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4-10-25杨文明

考试周刊 2024年35期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开始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地理学科具有抽象、系统的特点,所以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应发挥出思维导图的利用优势,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从而提升地理学习效率。因此,文章将围绕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价值,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采用思维导图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5-0163-04

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应发挥思维导图的利用优势,借助思维导图来把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以具体、形象的文字或图片展示出来,使得原本复杂、抽象的地理概念变得更加清晰、立体,具有可视性。在新课改政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当前地理教学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教师应对所沿用的教学手段予以优化完善,落实各教学手段和思维导图相互融合在地理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价值

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所谓思维导图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心智图,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各知识重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并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充分挖掘大脑潜能。而且思维导图也能把发散性思维具体化,通过思维导图进入学生大脑中的各材料都会成为思考的中心,落实向外发散,形成学生所需的内容。在地理教学工作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顺学习思路,让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而且当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能够帮助学生将地理图片、文字以及相应的符号相连接,从而减轻学习负担,并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系统,使各知识点相联系,打开学习思路。在传统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让学生掌握某一地理学习重点时,有可能会强制要求学生背诵,这一教学方式很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排斥心理。而在学生学习重难点时,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剖析各种难点,同时还能加深记忆,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式,树立地理思维。

二、 绘制思维导图需要遵循的原则

绘制思维导图作为新时代的产物,能够有效解决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地理教学质量,在增强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新时期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提高对思维导图的重视程度,并严格遵循以下原则引导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的绘制中,确保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挑选适宜的教学内容

思维导图作为现代化学习手段,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地理教师在对思维导图进行应用时,要选择适当方式,并确保教学内容是适宜的。比如说,部分地理知识点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直观了解,需要教师灵活应用多媒体,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如果仅对思维导图进行应用,将很难达成教学目标。而在教学概念性地理知识或者是进行总结时对思维导图进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需要学习的主题以及关键内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对思维导图进行应用时,要从现实出发,选择恰当的时机。

(二)明确主题

高中地理教学是基于某一主题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必须对各个章节的关键词形成充分认识,打造知识62f33fff9e49945e6ab18987bdcfd00ae91a910a582ada35bf75621c36791ac5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对知识点进行延伸,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必须对关键词也就是思维导图各个分支的主旨形成充分认识,并按照主题内容做出汇总,确保学生能够认识到各个知识点是相互衔接的,打造完善知识体系。因此,在对思维导图进行制作时,必须明确主题词汇,将关键词作为立足点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三)增强其趣味性和实践性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征导致地理学习是较为困难、无趣的。学生在进行必修一学习时,需要掌握自然地理科学相关知识,其内容较为抽象,导致学生所进行的学习困难重重。借助于思维导图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更加充分的认识。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应用,并展现出思维导图的趣味性和实践性特征。趣味性是指在设计思维导图时,要确保其涵盖的内容是较为全面的,并借助于不同的颜色标出分支,运用图像加深学生的记忆,锻炼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实践性是指在进行图像绘制时,必须和课堂进行深度交流,确保学生可以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加强个人和小组的联系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将小组和个人相联系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这主要是由于各个思维导图的关注点并不一致,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学习需要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展现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明确重难点。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使各个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将教学主题作为立足点打造更加全面的思维导图。这一操作,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营造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且,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地完善自我,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在做好笔记的同时注重学生后续复习

课堂时间是固定的,学生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有效地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并对各种知识点进行分析,而记忆又分长期和短期两种。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内容需要不断进行巩固才能够强化记忆。此外,在课堂中书写的笔记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内补充细节,使其包含更加全面的内容。最后,在较短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对所有内容形成充分认识。这需要学生在课下,根据笔记,再次研究相关内容。从实际来看,学生所书写的笔记能够帮助他们对知识点进行转换,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可以将其优势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对关键词进行记忆,能够缩短学生在课上记笔记的时间,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第二,在课下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可以有效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复习的过程中,明确各个知识点的脉络。这从某种角度来说,能够使课堂教学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使学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质量人才。

三、 在高中地理课程导入环节应用思维导图的探究

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在课程导入环节应用思维导图,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促使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所学习的重点内容全面把控,同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地球运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事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系统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到该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规律,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精准展现出图像,学生很可能会出现无法精准分析地球自转、公转规律的情况。如果这一问题不能有效处理,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对地理学科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凸显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利用思维导图来更加直观、清晰地表达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帮助学生对其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 在高中地理实际授课环节应用思维导图的探究

