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水文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2024-10-25李宗杰柯浩成樊新建

大学教育 2024年17期

[摘 要]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部分专业教材中对思政元素的引入较欠缺,因此,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非常有必要。文章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挖掘了责任担当、水利政策、水文灾害防治、科创思维和文化交流等思政元素,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借助案例、依托专业伦理教育、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组织讨论与辩论以及社会实践等融入方式,以期更好地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同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知识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双重提高。

[关键词]思政元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水文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7-0096-04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成为目前一线教师面临的一道难题[1-2]。工程水文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工科课程,不仅涉及水利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更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工科课程的教师必须注重课程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3]。在工科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发展,更是为了社会、国家的发展作贡献。同时,思政元素的融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学术研究、工程实践中更全面地考虑社会、人文等因素,提高综合素质[4-5]。但在专业课堂中,思政元素的引入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专业内容进行挑选;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课堂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和认知要求。只有做到精准衔接才能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关于思政元素的选择以及融入课堂的方式亟须改进。本文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挖掘工程水文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再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切实可行的融入方式,以期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同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知识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双重提高。

一、工程水文学课程思政的内容

(一)责任担当

在学习工程水文学时,首先,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牢固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注重工程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指导学生理解并遵守社会道德,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其次,学生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注重环境保护,遵守环保和生态建设规定。引导学生研究和应用新的环保技术与方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学生要加强法律意识,了解和遵循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建设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最后,要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学生必须时刻牢记安全原则,做事务必严谨、规范,以防工程事故和风险事件的发生。强化学生的水利工程安全和质量意识,在水利工程实践中,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

(二)水利政策

国家水利政策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必须了解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了解水利政策的同时,学生还要分析政策背景、政策目的,了解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将国家水利政策应用于工程实践中。首先,指导学生了解国家水利政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荣誉感,以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性目标。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建设成果,加深了解国家大力发展水利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加强学生对国家层面的水利治理政策的了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在水资源治理方面的现状和成就,并在课堂教学中介绍政策案例的实际效果,突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同时,提高学生对国家战略和法治思想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的最新发展趋势,包括经济、环保等方面的措施。让学生学习水法、环保法等在国内适用的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国家水利方面的法规及政策。最后,在强调国家水利政策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增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意识,提高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的行动力,做到理念贴合行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三)水文灾害防治

水文灾害是影响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讲解水文灾害的成因、形式和防治措施等知识,引导学生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提高水文灾害防治水平,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特别是要突出水文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学生应当牢记自己与整个水利水电系统的责任,并树立安全意识,积极探索新的水文灾害防治方法,维护社会安全和保障。其次,在防灾救灾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如水文灾害监测、紧急反应、安全避险等涉及各方协调的内容。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社区组织活动,发挥社会组合力,共同避免水文灾害的发生、减轻水文灾害的损失。再次,强调科学和技术创新的作用,科技是防范和治理水文灾害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最后,强调水文灾害防治的根本出发点是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应持续关注水文灾害防治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努力,从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角度入手,掌握应对水文灾害应具备的科学方法和措施。

(四)科创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创新是我们进步和发展的标志。首先,学生应养成科学精神,做到先广后精、实事求是,切实了解并按照科学规律办事,逐步扩大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其次,强调创新发展,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团队和社会创新项目,勇于探索,尝试创新解决方案,以提升工程实践水平。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积累经验。水利水电工程教育注重理论和工程实践并重发展,培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在科学和工程实践中的思维能力,需要加强设施建设和经验积累,以发掘工程实践中的创新方案和解决方案。最后,要加强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期为社会发展和创新探索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五)文化交流

在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切实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理解其与现代工程水文学的关系。与此同时,要倡导学生了解发达国家的工程水文学发展水平,真实感知其对我国工程水文学的影响及相互合作的意义。首先,要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应积极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文学、艺术和道德观念等,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联系起来,探究更多的科技创新和工程项目优化的方式。其次,要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为学生创造出国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断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际交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将不断开阔国际视野,实现水利工程实践效果的提升,同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后,这些措施旨在培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大国工匠素质,强调水利人的社会责任,在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也切实要求学生加强安全意识、研发意识,通过事例和案例分享等方式,达到自我教育和再认知的目的。

