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视域下问题链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运用与思考
2024-10-25梁香竹
[摘 要]思政课教学要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教师不应该回避矛盾和问题。随着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四新”建设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价值观也有了新的转变,对该课程的教学也有了新的需求。文章结合该课程特点,在学习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秉承“大思政”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问题链式教学模式,即以学生的困惑或关注点为基础,精心设计问题,将PBL教学方法进行升级改造。这样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并且点燃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气氛。同时,搭建多元化教育平台,拓展教学空间,能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关键词]学习科学;问题链; 输出式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7-0092-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课程中必然蕴含着极丰富的思政元素,也必然会激发出绚烂的思想火花。能否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直击学生内心,是检验思政课是否有效、有用且具有魅力的试金石。在学习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PBL教学(即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形成以问题链式为主的渐进式学习方式,是解决思政课传统教学困境的出口。经过长期的调查与应用,问题链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课程的实效性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纲要”课中更有效地运用问题链式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一、“纲要”课开展问题链式教学改革的背景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竞争的本质是科技、创新、人才的竞争。“四新”建设为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eAdfj4vhlU54JliR33401IzSauKFSh8sUO6xwiSME6Y=育强国提供了新的动力 [1]。在“四新”建设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高校要有所创新。思政课程要有“新质量”“新模式”“新体系”。“四新”建设背景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包括“四新”学科在内的所有学科和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以此来打造一个全面、全程的“协同育人”体系[2]。
毕业生追踪反馈信息显示,在大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能力中,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已逐渐突显其重要地位。通过思政课的改革增强其实效性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纲要”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思政课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在“纲要”课中提升学生的高阶能力?如何激励学生投入到“纲要”课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纲要”课不是“悬浮”的而是“接地气”的思政课,从而有志气适应发展的大趋势,有底气迎接大挑战,有能力把握大机遇。
二、问题链式教学是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的重要途径
问题是教学的起点。以问题为起点和纽带的问题链式教学法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的重要途径[2]。
(一)新形势下提高“纲要”课实效性的困境
“纲要”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引领挑战众多。我们身处多元化的时代,坚守思想引领面临着众多的挑战。所谓“多元”,是指我们的价值观念受多元环境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交织。因此,在这样的多元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坚守核心导向,如何使众多的教学内容“精简而有效”,如何在多元化的问题矛盾中找到平衡、找出问题的关键点,这些都是思想政治课程创新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此外,还要注重掌握思想教育的规律性。思政教育不是短时期的教育任务,它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学生现在的思想与观点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需要以大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为主导,尽可能地满足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深度、实践强度和情感关怀的需求。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大系统、大历史、大视角、大情感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并且能够自我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干扰,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3]的深刻内涵。
第二,教学变化因素复杂。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教育的目标在改变,教学的基础在改变,教学的主题在改变,教科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该如何从防控工作中挖掘出更具生命力的思想政治因素,如何解决线上教育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难题与疑虑?怎样才能理解并掌握社会进步和学生成长路径的核心?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探讨和解决。
第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于思政课,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觉得最没有用、最枯燥乏味的课就是思政课。有的教师一开口讲课,五分钟之内,学生就趴下一片。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思政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深度,而政治理论本身就比较枯燥,内容又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思想的精髓传递出来,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学生学习兴趣也不高,只能看着老师一人“表演”。为了提高思政课堂的活跃度,我们想了很多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但往往活跃度有了,理论深度却没了。课堂变成为了活跃而活动,为了互动而游戏。另一方面,学生都是“00后”,他们都是出生和成长于市场经济环境与网络时代的当代大学生,渴望拥有公平、自由。这种追求公平和自由的特性,使他们对于传统思想理念的灌输具有天然的反抗性和批判性。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地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偏好、认知特性和规律。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理论探索热情,怎样才能在理论解读、评估以及实际操作等领域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否解答以上疑问,是当前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改革和创新能否产生实效的关键所在。
(二)学习科学理论指导下“纲要”课运用问题链式教学模式的意义与价值
1.是学习科学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教学实践改革研究的需要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数量的迅猛扩大,“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与过去以教育心理学为主导的学习研究相比,新的学习科学既是一门研究学习本质、学习过程的基础科学,也是一门以应用为驱动的“设计科学”,主要研究和探讨如何构建能促进学习的有效环境[4]。它肩负着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的双重使命。但如今,学习科学要实现从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变,仍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而“纲要”课的特殊性、政治性更加大了其转变的难度。因此,一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并在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通过不断地思考与研究,利用学习科学理论推动思政教学改革。
