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2024-10-25黄巧云
摘 要: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概念,不仅改善了传统教学中的框架问题,还能进一步提高其学习效益,增进交互体验。考虑其概念仍处在探索阶段,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创新力度不足、内容整合不够、任务意识不强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其设计与应用过程中,认真揣摩、多维探讨,从现有问题入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提高教育质量及开发能力。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意义、设计原则等内容进行解读,就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5-0058-04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以语文实践为中心”学科理念,并为教学形态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在其学习方式上,学习任务群颠覆了传统教学“师讲生听”的“灌输”模式,使学习更加自由、更具交互,也更有思想。
一、 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解读与教学意义
(一)概念解读
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了解到,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由若干学习项目组成,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不难看出,学习任务群在其教学方式及学科逻辑方面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和特征,这也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情境,为其提供更加多样、多元的学习任务及教材资源,以便提升其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另外,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与实施,还需要从“学习”“任务”“群”这三个方面展开思考。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在其过程中的获取状态,使其能够得到持续性的优化;另一方面,要合理设计一些带有目的性的任务和活动,并以群组、系列化的方式引导和呈现,这样才能使语文实践成为现实。
(二)教学意义
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驱动为主导,结合情境与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对学科教学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打破传统教育束缚。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大多以机械化的“讲读”“刷题”为主,其方式不仅单一,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学习积极性。而学习任务群则在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上能够给予学生更加充足、充分的学习空间和交互平台,使学习更具趣味,也更有感觉,这对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二,能够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可使原本抽象、枯燥的语文知识更加立体、全面且更具框架感,进而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丰富储备、深化理解、增强运用。此外,从学习逻辑来看,学习任务群突破知识类别的界限,可为学生呈现一个完整、系统且逻辑化的知识体系,以便在融合、衔接中发展核心素养。其三,实现学习样态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整合情境、内容、方法、资源等要素是学习任务群在其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其在设计当中着眼于语言能力的培养及跨文化等因素的发展,这也将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其需求,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 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一)整合性原则
整合性是学习任务群在其内容设计当中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主题情境、学习方法等资源要素进行有机融合,保证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要关注任务群组间的层次与逻辑,使“大任务”与“小任务”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和衔接,进而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掌握。
(二)适应性原则
适应发展需要、适应学生的不同期待是构建开放、多样、有序语文课程的关键和重点。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既需要教师根据时代特征及生活经验,为其形成多视角阅读的方式与方法,还要基于语文要素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以拓宽其文化视野、增强其语用意识。另外,还要适应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围绕特定主题及阶段性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品质。
(三)开放性原则
学习任务群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及运用实践,因此在其设计方面,教师应从开放性的视角设计任务、组合材料,为学生的思考与拓展留有足够的交互空间,以避免其对知识的单线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活力及思维活性。同时,在开放性任务的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对情境、任务和问题等环节进行层次性扩展,既要突出学科特性及教育功能,又要从交际表达中促进感悟、强化操作,并鼓励其分享不同观点和看法,从而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目的。
(四)实践性原则
语文实践是教改发展中始终强调和坚持的理念之一,学习任务群在其设计方面也应遵循和贯彻这一思想,突出实践操作,重视言语交互,加强生活联系,以便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过程,这也将对其实践能力的提升产生深远影响。此外,在其设计时,还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多样化,既能讨论社会文化,又能表达主观见解,以此促进其在语言运用、思维提升、审美鉴赏以及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 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其一,创新力度不足。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内容、形式以及组织策略与传统教学有着一定区别,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发展,对任务群组及学习方式进行创新与完善,以满足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需要及发展需求。其二,内容整合不够。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条件,而学习任务群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习内容、方法、资源等要素整合、拓展的集中体现。其三,任务意识不强。任务意识是推进和落实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目标之一,其任务设计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从实际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任务太重”“任务太虚”“任务太假”等问题,进而影响驱动效果和教学效能。
四、 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整合教学资源
1. 情境整合
新课标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同时,学习任务群又是通过整合学习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由此可见,对学习情境的设计与整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此外,在情境的选择方面,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和构建情境,如个人体验情景、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等,以保证学生在不同情境及学习任务作用下的认知发展和积极体验。以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为例,本单元主要以家乡文化生活为中心,通过采访、考察、查阅文献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家乡人、物、文化、习俗等内容,并使其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和能力。从其语境中可以看出,该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范畴,可进一步指引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并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加深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及增强文化自信。那么,在任务情境的设计和整合方面,教师可根据活动安排,构建多个任务情境,如“以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身份就村民文化生活问题展开调查活动并撰写报告”“从家乡实际出发,对家乡文化的健康发展提建议”等,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与家乡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又可以引导其积极参与到家乡文化建设当中,并解决现实问题,以实现学科素养的落地与生成。
2. 任务整合
