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研训模式助力乡村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2024-10-25蓝丽燕

考试周刊 2024年35期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体验式研训模式作为一种强调实践与体验的研训方式,非常重视研训活动与教师自身教学实践的结合。因此,在进一步提升乡村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幼儿动态发展指导能力的过程中,应积极地进行体验式研训模式的认知以及实践性的探究,使乡村幼儿教师能结合体验、实践、交流、反思等环节,积累优秀观察经验、形成系统化的观察能力,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关键词:体验式研训模式;乡村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5-0001-06

蒙特梭利认为:“唯有通过观察与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差异,也才能采取应有的态度配合幼儿成长。”也就是说,幼儿教育离不开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通过有效地观察,教师会及时发现幼儿成长、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也能有效把握教育、指导的契机。由此可见,在幼儿教育中,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专业素养。因此,在促进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幼儿园应注重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文章围绕户外自主游戏“花店”的教学案例,通过体验式研训模式的有效实施,引导乡村幼儿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问题的自主发现、合作分析,并在体验—研究中实现自身观察能力的内化,为乡村幼儿教育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 体验式研训模式的初步认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幼儿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幼儿教师的研训模式应在这一教育要求中得到有效的创新。体验式研训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方法,不仅立足参训教师的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同时更注重培训者与参训教师之间的切磋、探究与体验,使参训教师能在自主学习、及时反思中获得自我成长,实现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专业素养的内化。

综上,体验式研训模式作为一种显著区别于传统教师研训模式的新型模式,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首先,立足参训教师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学问题的自主发现。体验式研训模式作为一种以参训教师为中心的研训模式,不再以单向传授为主,而是立足参训教师自身的幼儿教育实践,引导参训教师在体验式的活动中发现自身的问题,以此调动教师的参训积极性。其次,多向化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参训教师间经验的分享。体验式研训模式作为一种交互性的研训模式,由传统单向灌输转为多向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不管是培训者还是参训教师,都会围绕自身的教学经历进行自身教学经验的分享,这样就进一步优化了参训教师的学习体验,在相互借鉴中实现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最后,学习研究与实践运用的结合,有助于参训教师的知行合一。研训的目标应是引导参训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教学实践,并在知行合一中促进参训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而体验式研训作为一种注重体验与实践的研训模式,不仅会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中,同时也会结合参训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样进一步促进了参训教师学以致用意识的形成以及专业教育素养的提升。

二、 体验式研训模式助力乡村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究

在对体验式研训模式的初步认知中发现,体验式研训模式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观察能力作为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素质能力,是促进教师正确儿童观形成、优化自身教育行为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具体的乡村幼儿园研训活动中,培训者应积极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户外自主游戏“花店”的教育案例,通过体验式研训模式的实施,对乡村幼儿教师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此为乡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拓展新的路径。

“花店”是针对本次观察能力研训活动设计的一项户外自主游戏,它以6分钟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在视频中,扮演“花店老板”的两个幼儿会接待多个“顾客”,教师应对视频中“花店老板”的销售行为和“顾客”的支付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以此来发现幼儿在这一社会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研训活动中,培训者就应以“花店”这一教学案例为引,开展体验式研训。

(一)体验中发现问题

在体验式研训活动伊始,培训者会通过“花店”案例视频的播放,为参训教师营造形象化的观察情境,并要求参训教师在对案例视频的观察中完成撰写观察记录的任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参训教师观察的积极性,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自主地完成相关任务。培训者应对参训教师所撰写的观察记录进行有效的梳理,并从中发现参训教师在幼儿行为观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在这一环节中,培训者分别从案例格式、观察对象、观察目标、观察记录、行为分析以及其他等多方面,对参训教师所撰写的观察记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通过总结、对比,归纳出了“案例格式不规范”“无法正确确定观察对象”“缺乏明确观察目标”“观察记录没有重点”“行为分析主观性强”等诸多共性问题,并将其作为这次观察能力体验研训的重点内容。

