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途径探讨

2024-10-16李征

校园英语·下旬 2024年7期

摘 要: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具体课程教学相结合,将思政元素以隐性教育的方式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包括转变理念、融入实践及创新方法等,希望在高校形成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良好育人环境。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隐性教育;思政元素

作者简介:李征,南京传媒学院。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近年来,思政教育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够达到课程思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立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依托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希望在高校形成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良好育人环境。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

(一)内涵要义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它提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具体课程教学相结合,将思政元素以隐性的方式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吸收一定的爱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思想政治内容,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政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聚焦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培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重点,在教学中提供有提炼、有深度、接地气、能拓展的思政素材,从而将英语教学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但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不是简单机械的课程思政化,不是脱离课程的知识点搞舍本求末的一味创新,导致课堂久久不能切入教学主题;也不能破坏课程的原有属性,满堂灌输思政教育内容,看着积极主动,其实却失去了课堂教学本真,甚至引发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应该倡导一种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课堂追求。

(二)意义价值

英语教学在全球化的今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西方语言的交流必然夹带着诸多西方文化和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为更好地学习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会引入许多英语国家的书籍、报刊作为学习工具,但这些书籍、报刊中时常会有一些对中国不利的言论或者评论,影响着高校学生对祖国的看法。与此同时,西方的生活模式、文化历史、行为日常等,容易引起学生破格性的关注,冲击着学生的意识形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到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言和文化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同时,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国际视野,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新时代人才。

二、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示例

大学英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妙实施课堂教学,将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教学过程中,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将思政教育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育人作用。下面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Unit 2为例,分析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以隐性的方式有效地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教材研究

该单元的主题是“overcoming obstacles”(战胜困难)。课文A讲述了盲人运动员迈克尔·斯通在母亲的鼓励及父亲的指导下,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克服重重困难,在全国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一次次战胜自我,最终获得撑竿跳高项目的冠军并刷新世界纪录。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特别适合融入理想信念、意志毅力、亲情教育等元素。除了语言知识的讲授,教师应当适时进行引导和拓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思考文章的背景及内涵,并插入与中国价值观相关的英语表达方式。

(二)教学设计

1. 话题导入。

该环节分为两个部分——提问和讨论,其目的是渗透课文主题、酝酿学生情绪、启发学生思维,激其情,引起疑,唤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What are your dreams? ”,旨在让学生明白理想和目标的重要性,明确和坚定自己的梦想,做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青年。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to talk about the things we need to realize our dreams”。学生先分组讨论实现梦想所需要的因素,然后教师邀请各组代表在黑板上用英文写出这些因素,如毅力(perseverance)、机遇(opportunity)、耐心(patience)、勇气(courage|)、支持(support)等。黑板上写满的与实现梦想相关的单词让学生明白实现梦想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做好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做一个勇敢坚定有毅力的新时代青年。

2.课堂讲授。

在讲解课文之前,笔者通常会先讲解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为强化学习效果,举例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句的选择是思政元素的融入点,例句不是随意从词典里选取,而应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的句子。从思政教育角度出发,选择的例句应该尽量含有启发、鼓励、教育等思政元素。如针对这篇课文中的生词“passion”,笔者选取的例句是“Life needs curiosity, enthusiasm and passion, which depends on how we think of the world.”(生活需要好奇心、热情和激情,这都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笔者会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看待周围的世界和人,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而针对“dedicate”一词,笔者选取的例句是“He dedicated his life to helping the poor.”(他一生致力于帮助穷人)。在讲解时,笔者告诉学生to后也可以是serving the country /people等,用隐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意识,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精彩更有意义。

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只要稍加用心,也是可以找到思政元素融入点。如这篇课文的第二部分讲述迈克尔的童年充斥着他的梦想以及为梦想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文中提及迈克尔的父母在他的童年所起到的作用。母亲的温暖陪伴以及重复无数次的关于飞翔的故事让迈克尔从小立志要插上梦想的翅膀,在高空展翅飞翔。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是迈克尔实现梦想的关键因素,其实父亲威严的背后是对迈克尔的深沉的爱。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分析迈克尔父母的人物性格及他们在迈克尔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懂得尊重和感恩自己的父母。最后在文章总结部分,再次向学生强调梦想的重要性并号召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3.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为“To Select a successful celebrity you greatly admire and share with his stories, especially the stories about how he or she overcomes the obstacles in life.”。学生通过收集自己所崇拜的成功人士的事迹,感受偶像对梦想的执着,体会其成功背后的付出与艰辛,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质效的路径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旨在将价值理念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只有明确课程内容中蕴含哪些思政元素、应使用什么方法实施教学,课程思政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课程思政的设计需要同步展开,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转变理念

注重思政教育与科学思维相统一。科学思维强调对知识本质的探索,思政教育则凸显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激起学生共鸣。教师应将思政教育、科学思维与教材内容蕴含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相统一,帮助学生提高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能力与价值塑造相统一。课程思政突出“隐性沁润”,教师既要把握好英语课程中的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以及伦理规范,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身与他人、社会、民族以及国家之间的潜在联系,并依托这种联系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追求。大学英语教师要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自觉性,主动进行课程思政研究,不断提升思政元素挖掘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

(二)创新方法

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师不再依托传统的书本内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数字赋能背景下,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创建听、说、读、写、译等不同的学习板块,通过动画、音频、视频等生动直观的形式与学生分享探讨时事政治、热点话题、民生实事等。通过在线交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国情、感知主流价值,于无声处润心启智,促使学生在了解国情的同时厚植爱国情怀,在关注民生过程中树立服务意识等。教师应开展多元化课程实践。课堂不是唯一的教学途径,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辅助形式,英语课外活动中也能融入一定的思政元素,如外语文化节、英语角、英语竞赛、演讲等都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课堂外的教学活动中,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在与人沟通交际的过程中锻炼了思辨能力,提升了对美与丑、是与非的分析和辨别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外研社举办的“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其宗旨是创新课程思政模式,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参赛学生在备赛与参赛过程中,通过了解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从而涵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三)融入实践

大学英语是人文学科,教学资源、课程内容中承载和蕴含着大量思政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寻找思政教育切入点,可以形成知识技能与思想引领的双赢局面。教师可利用时事话题激发学生活力。时事新闻、热点话题是开放性教学资源,能将语言学习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涵,还能拉近思政教育与学生的距离。一些反映中国元素的英文纪录片有故事、有深度,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还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政策、人文精神、制度优势等。把这些素材引入课堂,不仅是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教师还应利用实践经历强化学生认同,可把学生参与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小品、短剧、角色扮演的形式带入课堂,集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益智性为一体,开展情景教育,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真正把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一体。

四、 结语

古人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正心”与“修身”是前提。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势在必行。作为高校通识教育和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融入思政教育的绝佳平台。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国芳.“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校园英语,2020(40):45-46.

[2]沈琳. 融入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2(1):61-65.

[3]刘歌红.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路径[J].中国冶金教育,2023(4):72-74.

[4]蒋葳.医学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策略[J].校园英语,2020(47):30-31.

[5]孙六荣.“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大学,2023(21):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