对地理学科来说,其具有特殊性,而且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和复杂,学生学习起来难度系数较高,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自身的引导优势,在授课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利用思维导图来提升教学效率。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将自身价值和优势展现出来,而教师则只需对知识落实串联和强调重点,在学生存在问题时,进行合理化指导,让其思维始终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当学生在做好预习工作后,教师则应了解到授课工作中的重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减少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例如,在讲解“城市与城市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导学案后,应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对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各等级城市和城市化知识落实归纳、整理,以此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当教师在为学生开展“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教学实践时,也应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手段,把自然地理因素和农业生产所存在的关系、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业区域特点实现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五、 在高中地理课后巩固环节应用思维导图的探究

高中时期的学生如果只是单纯地采用机械式的手段去背诵学习内容,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在地理课后巩固环节应用思维导图,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并根据图表明确地理教材各单元关键点,精准记载,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FMjkaPR5+eEnx2bn8l/ICg==,还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查缺补漏。例如,当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复习“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这一内容时,要鼓励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应用,分析各个方面的内容,确保学生所开展的学习是逻辑清晰的,并展现出单元学习重难点,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疑惑,或者为学生提出问题,像“城市历史景观所具备的特点有哪些?”“我们怎样来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呢?”等,通过这种手段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指明复习巩固的方向,提升学习有效性和专业性。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使各个烦琐的知识点相互联系,构成完善的知识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在思维导图的支持下加强各单元知识的联系,缩短复习需要花费的时间,避免浪费太多时间而影响复习效率。

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自主学习的探究

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实现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自主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具备良好自主的学习习惯,才会主动融入各学习环节中,提升学习效率,突破重难点。教师应依据思维导图来制作相对应的导学稿,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并进行沟通,依据学生自身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来制作具有针对性的地理导学稿,将学习重点和关键思路都融入导学稿当中,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学习。在为学生讲解“城市与城市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应把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的分布概念融入导学稿中,让学生依据导学稿中的知识重点按照特定顺序开展深入探究,逐渐掌握城市等级的划分、结构分布,对各种等级城市的构造有所掌握,并认识到各功能区分布和注意事项,促使学生达成理想的自主学习效果,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地理教学工作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愿意将自身关注点放在学习中,学会制作思维导图,实现自主探究所学习的重点内容,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思维导图。而在后续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具备终身学习意识,更新和优化教学手段,把思维导图和各教学模式相互结合,比如将思维导图和小组合作手段相互融合,再为学生提供课题和实践范围,让学生分组构建相关思维导图,实现学生在小组中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加深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增强集体凝聚力、合作能力,还会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正确学习的态度。所以,教师应善于通过思维导图实施地理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地理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七、 思维导图能够为地理教学的持续开展提供条件

学习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持续开展。而由于地理学科的内容烦琐,部分知识点是抽象的,在结束某一阶段学习以后,学生很可能会忘记前段时间所学习的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优势是较为显著的,能够使学生认识到需要复习的关键点,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学生在之后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表面上来看,各个知识点是独立的,但是从现实来看,各个知识点的衔接是较为紧密的,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

八、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需注意各问题的探究

为了促进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师应始终关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要求加强指导,让学生合理地应用思维导图,把原本看似不存在联系的知识点相互组合,落实对琐碎的知识点拼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而教师则应发挥引导作用,积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来制作思维导图,落实查缺补漏和复习,教师还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思维导图,并掌握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优化和完善学生的思维导图构建过程。第二,在应用思维导图授课时应确保各单元具有联系性。对地理学科中的各个知识点而言,其并非分开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如果教师对这一情况重视程度较低,很可能会出现思维导图中知识点缺乏连贯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开展构建工作需要遵循相关标准,清晰罗列各个知识点,为学生的复习提供支持。第三,要引导学生做好个人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要明确思维导图共享的关键作用,并听取教师、同学的意见,掌握全新知识。学生如果并不重视和其他同学的沟通,将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误区,不利于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要主动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及时解决所构建的思维导图中出现的问题。

九、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了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应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理顺学习思路,并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进而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重点。教师也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态度,发挥出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在课程导入环节、实际授课环节、课后巩固环节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其思维水平,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相关联。但是从现实来看,地理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仍然有待优化,所以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掌握思维导图的教学原理,为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巧莲.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86,89.

[2]吴燕.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34):38-39.

[3]肖伟波,杨自娟.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