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商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国家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10-25刘静王萍张茜陈丽哲

大学教育 2024年17期

[摘 要]随着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逐步深入,如何实施特色化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各高校的核心关注点。浙江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精准把握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通过重构培养方案、革新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师素养等举措,不断探索和创新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跨界融合能力的新商科人才,并为国内其他高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新商科;人力资源管理;国家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7-0121-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中国高等教育以“质量提升”与“内涵建设”为核心,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战略。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高质量本科教育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双万计划”作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具体行动纲领,是国家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工程,承担着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使命。自2019年教育部启动“双万计划”以来,各高校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积极探索。随着国家一流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如何实施特色化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校建设国家一流专业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重塑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形态,加快了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与淘汰[1]。在此背景下,以“数智化赋能”为核心的新商科建设为高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新商科是高等教育中与经济发展、市场变化联系最密切的领域,面向数字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诉求,新商科人才培养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高校与企业的广泛关注。

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浙江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近几年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与新商科建设有机结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发展优势,旨在培养适应时代变化需求、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以期为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新商科建设的内在联系

为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上海财经大学于2017年11月8日召开了以“商业创变、商科创新”为主题的中国新商科人才培养创新大会,并开拓性地提出了“新商科”这一商科教育领域的新理念[2]。新商科是以数智经济为背景,打破传统学科壁垒,融合现代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商科,即在现有商科发展基础上,回应科技、社会、经济带来的新挑战,对传统商科进行学科重组交叉,将新技术融入商科课程,用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3]。结合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商科人才建设对商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新商业思维、新商业能力、新商业实践和新商业方法四个方面[4]。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旨在提升专业品质、培养一流人才,与新商科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一致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新商科建设都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一流人才;新商科建设则强调对传统商科的升级改造以适应新时代商业环境的发展需求。

(二)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鼓励高校立足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优势专业;新商科建设则强调商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以推动商科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鼓励高校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在线教学等,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新商科建设则强调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式学习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新商科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新商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在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商业模式快速更迭的当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国家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应精准把握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四个核心要素,即新商业思维、新商业能力、新商业实践和新商业方法。

(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新商业思维

新商业思维是对传统商业思维的升级和革新,强调创新、变革和前瞻性,致力于挖掘新的商业机会,打造新的商业模式,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高校可基于现有资源提供定制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程、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新商业思维的核心理念和应用方法,确保学生了解行业最新的知识、技术,鼓励学生关注商业新闻和行业动态,洞察市场变化和商业趋势,培养学生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思维。

(二)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新商业能力

在动态、多边、行业交融的市场和商业环境下,单一的技能已经难以适应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新商业模式,商科人才需要全面理解新商业环境的特性、本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高校可增设相关实践课程,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升创新思维、领导力、交际协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新商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广泛涉猎和灵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等综合能力,使其更快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三)鼓励参与实践项目,落实新商业实践

新商业实践是指将新商业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商业活动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善这些理念和方法。为落实新商业实践,高校可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商业比赛或实际商业项目,同时与企业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岗位,使其在实践中体验和应用新商业理念与方法。

(四)着力打造数字课堂,学习新商业方法

新商业方法是在新商业环境中,为实现商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有效的手段或措施,涉及数字化、智能化、社交化等多个方面。当技术的融合与应用成为关键驱动力,更新教学工具可以使学生获得更高效、更优化的教学体验。高校应积极引入和采纳新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并将其融合到商科教学与实践中,提升教学的先进性和互动性,推动新商业方法的落地实施,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商业环境。

三、创建新商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为紧扣国家发展需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适应新商科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浙江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实施专业人才特色培养计划,开发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通人才培养新路径、制定人才培养新目标,以期实现毕业生职业力的可持续发展(见图1)。

(一)“通专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在原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质拓维,开发“通专协同”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既具备广博知识背景又精通特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在此模式下,学生首先接受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随后进入专门化培养阶段,教师通过设立“实验兴趣小组”“创新兴趣小组”和“科研兴趣小组”,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和研究型专业人才。“通专协同”的培养模式不仅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使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培养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二)“一体五驱”的人才培养路径

本专业拥有强大的校友支持平台、广泛的校企合作平台和全方位的文化赋能平台,以“浙理HR联盟”为联结体,定期举办游学活动、情怀活动和精英研习营活动等,通过丰富的线上“云分享”和线下交流,为在校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实现了毕业生和在校生的无缝对接,形成了“一体五驱”的人才培养路径,即学校资源“内驱”学生健康发展,专业教师“前驱”学生“知行融合”,研究生引领本研“互驱”,校友“外驱”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契合,最终实现本科生的“自我驱动”。

(三)“知行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知行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专业建立了“校企联动、双向赋能”的文化建设机制,形成了企业、在校生和教师三位一体的合力,通过内外共同赋能助力人才供需契合。同时,创设“四维育人”的人才培养路径,即课堂教学育“知”、实践教学育“能”、兴趣小组育“智”、社会活动育“德”,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新商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在新商科背景下,本专业积极变革人才培养理念,推行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商业思维、新商业能力、新商业实践以及新商业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商业领域的新变化和新挑战。

(一)关注职业生涯,重构培养方案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上立足学校背景和学科特色,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周边院校错位竞争的情况,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强化培养方案、课程讲授、实践实习三个环节的联系。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抓手,积极探索商科与人文、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为培养富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本土影响力和创造能力的未来商业领袖与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二)面向时代需求,革新课程体系

本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增设了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数智化团队管理、领导学与数字化领导力、人力资源服务与数字化转型等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专业课,同时融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内容,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平台深度合作,推行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平台建设,确保专业课程架构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和新商科建设需要。

(三)依托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

本专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并制定了联合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市场需求,真切感受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本专业还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类人力资源管理竞赛和社团活动拓宽视野,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本专业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新机制,促进教育、人才、产业和创新的深度融合和高效衔接。

(四)多方搭建平台,提升教师素养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走进课堂,在革新教育工具、为教师授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提升教师在数字技术运用及信息素养方面的能力,本专业与企业联合打造了主题工作坊,设置了“实践教学改革专题”“MOOC+SPOC+翻转课堂专题”“对抗性学习专题”“仿真学习专题”等专题,每个专题要求参与教师提供自己的实验教学方案与设计,通过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游戏式等方式进行交流与学习,从而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

五、结语

新商科背景下,本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专业紧跟时代步伐,精准把握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通过重构培养方案、革新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师素养等举措,不断探索和创新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跨界融合能力的新商科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维国,徐健,盖印.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数智化升级改造的研究与探索: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2):95-100.

[2] 黄祖庆,谢如鹤.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以广州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3(1):31-33.

[3] 云坡,方小枝.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5):4-7.

[4] 付兵,胡明琦.新商科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3,38(4):58-65.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