二、工程水文学课程思政融入方式

(一)借助案例

在课程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可增加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应用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1.灾害管理案例:介绍一些历史记载的或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水文灾害,如洪水、干旱等,引导学生思考工程水文学在灾害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应对灾害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2.河流治理案例:展示一些城市或乡村河流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工程水文学知识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跨国水资源管理案例:引入跨国水资源管理合作案例,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间水资源分配和管理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

4.可持续发展案例:介绍一些工程水文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如水资源再生利用、生态保护与恢复等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工程水文学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

5.社区参与案例:探讨一些基于社区参与的水资源管理项目,如农田灌溉、村庄供水等案例,使学生了解工程水文学服务社区的方式和意义。

通过这些具体案例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水文学的实际应用和社会影响,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

(二)依托专业伦理教育

在教学中增加关于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意识的讨论,引导学生恪守职业道德,树立服务意识。

1.专业伦理分析:通过讨论一些涉及道德困境和伦理冲突的工程项目,引导学生思考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伦理问题,激发其伦理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2.探讨职业道德规范:介绍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强调水利水电工程的专业伦理标准和职业操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3.鼓励跨学科思考:组织多学科合作的授课或项目实践,促使学生了解不同领域对伦理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行伦理决策模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伦理决策模拟演练,让他们扮演工程师角色,锻炼其在面对伦理挑战和冲突时分析问题和进行决策的能力。

5.建立学习平台:创建课堂和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对伦理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促使学生产生思想碰撞和交流,加深其对专业伦理的理解。

(三)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通过介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他们在未来实践中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教学内容设计: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教学内容设计中,强调资源利用效率、生态保护和社会责任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

2.教学环节设计: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考话题,让学生就可持续发展与水利水电工程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工程实践中。

3.实践教学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实践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学术研究引导:鼓励学生选择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题并进行独立研究或小组合作,引导他们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学术研究,培养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讨论与辩论

组织课堂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就工程水文学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课程中融入讨论与辩论,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和深入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开展讨论与辩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提出讨论话题:在课堂中提出与工程水文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或伦理争议,鼓励学生就不同观点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想碰撞与交流。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特定话题展开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解决方案,通过小组之间的对话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深化。

3.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分为正反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辩论技巧,同时培养他们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观点交流:鼓励学生就课程内容或案例进行观点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同时了解他人观点,促进思想交锋和共同进步。

5.提问引导:教师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及时给予引导和反馈,促进讨论的深入和高效进行。

通过组织讨论与辩论,可以加强课程思政内容的体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五)社会实践

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科创比赛,让他们亲身感受工程水文学的实际应用和社会意义,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1.实地调研与考察:组织学生到水文学相关工程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让他们了解实际工程环境和问题,培养其对实际工程的认识。

2.社区服务项目:安排学生参与社区水资源管理或环境保护项目,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服务社区,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研究课题合作:指导学生选择与工程水文学相关的社会实践课题进行研究,与相关机构或企业合作,开展调研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

4.制订可持续发展方案:要求学生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制订与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推动实践项目的实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参与学术会议和展览: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水文学领域的学术会议和展览,使其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开阔视野,激发其对科研和实践的兴趣。

三、结语

工程水文学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应该通过加强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关注社会,具备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国际水平,强化自身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责任担当精神。本文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首先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挖掘了责任担当、水利政策、水文灾害防治、科创思维和文化交流等思政元素,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借助案例、依托专业伦理教育、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组织讨论与辩论和社会实践等融入方式,以期更好地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同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达到学生的知识与思想政治素质双提高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把思政教育和课程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振宇,徐雪萌,苏岩.高校机械类课程思政教育策略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61-64.

[2] 申文静,谌礼群,杨旭,等.工科课程教学思政双导入:以PLC基本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4,10(6):176-180

[3] 李建军,熊莹,孙均友.基于工程训练的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大学教育,2023(19):71-73.

[4] 梁芬芬,尹琳娜.“12345”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体系构建:以包装材料学课程思政为例[J].大学教育,2023(19):100-104.

[5] 陈思.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7):108-113.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