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整本书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
2024-10-18杨楚堂
摘 要 按照课程标准理念,通过创设情境,用项目式学习推进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过程,与阅读文本的形象、思想、情感碰撞出火花,让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尽情展现,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项目式学习 个性化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六大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等概念,并明确了课程目标、内容及要求。这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和互联网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一元理解”,同时保留个人合理的“多元理解”,走出意义的封闭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其求异、想象、思辨等思维能力,培养其审美鉴赏眼光,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建构性的教与学方式,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化,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而提出问题,并利用相关知识与信息资料开展研究、设计和实践操作,最终解决问题并展示和分析项目成果。
个性化阅读是在遵循阅读鉴赏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对文本进行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探究的过程。
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段阅读和鉴赏的要求中特别提出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二、项目式学习在整本书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1)创设“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快速启动思维
中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观察与直接感受,渴求亲自去探索、了解、把握这个世界,这是真正将兴趣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开端,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参与”的氛围,让他们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名著的具体内容,创设具体的情境,设置三到四个驱动性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阅读任务。如七年级上册的必读名著《朝花夕拾》,学生普遍没有什么阅读兴趣。可创设具体情境:“2023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 87 周年纪念日,学校决定举办‘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不一样’《朝花夕拾》主题阅读报告会,向大师致敬。邀请全体同学参加,并要求各班推荐3名学生汇报交流。”设置四个驱动任务:①搜集资料,了解《朝花夕拾》;②穿越时空,走近童(少)年鲁迅;③角色扮演,体悟鲁迅精神;④比较阅读,理解两个视角。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先按阅读任务单要求通读整本书,再选择一个任务进行深度阅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品中的人、事、物、景,感受风土人情,体悟教育观、伦理观的不同,解读鲁迅生命成长,审视文本主题内涵,领悟鲁迅精神,初步学习了怎样读《朝花夕拾》这本回忆性散文集,提高了阅读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了语文核心素养。
(2)延伸课外阅读,让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拓展
整本书个性化阅读打开了学生广阔的阅读视野,要求学生跳出课本,超越课本,不仅在课内认真阅读重点篇章,更要在课外读整本的书或进行主题系列阅读。如《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教师可以创设“魔法校园嘉年华”情境,用魔法体验站、魔法名人堂、成长小剧场等驱动任务激发学生通读这个系列其他小说的兴趣。
(3)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的思维在批注中得到锻炼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阅读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培养圈画的习惯——在读书时随时圈、点、画、批,画出重点、难点,圈出不理解的地方,批注自己的理解,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积极展示学生的主体性
(1)让学生学会重视自己的体验
整本书个性化阅读尤其强调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首先,教师要上好导读课、推进课、分享(交流)课,指导学生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对于学生的个人体验,不轻易否定,而学会欣赏,听学生讲,鼓励学生谈,指导学生证实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一个“求同—求异—再求同”的过程。在求同阶段,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相互之间的交流探讨,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价值观念能理解认同,产生共鸣。求异阶段,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对文本产生质疑并求证。再求同阶段,学生在经过求异阶段的交流讨论和体验感悟后,将阅读所得与自己的成长认知相结合,形成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例如《张骞通西域》的故事,以前是《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做这样的修改呢?学生在求证比较的过程中,理解到文本强调的是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而“出使”强调的则是张骞代表的大汉朝的繁荣强大,忽略了张骞个人不畏艰难、报效国家的精神。
(2)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形式
学生的知识、阅历、生活、情感、年龄等因素决定了他们的阅读是有个性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主题、内容和学习方法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3)让学生的阅读和生活相结合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的课程,语文阅读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富有时代气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起学生共鸣。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三、研究的成效与反思
1.实践成效
(1)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
开展整本书个性化阅读教学后,学生的阅读兴趣较浓厚。过去布置阅读任务,总有部分学生敷衍了事,教师也难以监控。现在教师注意导读课激发阅读兴趣,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选定学习任务,选择自己喜欢、爱好的内容学习,推进课引导学生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使阅读有方向、有指导、有深度,促使学生课外主动去读。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了语文的广博精深和无穷魅力,也逐渐产生了对语文学科以及文学名著的兴趣。
(2)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整本书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另一个可取之处是,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逐渐改变了过去只会读和听的问题,学会了圈画、批注、摘记等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学会了在哪些地方质疑、如何质疑,学会了选择什么内容赏析、如何赏析。尤其是学生的个体智慧得到了发展和展现,学生在交流中呈现出的独特体验、审美情趣、智慧灵光常使人耳目一新。充分的口头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日趋条理性、逻辑性、完整性93e669ab30eb321eb51a5294d5fe71f8781df22b0643f4d8f69c9a030f026aef。少数以往因怕羞等原因极少发言的学生,经历多次组内组外训练后,也能比较自然大方地说几句连贯的话了。能力素养的提高,同样表现在学习成绩上,仅仅一个多学期,接受实验的班级近期两次语文摸底测试,标准差逐步降低,学生整体成绩有了可喜进步,特别是原先不及格的几个学困生,几次测试成绩都超过了及格线。学生的群体意识、创新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强。随着课外拓展阅读的推进,学生的眼界不断开阔,积累的知识信息、社会经验也不断丰富,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了基础。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也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完善人格奠定了基础。
2.几点思考
第一,整本书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把阅读和交流的自主权全部交给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加深对“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等先进教育理念的理解,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
第二,整本书个性化阅读教学对教师的钻研精神和专业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入研读名著,充分观照学情,反复品味琢磨,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精心设计驱动任务,给学生以准确而深入的引领。教师只有自己博览群书,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应对学生的各种提问,才能向学生推荐丰富的有价值的书刊。
第三,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是整本书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刚开始,学生的自主发言难免散或杂,往往使课堂显得有些零乱、结构不紧凑,影响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巧妙引导,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第四,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的阅读大都是浅层次的,关注情节与人物,但对于文本涉及的主题、文化等缺乏深入的探究理解,往往依赖于教师的提示或讲解;二是评价较难操作,整本书阅读需要课内指导和课外自主阅读相结合,但是学生自行完成阅读较难全面督促,这使得一个班级内学生的阅读情况两极分化较严重,使得推进课和分享课成了少数学生的舞台,另一部分阅读不达标的学生只能成为旁观者。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
[作者通联:湖北汉川市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