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标所提到的6个学习任务群,高中课程的学习任务群则有18个,合理呈现、灵活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任务群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其层次需求和差异情况,对学习任务进行精细化设置与个性化调整,以满足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另外,基于对新课标的理解,在学习任务群的安排和统筹方面,需按照个体发展情况及学业状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辅助,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并积累个人经验。以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其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师可围绕“使命与抱负”这个单元主题,设计多个探究任务,如“探索个人抱负和使命与时代的关系”“理解观点与情感”“学会写演讲稿”等,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所承担的时代使命,并从社会视角及现实生活出发,能够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理、探讨论述。同时,在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沙龙对话”“专题演讲”“时评阅读”等活动,与其他文本相比较,如《巴尔扎克的葬词》《马克思的自白》等,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与情感基调,以增强其对实用文本的运用能力和表达效果。多任务整合、多主线牵引,不仅能提高课时学习的思想深度,还可以节省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和环节,并在多任务群的贯穿下促进学生获得独特见解。
(二)ZatGeLrZVJcPeMLtHoNT1XotG70q8iB7L2/H4t0cD7U=改变教学模式
1. 明确步骤
学习任务群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其有计划、有步骤且持续化地设计和推进,将会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其一,设计任务。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及单元目标,结合具体学情设计适合的学习任务,同时,该任务内容还需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后续环节的组织和开展。以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中外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感受其中的艺术形象,并根据其表现方式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以提升其文学鉴赏经验。基于此,教师可根据文体特点,设计多个探究任务,如“任务一:阅读散文,把握文体特征”“任务二:朗诵沉吟,感悟生命色彩”“任务三:以文为赋,掌握阅读技巧”等,以此促进其自主探索、深入理解。其二,创设情境。创设阅读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助真实情境,引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性思考,进而在语用实践方面获得更深的体会和感悟。此外,情境的创设还需注意生活的关联性、文本的贴合度以及问题的真实性,从而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和应用语言技能。其三,组织活动。根据任务安排,教师还需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如“辩论赛”“调查问卷”“人物访谈”等,以此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力。
2. 细化任务
对学习任务或学习项目进行分解与细化,并依据主题要求和专题内容,通过情境、目标、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其学习行为,以此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细化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考虑其主次关系、衔接效果、整合情况等,既要保证群组间的逻辑层次,又要加强内容间的梯度转化,从而实现其深度学习。以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是典型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考虑其情节缓、环境大、人物多等因素,因而在学习任务的分配和安排上需要斟酌一二,以降低其阅读难度,平缓学生焦躁情绪。基于对单元目标的理解和主题语境的把握,教师可将其划分为6个学习任务,如“把握人物关系”“探讨人物性格的多样与复杂”“欣赏书中诗词曲赋”“品味生活细节”等,以提高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水平。另外,还可以围绕某一任务展开多角度探索,以加深其对主题目标的理解。如在“品味生活细节”的学习中,教师可增设“微任务”,如“绘制荣国府、大观园的平面图”“描绘主要人物的行动路线”“讨论各人物住所屋子的名字”等,以帮助学生领悟文学背后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三)重构教学评价
1. 评价主体多元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价中,教师需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并从不同维度考量其发展情况,并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以提高评价效率和反馈效果。其一,自主阶段。该阶段所观察和考量的重点在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初步认识及理解,鉴于一些学生对自我认知不足及相关要素把握不准确等情况,教师应将评价要素进行细化,并对相关学习任务进行层次分析,以加强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的精准和真实。以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基于对“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理解,教师在其评价过程中可通过“专题学习自我反思表”的方式,从初读感受、文本特点、最大困惑、学后收获等环节入手,就其对《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篇目进行多维度阅读,这样,不仅能引导其加深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在结构分析、梯度评估的过程中达成既定目标。其二,合作阶段。合作阶段是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后的一种评价机制,其评价主体不再是个体,多采取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探究品质及交互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引入家长反馈机制,进一步扩充评价主体的范围和影响,以激发其语言创造力。
2. 评价内容综合
学习任务群是由若干个学习任务组合而成的,其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习任务群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成果。其一,多维度、多层次。根据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合理设置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任务心理、情感状况产生积极且深入的了解。同时,在评价内容的设计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要点,如目标拟定、情境创设、任务设计、过程评价等,以此帮助学生找到侧重点、分析差异点、解决问题点。其二,灵活、完整。评价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需根据评价的内容进行灵活转变,如参与程度、纸笔测验、小组分享、对话交流等,使评价体系趋于完整、完善,这也将进一步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指挥棒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在评价活动中还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有效记录和观察学生的学业表现。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为例,教师可针对各课段的表现和内容,通过课堂观察、随机访谈、选题分析、作业批改等方式,以保证该任务群的学习情况和组织效果。
通过对学习任务群的分析与探讨,进一步阐明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优势和运用方法,也为高中生语言能力的更好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另外,在学O2t3q91BWoBpni9nfeVjAM/yU6gxhYOsacffP4OwuyM=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重视资源整合及各任务之间的关联情况,既要考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互程度,又要提高任务群组的设计能力,使其对相关学习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除此之外,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的创新设计,还可以确保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丽玲.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22(27):67-71.
[2]李维敏.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指南——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笔记》[J].语文建设,2022(9):I0004-I0004.
[3]马杨.“三新”王理念下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J].作文:高中版,2023(7):63-64.
[4]黄丹梅.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及实践路径研究[J].小作家选刊,2023(4):110-113.
[5]辛志英,王凯.关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22,24(1):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