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立意走向深刻的三条路径

2024-10-18顾玉凤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4年9期

摘 要 评价一篇文章是否深刻关键是看思维的深刻性,写作本质上是思维的外化,只有立意深刻了,观点才具有启发性。在高中议论写作中要做到立意深刻,要学会用联系的思维去立意,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学会用追问的方法去立意,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学会用比较的思维去立意,确立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关键词 写作教学 立意 本质 逻辑 议论文

千古文章意为高。好的文章必须要有好的立意,就像一支铁军必须要有好的将领一样。如果一篇文章没有好的立意,就很难有鲜活的灵魂和生命。所以,立意是一篇文章的关键,也是评判作文优劣的标准。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很难在学生作文中选出一类文,就是二类文、三类文也很少,四类文却很多。分析其中原因,大多是立意肤浅、不深刻,作文套话、老化的三段文现象很多,经常是论述的时候面面俱到但又面面不到。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立意的方法,帮助他们找到作文立意的路径,不然学生在议论性文体的写作中,就会出现行文不远、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的现象,就写不出立意深远的“切合题意”的一类文。到底什么是深刻呢? “深刻”作为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指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能够揭示出事物之间内在的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写作从本质上来看是学生内在思维的外化,我们评价文章的立意是否深刻,实际上是在评价学生的思维是否深刻。

一、用联系的思维去立意,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的个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想自己的作文立意深刻,就要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找到事物的本质。

例如,2021年天津市第二次模拟考试的作文试题,出示了一则材料《盛世情书店:一场预告三年的告别》,这则材料中提到了“书店渐远,记忆犹存”,要求学生根据店主范玉福给客户写告别信这一事件引发的联想和思考,以老范或者其家人的身份给热心的网友写一篇文章,回应社会的关注和关心。 针对这个作文试题,我们要通过阅读材料,思考这则材料到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现象,这个现象到底是个别的现象和还是社会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材料中呈现的“书店关门”这一现象,学生很容易把盛情书店关门这一事件看成是个别现象、偶然现象,认为“奈何子不承业”是店主的个人遭遇,没有关注到店主的另一句话“又罹诸孽”,意思是因为又遭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到底有多久没去书店买书了?我们身边的实体书店生意怎么样?现实情况是最近几年我国的实体书店倒闭的比比皆是,人们都习惯于网购,包括在网络上购买书籍,还有的读者习惯于进行电子阅读,这就导致纸质书、实体书店正在慢慢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实体书店关门这一普遍现象呢?书店的关门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实体书店的关门,实际上并没有拉开人们和书籍的距离,也没有让人们读书变得困难,相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上购物、电子书籍让人们在家里就能够买到或阅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且大数据还能够帮助我们在浩瀚的书海中找到自己的最爱。我们在写作立意的时候联系这样的社会大背景,思维就会不断走向深入,不断接近事情的本质,就会有这样的立意:实体书店的退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书籍是文化的载体,我们要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这样的立意,相对于那些浅显的表面的立意“阅读成就生命的美好;坚守信念;做事情初心不改;结束更是新的开始”等要深刻得多。所以,这则作文材料是用一件事情反映社会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如果孤立地去解读这一事件,写出的文章就会流于表面,如果把这一事件放置到整个社会生活中,运用联系的思维去思考,就会实现从个体到群体、从个人事件到时代变化的转化,视野就会扩大,思维就会深入,立意也就自然深刻了。

二、用追问的方法去立意,揭示事物之间内在逻辑

在写作中怎样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学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断地追问。追问,问的是事物的因果关系,是事物的本质特点,是事物的内在逻辑。

