喻市场危机或公司丑闻仅是表象情况,这也暗指更深层次的问题尚未显示。所以,在翻译时,除了直接译为“冰山一角”有效保持原隐喻外,译者还可以根据语境创造性地增添类似“浮出水面”或“潜藏危机”等隐喻性表达词汇,用于强化新闻标题的警示性和悬念感,从而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与阅读欲望。
总体来说,在翻译英语财经新闻标题中的概念隐喻时,增添隐喻表达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它要求译者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也要发挥一定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将财经领域的复杂信息以更加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读者,从而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财经新闻标题中的概念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信息传播与社会心理互动的产物。译者通过对这些信息展开深入解读,不仅能够洞悉新闻制作者如何运用构建财经领域的认知框架,还将深入理解隐喻如何作为文化符号传递一些特定的价值观念与情绪导向。由此可见,译者通过不断深化对于财经新闻隐喻的理解,注重翻译方法的灵活选择应用,将更好地促进经济信息的高效传播并提升公众的财经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晗.英语财经新闻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研究[J].华侨大学,2019.
[2]沈其亮.浅析财经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翻译[J].传播力研究,2019(29):129.
[3]徐天博,唐敏瑶,严康.隐喻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基于中英文财经新闻的比较分析[J].国际传播,2020(2):56-58.
[4]韦晓曙,周子伦,苏健.《纽约时报》中美贸易摩擦新闻标题概念隐喻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