(二)探究中分析问题

通过以上观察记录问题的发现,为本次体验式研训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具体的体验式研训活动中,培训者应针对参训教师的观察记录进行有效的修改,并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样培训者与参训教师就进行了交互性的交流,并以讨论的形式深化了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及症结的探寻,有助于参训教师正确观察意识的形成以及观察能力的提升。

1. 修改案例,针对性探究

在体验式研训活动中,合作探究应建立在参训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基础上。观察记录作为参训教师日常教学经验的集中体现,其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反映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观察、分析能力的不足。因此,在具体的探究活动环节中,培训者应对参训教师的观察记录进行认真的修改(图1),并结合自身的修改与参训教师展开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以此来增强体验式研训活动的实效性。

2. 总结分析,复盘反思

在体验式研训活动中,总结、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环节,能使参训教师更加清晰地发现自身在观察能力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优秀经验的相互借鉴与吸收,这样就为参训教师观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契机。

如,在“花店”观察记录修改环节的合作探究中,参训教师在培训者的引导下,对自身撰写的观察记录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与反思,同时也对其他教师撰写的观察记录进行了对比性的学习。这样参训教师就会总结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并在扬长避短、相互借鉴中,进一步解决自身问题。

(三)分享中积累经验

在体验式研训活动中,培训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其正面的示范与启发,能更好地促进参训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因此,在具体的研训活动中,培训者应通过分享示范环节,将自己所撰写的观察记录进行展示与讲解,这样不仅能为参训教师展示一个正确、规范的撰写格式,同时也会启发与拓展参训教师的撰写视角与思路。

如,在以“花店”为主题的观察能力研训活动中,培训教师根据教学视频撰写了相关的观察记录(表2),并通过有效的展示与讲解,向参训教师传达了优秀的观察经验。

培训教师通过自己所撰写观察记录的分享,引导参训教师掌握了观察记录的规范写作方法,并结合之前参训教师观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详尽地进行了“如何确定观察对象”“为什么要制订观察目标”“观察记录中应注重的事项”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分析针对性提出支持策略”等内容的讲解。这样,在具有针对性的分享、阐述中,提升了参训教师确定观察目标、客观分析幼儿行为、结合观察提出支持策略等方面的能力,使参训教师吸取了优秀的观察经验。

(四)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体验式研训模式是一种注重实践与经验的培训方法,能将参训教师的实践活动与其他的学习经验进行有机地结合。在具体的体验式研训活动中,参训教师会通过之前的分享环节,更加全面地把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积累相应的教学经验,并通过实践性活动的参与,将这些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进行综合性地运用。这样,教师就可以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更加有效地解决参训前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自身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在以“花店”为主题的观察能力研训中,培训者可以引导参训教师结合之前活动中获得的教学经验,现场再一次撰写观察记录。这样,参训教师可以借助分享环节中学习到的观察经验以及第一次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活动视频进行更为全面的观察,思考观察到的现象,并在撰写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学习经验的实践性运用,既有效完善了以往的不足之处,解决了教师的教学观察问题,同时也通过现场练兵,促进了参训教师观察能力的内化。由此可见,在体验式研训模式中,实践环节发挥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不仅能以实践的方式促进参训教师教学经验的内化与素养的提升,同时更能将体验式研训活动与自身的幼儿教学实践进行有机整合,以此促进幼儿园教学改革的深入。

(五)理论中升华认知

体验式研训模式作为传统研训模式的创新,改变了以往单纯理论灌输的模式,通过实践活动与理论讲座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参训教师专业知识体系及教学能力的系统化培养。通过以上体验式研训活动的开展,参训教师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其认知仍然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只能通过研训解决教学实践中的某一个问题,使体验式研训的效果无法真正实现。因此,为了促进体验式研训效果的进一步增强,培训者应在最后的环节开展相应的专题讲解,将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知识。这样参训教师就能在专家的指引下,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培训效果,真正体现出体验式研训的优势。

