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琢尔磨 如切如磋
2024-10-18黄翔东
摘 要 针对作文评改低效的问题,提出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师批改作文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于展示和评价习作,锻炼他们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带动提高整个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手段 作文教学 增效
以一个月的时间为限,每个学生要完成两篇大作文(每篇不少于800字),共约1600字,四篇随笔(字数不限,以每篇600字计算),共约2400字,这样算来,每个学生每月的写作字数约为4000。按照每位教师两个班的工作量计算,假设两班共有100名学生,每位语文教师每月的作文批改阅读量就有将近40万字,其工作量之大,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学生的作文交上去以后,尽管教师埋头苦干,抓紧时间批改,发到学生手上的时候,学生都不记得什么时候写的这篇作文了。教师也深陷作文批改的泥潭之中,不堪重负。
教师不能及时将批改的结果反馈给学生,严重影响了讲评环节的进行,造成了作文教学环节之间的脱节,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互联网、微信、PPT等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被引入作文教学,成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利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中明确指出:“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结果。”[1]下面的教学实例就是这项要求的具体体现。
笔者带教班级是一个在选科时选择了物理的“物化生”班。适逢新班级组建不久,出于让学生加深对新高考认识的考虑,开展了如下作文训练。
作文主题:讨论选择“物理线”的理由。
作文训练的操作步骤:充分讨论,拓宽思路;补充资源,深入思考;完善提纲,写出初稿;小组讨论,网络发布;师生评阅,吸收建议,反复修改;发表展评,激发兴趣。
本次作文教学训练借助网络、电教设备和常见应用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是我班作文教学的常态。笔者以为,信息技术手段已然成为教师教学中的得力助手。下面笔者以本次作文训练为例,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信息技术为作前指导寻找“新路子”
(1)利用seewo系统播放有关新高考改革的视频,加深学生对新高考政策的了解。
(2)将学生对主题充分讨论后的观点进行总结和综述,制作成PPT文件。PPT文件须简明扼要,条分缕析,方便讲解。
(3)使用office办公软件word,把“兴趣”说、“升学”说、“就业”说和“思维”说等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提纲制作成文档,并打印纸质文稿。比起学生仰头看PPT,阅读纸质文稿显然更从容舒适,而且有充足的思考过程,便于学生品读、分析和借鉴范例。
(4)将教师或者学生制作的与作文主题契合度较高的微课资源分享到班级教学微信群中,供学生观看。
这样的作文指导过程,视听结合,课内与课外齐发力,纸质文稿与电子产品悉数登场,相较于之前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设备,不但更高端,而且更轻松、高效。
二、信息技术为作中评改发放“加速包”
(1)每位学生写出初稿后,使用word文字输入软件将自己的习作制作成电子文档,并且打印成纸质文稿,分发给小组成员阅读思考,并作出评价。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初稿,形成小组意见。
(3)学生根据小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文,形成第二稿后,将第二稿电子版分享到班级教学微信群供全班学生自由阅读,并请同学在阅读后给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语音,总之,意见要容易理解,具有实用性。
(4)学生吸纳同学的可参考的意见,认真思考,积极修改,写出第三稿。
(5)学生将第三稿电子版通过微信私发给教师评阅。教师发布语音形式的评改意见,学生可及时对作文进行修改。例如,笔者给一位学生题为“物理筑基,科学添彩”的文章发布了如下多条语音评语,耗时约一分钟:“第三段第三行夯实基础的‘夯’写错了”,“第一段的论点表述太啰唆了,可不可以说得简洁明快些”,“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结构是否可以稍作打磨,让它们具有匀称美整齐美”,“书写再漂亮点就更好了”。如果像以前那样用笔在作文本上书写评语,一分钟顶多只能写一两句话。
三、信息技术为习作展评架起“镁光灯”
(1)传阅张贴。打印多份纸质文稿在班级传阅并张贴,让更多学生阅读自己的文章,倾听各方面的意见。
(2)转发分享。利用美篇、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载体转发和推送习作,扩大文章的阅读面。读者的留言有畅谈体会、提出看法的,有点赞肯定、正面激励的。作者将读者的建议收集整理好,用于进一步修改作文。
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习作进行充分展示,让“镁光灯”照一照,使尽可能多的读者阅读,于是就有了读者的“见仁见智”。例如,某学生在朋友圈发表自己的习作后,有同学在后面毫不客气地评论:“照你的逻辑,政治历史等学科就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该学生马上领会了同学的意思,觉得自己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导致说理存在片面性,于是,该学生另外增加了一段辩证说理的内容,使文章表述更具严谨性。
四、信息技术为优秀习作铺设“红地毯”
多年来,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来发表学生的习作,以达到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
(1)打印结集。将得分达到85分以上的作文收集起来,按照统一格式排版打印,并装订成册。这种结集编印的文集还会在全班学生范围内征集名称。如笔者以前就编印过《镜山雅韵》《十三人行》等习作集。习作集制作完成后,可将其放置在班级图书角供学生翻阅,并告知学生,这些文集将会留传到下一届甚至下两届,以供学弟学妹学习。
(2)公众号刊登。每次习作的优秀作品,如果作者愿意,可以向微信公众号投稿。被选用发表的文章,其标题前标注“某班第某次优秀作文”。
(3)校报发表。学校校报设有“文苑”栏目,专门刊登本校学生的优秀文章,如果是教师推荐,刊登的可能性很大。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登在校报上,往往感到特别荣幸。
在这样的课堂中,信息技术成为助力作文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既能学会借助现代技术辅助交流,又能在展示和评价自己作文的过程中对其反复修改。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铺就作文教学的“高速路”,既能为自己“减负”,又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通联:江西省上高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