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单元学历案研究与实践

2024-10-25李妍云

考试周刊 2024年35期

摘 要:在我国大力提倡五育并举的今天,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以下三点: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单元学历案的实践里,涵盖学生大单元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贯穿整个过程体系。开展教材研究,确定单元主题;围绕大观念,布局学习任务;以学生为主体,设定探究问题;以作业为评价,完善单元项目。大单元学习的知识渗透,以学历案的形式呈现和归纳。有效完成单元要求的素养能力、技能指标,培养正向价值、体验文化理解。

关键词:单元学历案;大单元教学;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音乐鉴赏模块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5-0027-04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统称《新课标》)中高中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以下三点: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从音乐学科的角度提出了音乐学科未来的育人思维以及育人视角。所以未来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应以新的面貌示人。此核心素养倡导的育人背景下,从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向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是高中阶段的教师深度教学,学生深度学习的指路明灯。在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育、教学行为过程当中,单元学历案的实践涵盖学生大单元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贯穿整个过程体系,从教师的深度教学转化至学生的深度学习。

在我国大力提倡五育并举的今天,音乐学科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文学科,学历案的出现作为深度教学的一个载体,起到革命性的作用。学历案提供了专业化设计的备课平台,学历案就是教师深度教学专业化设计的方案,有效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利用教材内容有机地组织成一个围绕单元目标、课时任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教学方阵,大单元理念和学历案结合,形成学生学习的经历和过程。学习当中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浸润的情境,创设问题探索,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在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中,教学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三维度指向,以任务先导学生审美感知;强调多重感官参与的多样化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引导学生的艺术表现,创设浸润情境渗透文化价值,突出学以致用,开放表现性评价和师生互评自评等模式,设计课后问题引导反思,用学习记录的形式形成学生的知识手册,在倡导“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当今,高效实现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有效及深度地学习。

一、 单元学历案和大单元教学的基本特征

首先,学历案的概念最早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教授提出,学历案就是学习的经历或者过程的意思。因此,学历案是指教师在常规班级环境中,围绕一个单位开展的学习过程。从“学会什么”出发,到“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于学习知识技能,归纳知识的专业系统方案,由教师主导的学生学习应用文本。依托学科教材,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手册,也是通向目标直观的有效途径。学历案记录着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一种学习过程的认知地图,是能适应各种教材和学习内容的学习档案,是联动教师深度教学和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并且是监测学习质量的依据。是单元或者主题课文中最小的学习单位,是课程的“细胞”,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教学手段。

其次,大单元教学也是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单元中,通常一个主题下实施多个课时内容,必须以一个大观念作为中心主导思想。在音乐学科教材中,提炼一个主题学习的大单元,当中包含单元素养目标、课时设置、实践过程、问题与任务、作业和评价等各环节,按大任务的思维、需求组合起来,这个整体结构就是大单元教学理念。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实际上就是四个指向指e9272674568b0ad0489faaa1c8967129导的教学活动结构化,这四个指向分别是大观念、大任务、大项目、大问题。在四个指向的带领下,以单位主题的形式对教材进行重组。大单元大观念与高中音乐的核心素养教学紧密结合,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也是对音乐学科教学的素养导向。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大观念要实现的是单元教学目标,要构成大单元的主题目标。单元与课时之间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形成有限的知识链条和有效的知识闭环。在设定主题前,课程与课程之间具有一定的知识关联,具有一定的知识共性,在不同的作品浸润中能提供学习者不同的思考提示。通过体验不同的音乐作品完成相应的课程大小任务,通过旋律的创作手法、音乐的要素等多层知识结构解读作品,形成浸润式大问题的教学活动,有效增强音乐学科的教学效果。换言之,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最后,学历案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结合和应用,形成单元学历案。即高中音乐鉴赏模块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有单元主题的体验活动,有启发问题的思考,有依据的任务实践过程,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记录在册,形成学生主题大单元的学习档案,有效帮助学生在单元主题的知识渗透中,归纳好知识与技能。单元学历案把教师的备课思维转变成教学目标,把教学的知识点转为学生各种角度的认知,在设计过程中重视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引导学生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思考和掌握。培养新型人才的创意思维,在一线教学过程中极具教学可视化的实践性和可操控性。

二、 单元学历案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和实践应用

图1 单元学历案教学模式示意

(一)开展教材研究,确定单元主题

1. 大单元学历案以学为中心,最根本的是要以教师作为主导,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需要通过对学情有非常充分的认识,并设有教学的分层。因此,在确定主题设计大观念之前,以《新课标》为导向对教材进行分析,对教材的知识技能结构分布和布局有充分的认识。高中音乐鉴赏模块共36课时的教学内容,大单元需要对教材进行重组,必须通读全部教材内容,对教材的共性进行分类归纳,利用大观念的主导线索,构成大单元大观念的教学体系。

2. 根据课程标准的素养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在教学体系中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文化理解、学科价值等音乐素养的培养方向。以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教材为例,教材中如第三单元的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世界——民歌篇》《多彩的华夏世界——说唱篇》和第二节《绚丽的世界音乐——歌唱篇》,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茉莉花的芬芳》几个章节适配的知识衔接点就是民间演唱艺术,以上内容都按照音乐体裁、题材特点合并成一个“多彩的唱腔篇大单元”。