在以“花店”为主题的观察研训活动中,培训者可以在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后,在参训教师积累一定观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举办相关的专业讲座,结合之前的实践活动,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这种先实践后理论的研训形式,不仅有效地增强了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调动了参训教师对教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使参训教师能结合自身的问题进行教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有效把握。这样就获得了更加良好的体验式研训效果,使参训教师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认知在观、思、研、行合一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升华。

三、 体验式研训模式的成效与思考

(一)体验式研训模式的成效

通过以上的实践探究可以发现,体验式研训模式的实施在提高乡村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提升了研训活动的实效性。体验式研训模式中,参训教师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能以主体地位参与自主学习、主动反思以及互动性探究等多个研训环节,有效激发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使参训教师能真正通过研训,发现、解决自身的教学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研训活动的实效性。其次,构建了参训教师相互支持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系统的过程,仅靠一两次研训活动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而体验式研训模式作为一种注重实践与体验的新型研训模式,倡导教师间应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和共同学习,这不仅有效完成了研训的目标,同时为教师构建了相互支持的学习共同体,使教师掌握了持续自主发展的技巧与能力。最后,增强了教师自主创新的教学意识。体验式研训模式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训模式,不仅对参训教师进行了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结合参训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了有效的合作探究,这就为参训教师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使参训教师能在崭新教学经验的构建中,实施大胆的改进与创造,以此实现教师自主创新教学意识的形成。

(二)体验式研训模式的思考

当然,体验式研训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训成效,但毕竟是一种崭新的研训模式,具体实施仍处于摸索阶段,还有很多亟须完善、提升的环节。因此,需要培训者结合自身的培训经验,对体验式研训模式的有效实施进行更为深刻、全面的思考,以此来拓展体验式研训模式的实施路径。

1. 提升体验式研训实效性的策略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体验式研训是提升幼儿园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研训活动的实效性会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因此,培训者应积极地进行研训实效性提升策略的有效探究。首先,应控制参训教师的数量。体验式研训需要参训者与培训者面对面地对话,为提升研训效果,培训者应对研训人数进行严格的控制,参与研训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会增加体验式研训的难度,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配合与协调。其次,教师研训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体验式研训活动的开展应呈现系统化和持久性,这就需要培训者更加注重体验式研训活动的科学化设计,以此来获得有效的研训效果。

2. 构建体验式研训追踪机制

体验式研训是一种可持续性的研训模式,意在逐步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教学素养,而不是以活动结束为终结。也就是说,体验式研训不仅追求活动期间的研训效果,同时更应注重研训后对教师教学实践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体验式研训功能的发挥,培训者应尝试建立完善的研训效果追踪机制,通过与参训教师的持续性沟通,来了解参训教师对研训成果的实践运用情况,这样不仅能更加有效地指导参训教师对研训成果的落实,同时也能使培训者在有效的研训反馈中,积累研训经验,优化与调整体验式研训模式的实施方案。

3. 体验式研训的信息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进行了更为广泛、深度的结合,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发展趋势。在这一崭新的教育形势下,为了使体验式研训模式获得更为有效的实施,培训者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尝试性地将体验式研训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整合,以此来开发更加多元的体验式研训活动形式、构建更加完善的体验式研训资源库,使参训教师与培训者,能实现跨时空、跨人群的互动与交流,以此来提升体验式研训模式的实施效率、拓展体验式研训模式的实施范围,为乡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路径。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目前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体验式研训模式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因此,在以户外自主游戏“花店”为例,提升乡村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幼儿园有效运用了体验式研训模式,使参训教师在“发现问题—实践探究—理论提升”这一体验式研训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自身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进行结合,这不仅进一步优化参训教师的培训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参训教师观察、分析能力的提升,为乡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明,王飞.观察 思考 行动——也谈乡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J].未来教育家,2019(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