2.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重构的现实需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必要重构教育生态系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体系,其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到教与学的方式,再到教学评价与教学环境等,都与传统教学大不相同,因此,必须以新理论、新模式、新能力与新环境为支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与时俱进,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学生特点的课程。问题链式教学不仅仅是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对教学理念的创新[5]。如果说学习科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实证依据与理论基石,问题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则为其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方法与探索的方向,即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学习科学还是OBE理念,都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纲要”课既是历史课程,又是政治课,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转入模式,不是让教师单纯地教或讲某阶段的史实,而是由教师教授学生与知识进行连接。问题链式教学能更好地体现这种连接的作用与意义。
3.是大规模突发事件中思政课线上教学新挑战的应对诉求
例如,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经过多轮实践,课程线上教学暴露出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也对课程的思政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线上教学的环境、方法、安排与传统课堂教学截然不同,教师必须结合“纲要”课特色,深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等问题。教师可运用学习科学理论指导思政课的创新教学,同时还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持。
三、输出式学习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
学习的本质就是在不同信息之间创建连接的过程,即让学生的内部经验和外部信息产生连接。因此,教师不能单纯地教知识,而是要教知识之间的联系或用联系的方式教知识[6],即使学生的内部经验与外部信息产生联系,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靠原有经验,二是靠借鉴与创造的方式获取新知识。教师可通过类比方式使学生轻松获取知识。
因此,在运用问题链式教学时,从问题的设计到问题的推进,再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与升华,教师可通过将古今历史或事件相类比,以达到认知的深入、情感的升华、价值的提升等目的。一是要在整体的教学体系中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根据“大思政”的理念,教师要在理论深度、实践能力及情感关怀方面符合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标准,并以每个章节的内容逻辑为基础进行专题讲解,特别强调大系统、大历史、大视角、大情感的协同配合,并利用多元化方式打造智慧课堂。学习科学认为只有输出式的学习才最有效,它能将人的隐性思维显性化。在“纲要”课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视觉性类比学习、体验式学习、具体化学习、团队合作化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提取式的学习思维,以完成情感与价值的升华。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
提高问题的针对性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7]。教师要围绕教材的知识点、学生的关注点、教学的结合点等重点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课前线上发布资源,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概念和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课中进行讨论与研究、课后以练习与讨论方式进行复习。
(二)教学活动
教师可采用问题链式教学,实现翻转课堂。专题教学与问题链式教学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主题内容有了,问题便自然产生了。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遵循知识体系设计问题;二是问题要有指向性,开展问题链式教学要有解决问题的指向性、针对性,能实际解决学生存在的“惑”“误”、澄清“谣”;三是问题要有递进性,只有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形成的问题链才能更具有实际意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一,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智能平台挖掘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习通的签到、选人、抢答、讨论等功能,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与实效性,学情分析要清晰明了,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通过课内课外相衔接、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教学方式,多维拓展教育时空,同时积极开发第二课堂资源。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践智能中心为主体,充分利用好校、院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红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利用VR技术开展“纲要”课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足不出户也能走遍全国的纪念馆、博物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努力搭建多元化的教育平台,积极拓宽教育范围。第三,积极创新“纲要”课翻转课堂模式、开发教学资源,将案例教学法、社会实践法、身边故事法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手段灵活而不浮夸,气氛稳重但又不沉闷。积极采取“对抗式”教学方式,完善奖励机制,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
采用多样的考核方法,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处理和解决能力。具体要做到“四化”:一是考核方式多样化,可以采取线上答题、分组讨论、撰写报告、实践走访等多种评价方式;二是考核指标科学化,以实现知识、能力与意志、实践能力相融合,近期显性目标与远期隐性目标相统一,并以此来体现评价过程的透明性与标准的科学性;三是评价全面化,综合考量评价的过程、结果,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
四、结语
“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思想基石,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和责任。在学习科学视域下,将问题链式教学法运用到思政课中,使教学更具有靶向性,有效消除学生对“纲要”课“无聊、无趣、无生气”的刻板印象,用好的中国故事、令人振奋的中国精神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纲要”课,使学生喜欢参与、主动参与,使思政课真正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 参 考 文 献 ]
[1] 蒋海蛟 .“四新”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析[J].文化软实力,2021(3):67-72.
[2] 谢佛荣,张方园.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问题链”式教学设计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2):49-52.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2022-10-25]. 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25/c_1129079429.htm.
[4] 梁林梅,蔡建东,周雅格.学习科学到教学实践变革:“转化者”的角色与作用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2):28-35.
[5] 冯秀军.用“问题链”打造含金量高、获得感强的思政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22-24.
[6] 王安民.网络教学视域下如何撬动学生思维[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9):59-62.
[7] 王静.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法的运用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1):95-99.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