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在套子里的人》创意细读

2024-10-18陈亚娥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4年9期

摘 要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在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塑造了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借以批判残暴的沙皇统治,企图唤醒麻木和逆来顺受的俄国人民去反抗封建专制。教学中带着学生在字里行间和作者交心,穿越时空去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深入品味主人公的行为,客观理性地分析主人公结局的内因。

关键词 《装在套子里的人》 创意细读 质疑 批判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文本的思路,概括表达的要点,从不同角度去阐发、评价和质疑文本中的观点,并敢于对经典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对主人公别里科夫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将其思想僵化、胆小怯弱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别里科夫作为“套中人”成了保守、僵化和奴性的代名词。在学习这篇外国小说时,语文教师要慢慢引导学生走进作品,细读文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

一、欣赏漫画中的别里科夫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如画漫画一样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对当时沙皇专制统治进行了尖锐讽刺。在细读文本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别里科夫的一生到底渴望得到什么,他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障碍,要求学生读后完成别里科夫的人物弧线图并概括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开篇部分,作者用漫画的笔法,描写了别里科夫古怪的行为、套子式的装束、永远不变的口头禅。别里科夫并不是坏人,他只是一个想过平安日子不想惹是生非的社会底层小人物。他并没有作恶的主观意图,却做了不少令人讨厌的事情。认真分析他的古怪表现,会发现他努力地把自己包装起来,无非是怕受到新生事物的冲击,避免给自己带来伤害。他始终躲在过去的氛围中,避免和新事物接触,怕引火烧身。他的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就反映出他的胆小怕事,害怕变革给自己带来什么危险。

二、体悟恋爱中的别里科夫

爱情是人的本能需求,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同样也拥有恋爱的权利。他生活在思想僵化、保守、毫无生机的套子里,还要时刻应对周围的变化,这对别里科夫来说是痛苦的,他每天面色苍白、唉声叹气。这样的别里科夫需要一种力量实现自救,而爱情是他可以借助的力量。但爱情却让他陷入更深的麻烦和恐惧中。华连卡豪爽、快乐、活泼、爱热闹,喜欢唱小俄罗斯的抒情歌曲,扬声大笑,是一个像希腊神话中的爱神、美神一样从浪花里钻出来的快乐的人,代表着自由和阳光。这样的人可以感染周围的人,甚至别里科夫。但是爱情也没能让别里科夫离开他的“套子”。“漫画事件”是好事者对他们这种奇怪的恋爱方式的嘲讽。漫画中,恋爱中的别里科夫仍然是日常典型的套子式打扮,这和他臂弯里挽着的华连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华连卡不合常规地骑起了自行车,成何体统?恋爱中的别里科夫需要操心的事更多了,摆脱不了的干系也更多了。恋爱没有改变别里科夫,而是把他拖入到更多超常规事件中,他受到更深的刺激,更加惶恐不安。契诃夫用看似合理的理由让两个三观不同的人产生联系,由此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凸显出别里科夫的胆小、猥琐甚至卑劣。别里科夫在华连卡的哈哈大笑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极具讽刺意味的艺术化处理。由此可见,别里科夫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缩影。

三、评价世俗中的别里科夫

我们可以用发散思维去评价别里科夫,他除了胆小、怯懦等性格缺陷外,还可笑可叹可悲可怜。他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大衣,从穿衣、用品、住宿到思想行为,他把自己包裹得密不透风。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让他六神不安。他终日惶恐、生怕出错;他向往从前,无法融入现在生活;他尽力维持秩序,害怕未知的生活;他是众人眼中的一个小丑,不知所措又努力做着很多事情。因为害怕出乱子,最后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结婚的喜剧变成了死亡的悲剧。没想到的是,别里科夫的死亡竟然是让人们大快人心的事情,可见当时社会人们对他的恨。作为知识分子的希腊语教师,没有在讲台上传授给学生知识,反而奴性十足。但他也是善良的,他出于好心给卡瓦联科忠告:做事情应该十分小心,不能粗心大意。

我们在细读文本的时候可以从众人的叙述视角去评价别里科夫。在其他人的眼中,别里科夫就是一个另类,不但害了自己,还害得全城的人小心翼翼地活了几十年。这篇小说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别里科夫的,校长太太极力撮合别里科夫的婚事,同事的太太们也游说别里科夫说他应当结婚。我们可以从校长太太、华连卡、同事太太等人物中选择一个女性视角去评价别里科夫。别里科夫认为华连卡是他人生中第一个待自己诚恳而且亲热的女人。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周围的人对别里科夫是不诚恳的,但是别里科夫仍然希望人们不要出什么乱子。华连卡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别里科夫的信任,成为别里科夫人生中的一抹亮光,甚至他天真地认为自己周围的人开始诚恳、热情起来。但是当别里科夫摔下楼的那一刻,华连卡的那三声“哈哈哈”让他彻底明白了,华连卡和大家一样,是冷漠的。这样的笑声让他彻底失去了活着的念头,给他的悲惨人生又增加了一层霜。

四、质疑文本中的别里科夫

阅读作者的原文,我们会发现教材中的文本有很多的删减,尤其是小说的结尾处。契诃夫认为在短篇小说中留有余地要比说过头要好。教材的结尾“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样的结尾体现了作者的批判意识和对生活的忧虑恐惧。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不生活在枷锁之中”。人从出生起各种各样的“套子”就如影随形,如制度、法律、他人的评价等,现实生活条件等都是加在我们身上的套子,从这个角度说人人都是“套中人”。事实上,那个时代的人都活在套子中,别里科夫的死对于生活在沙俄时代的读者来说是莫大的悲哀,因为这个社会救不活,只能重来,而重来是要以生命为代价的。他们期待巨大的革新,但每一次努力都只能是暂时埋葬别里科夫,然后陷入再一次的压抑中,这种生活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头呢?众人都是卑微的别里科夫。在小说的结尾处契诃夫想表达了“不能再照这样活下去了”的想法。“过了大约十分钟,布尔金睡着了”,因为布尔金也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这正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和假设,尝试改写或者续写文本,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到了现代社会,别里科夫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就可以站直了做人?

总之,创意细读是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的关系,阅读经典文本是为了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我们在阅读文本的时候要学会探究、感悟、质疑文本中人物的思想和命运,体验小说文本细读的操作路径,这样就会在创意细读中发现一个个多元的人物。

[作者通联:江苏南通市小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