上文所说作文材料主要展示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考生初看材料,看到的书店关门原因是书店老板的双胞胎儿子不继承父亲的书店。但是我们经过深入的分析,了解到书店关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时代的变迁、互联网的发展。即使书店关门的原因不是“子不承业”,考生也要继续循着这一线索去追问:为什么子不承业?为什么在传统观念中必须“子承父业”?这样的思考和追问就会促使自己的立意和思维更深入一步。在传统观念中,“书香门第”“将门虎子”是人们普遍认可的现象,在我国古代就有世代传承的木匠、医生、教师等,在西方国家也有子承父业的现象,由此可见在全球化社会出现之前,子承父业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之所以出现子承父业的现象,首先是因为在古代社会等级、阶层之间互相封闭,人们生存困难,子承父业是为了节约学习技能的成本,也能够很好地利用父辈的人脉资源。简单来说,子承父业省时省力,省去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一条养家糊口的捷径。其次就是受到父辈的影响。孩子们在长辈的长期影响下潜意识被塑形,所以下一代就会出现父辈的行为和思维的特点。技艺在父子之间的传承也占有情感优势。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信息化的发展,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种维持子承父业的前置条件被削弱:阶层之间不再互相封闭,信息传递非常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为温饱而发愁,人们的职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为了生存到现在的实现自身价值,人们更愿意去挑战新的职业。因为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已不再是阻碍人们发展的根本原因,这样子承父业的地理优势和情感优势就会被削弱,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子承父业发起了新的挑战。我们再回到盛世情书店关门这一事件上,双胞胎兄弟之所以不愿意子承父业,是因为兄弟两个考取了大学计算机专业,这也是紧跟时代的现象;同时,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兄弟两个学习信息技术,看似是和父亲的实体店走了相反的道路,其实信息技术也扩大了人们阅读空间,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父子两代人通过互联网会不会又能够走到一个起点?虽然父子的职业形式不一样,但是殊途同归。在这样的追问下,我们可以有这样的立意:作为个体的人虽然职业形式不一样,但是在精神层面是一致的;父子之间的矛盾,也是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更是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矛盾;新的时代给了新青年新的机会和新的挑战。

三、用比较的思维去立意,确立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比较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在写作立意的时候,通过事物之间的比较,能够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帮助我们得出新的观点和结论。在比较中启发思维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在比较中求同或者求异,当然,学会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思维会更加高级,思维含量更高。运用比较思维去立意,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中发现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发现思维立场的差异性,从而引发更深远的思考。

在上文的这则材料中,最值得大家讨论的是店主面对书店关门的态度。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这就导致快餐文化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些有思想、有深度的文化被边缘化。通过阅读材料,我们知道盛世情书店是北京一家学术性书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受到社会的影响不再热衷于阅读国学经典,不再热衷于阅读世界名著,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再那么热情。人们的思想日渐荒漠化,阅读品位日渐低下,思维在浅显的轨道上滑行。店主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现象,才发出了“愿文化殷盛,人能祥和”的内心呼唤。即使这样,店主也没有特别伤心,而是表示自己会有新的开始,可以开网店卖书,可以开民宿做阅览室,让自己多年来积攒的好书继续发光发热。店主认为书是自己吃饭的本钱,是自己一生的财富,人不能忘本。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学术性书店因为种种原因关门,连读者都感到不舍,但是店主却能如此坦然面对,这何尝不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品格。那么店主身上值得大家称道的是什么呢?人与时代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在社会转型的大潮中,那些被时代抛弃的人往往是不善于顺势者、不善于改变自己的人,这也是其注定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联想《百鸟朝凤》中的焦三爷,他是一个外冷内热的唢呐艺人,虽然表面古板,但是内心充满热血。在那个社会变革的时代,村子里的唢呐逐渐被西洋乐队取代,新老两代唢呐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坚守是不情愿的,但是到了最后,焦三爷吹出了《百鸟朝凤》的时代绝响,这样的场面是令人震撼的。我们可以将焦三爷的顽强坚守与盛世情书店店主的豁然比较一下。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会收获截然不同的命运结局。面对传承与时代发展的矛盾我们该怎么办?店主范玉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在这样的思维下,就有了以下立意:与自己和解,与时代和解;面对现实,忠于理想;唯有改革才有出路。对比一下“保持初心”“坚守理想”等普通立意,显然这样的立意是更有深度的。

总之,学生能够写出立意深刻的好作文,不但需要写作技巧,更需要思想的深度,只有在学生思维提升上下功夫,学生的作文立意才更深刻,作文才能有品位。

[作者通联:江苏省洪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