(二)围绕大观念,布局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推动下的大单元教学是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的教学课程系统,课时是其最小单位。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探究活动提出单元大任务和课时任务,循序渐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单元学历案教学过程是在大任务的前提下设置课时任务。以多彩的唱腔篇大单元教学设计体系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表1)。

课时任务一:通过《打硪歌》这首劳动号子,获得劳动中产生的民歌体验。劳动号子是一种与劳动节奏律动一致的民歌,其产生的作用就是协调劳动的节奏。劳动号子多段歌词曲调相同,反映重复的劳动状态。歌唱的形式是一领众和,衬词多与劳动、方言有关,并表现了劳动人民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民歌当中最具辨识度的一种。

课时任务二:以小调《茉莉花》作为课程线索,感受方言与民歌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小调《茉莉花》在传播的过程中与地方文化的交融、发展与变异。并了解小调作为民歌体裁的一个大类,其音乐的特征是节拍规整,节奏密集,结构方整,短小精悍。

课时任务三:通过本课了解山歌的特征,利用中国民间几种山歌类型,感受山歌自由的特点,抒发情感。流传的过程并没有严格的创作过程,随心随性,产生于田间地头,表达了劳动人民质朴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讴歌。

课时任务四:通过本课了解外国的山歌《约德尔山歌》的特点。无论哪里的山歌都有自由的共性,曲中有许多衬词。《约德尔山歌》源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特殊的唱法,其特点是很多真假声、高低音的转换,音域宽广,音程跳动多,跨度大,富有装饰性。

课时任务五:通过本课了解说唱艺术,唱中有说,说中有唱,其重要基础是语言。我国是多方言国家,北方说唱京韵大鼓,南方说唱苏州弹词都是各具魅力的说唱艺术。本课的学习任务是学习和认识这些唱腔。

课时任务六:本课任务进一步延伸说唱艺术的理解和认知。曲艺叙事性极强,与地方方言联系紧密。粤语很有地方特点,本课的任务是学习和了解粤曲文化,并了解乡土作品《荔枝颂》。

以上六个任务环环相扣,聚焦对民间人声演唱的辨析和鉴赏,从而理解中外方言演唱的审美情趣和地域性的艺术表现;唱腔与语言e6vjnQ4Rdbn2PBeNoqzmdg==的结合;唱腔与社会文化的结合,通过对不同情境浸润的感知,认知不同地域语言和社科文化影响下的民间唱腔特点,提升艺术形式的文化价值,人们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情感价值,核心素养指向的多维度体现实践。

(三)以学生为主体,设定探究问题

首先,提出单元大任务和每课时任务,对应《新课标》的导向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单位主题进行情境浸润、创设情境,目的是以学生为本体感知音乐。以学生学习任务作为先导,设定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课程重难点,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提示。

其次,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了通过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知识之间建立的连接是个体的知识体系,从而应用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去,在大单元教学的思维模式倡导下,提出问题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指向,形成三个维度的知识结构,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艺术表现的技能体现,审美感知的素养体现,文化理解的价值体现,都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起点和终点,完成大单元学习的知识渗透,以学历案的形式呈现和归纳。音乐鉴赏模块的学习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不断积累来完成的,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使音乐课堂知识的学习更连贯,优化学生学习音乐的单元知识体系,也是学习音乐鉴赏模块的目的所在。

(四)以作业为评价,完善单元项目

首先,在音乐学历案的应用中,音乐教师根据单元主题下的课时学习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设定音乐大单元教学中的任务评价,素养评价设计遵循单元主题为主导的原则,以单元内知识结构的获得为评价结果。将音乐评价标准和艺术表现等技术能力转化为课程中操作、课后作业等形式,可以收集学生关于单元学习的学习结果,累积成学生的学习档案,归纳好学生的知识脉络,提高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形成音乐教师单元学历案的教学策略,通过任务驱动检测学生对课时任务的完成度,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称之为音乐评价任务设计。

其次,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前瞻性思维引导下,评价是检验单元学习有效性的最直观手段。从素养目标到教学目标,作业效果的体现就是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设定课时作业、教学目标与素养目标相互联动,及时摸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度和达标率,对任务和教学环节做出适时调整,高效形成大单元的教学体系,达成大观念、大任务、大项目、大问题的学习要求。

三、 学历案课时体例

四、 结论

在高中音乐单元学历案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践中,能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各种音乐知识的需要,以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来推动整个单元教学体系知识之间的构成及关联,带主题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

单元学历案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大单元教学体系对学历案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学历案设计体现教学单元的过程性,是一个教学过程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学生知识积累的工具册子。为了让大单元教学理念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按照单元教学主题大观念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进行主题相互联动,形成学习系统的学习手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在大单元、大观念引领下完成艺术技能的学习、音乐鉴赏的能力,培养正向情感价值、体验文化理解。高中音乐单元学历案结合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内容,形成知识链条,促进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发展,促进音乐教师深度教学的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地位,有效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卢明,崔允漷.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卢明,崔允漷.教案的革命2.0——普通高中大单元学历案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张国斌,都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学历案设计策略[J].辽宁教育,2024(5):62-64.

[4]刘悦.单元学历案在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放声祖国》单元为例[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23.

[5]张立新.高中音乐课程学历案评价任务设计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1.

[6]潘丽琴.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学科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以初中音乐《亚非拉掠影》单元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2(10):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