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工匠培育体系,铸就高品质“国之重器”
2024-10-12苏杭黄淑琴
工匠精神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宝贵财富。2016年3月5日,“工匠精神”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报告,到2019年,四年间,“工匠精神”连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凸显出“工匠精神”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更彰显了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态度。
工业汽轮机被称为制造业的“皇冠”,是国之重器,极为需要行业从业者用“匠心”打造。工业汽轮机需要在高技术标准、高附加值、高温、高压、高转速的工作环境中生产,由上万个零件(部件)组成,其品质要求之高、制造难度之大,无疑是对工人知识、技能、经验及工作态度的严苛考验。因此,必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逐步建立起满足我国高端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塑造“国之重器”,助力中国创造重返世界之巅。
为深入研究“国之重器”工匠培育体系,本文以H集团为例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H集团是全球五大工业汽轮机研发制造商之一,不仅实力雄厚,还具有全世界顶尖的汽轮机研发制造能力,承担着民族工业振兴的使命。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进行访谈及数据收集,采用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系统分析法等对案例、数据进行深度研究,将工匠培育过程作为一个系统,从全局视角识别和思考培育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剖析关键环节、识别影响因素。
“国之重器”工匠培养的影响因素
●成长特征和动力机制
笔者在参考借鉴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国之重器”工匠型人才成长发展特征,将其成长过程归结为四个阶段:学习适应阶段、快速成长阶段、成熟稳定阶段、衰退及持续成长阶段。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出一个公式来反映行为规律:
B=F(P,E)
其中,B为个体行为活动,P代表个体因素,E表示外部情境因素,该公式表示个人行为是其自身内在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由此可知,个体行为是内在和外部刺激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由此,“国之重器”工匠的培养动力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员工自身的钻研热情及学习潜力,另一方面是外部刺激,而外部刺激又可细分为组织内部动力和组织外部动力。
●培养影响因素
结合“国之重器”工匠培养的成长特征和动力机制,笔者分析了“国之重器”工匠培养的影响因素。
首先,个体因素对“国之重器”工匠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在学习适应阶段和快速成长阶段,职工刚进入企业接触工作,心理建设和工作能力都在不断完善。到成熟稳定阶段,工作年限较久的技术型员工大多对自己的工资水平具有较高的满意度,这是因为企业要想留住经验丰富的优质科技型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酬福利待遇是条件之一。同时,有研究表明,管理者水平也是影响成熟员工留任的重要因素之一。到了衰退及持续成长阶段,自我修养则成为决定工匠型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组织内部因素也是“国之重器”工匠培养的关键因素。企业若要培育“国之重器”工匠型人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及技术支持,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优质的实践经验。
最后,组织外部因素对“国之重器”工匠培养也意义重大。一般来说,国家政策对于行业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符合发展趋势的行业才能持续获得资金技术支持,实现长远发展。
“国之重器”工匠培养体系的实证研究
为了对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国之重器”工匠培养的测量量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并采用结构方程确定各项因素对“国之重器”工匠培养的影响程度。
●量表设计
问卷调查的题目以被调查对象,即工匠人才对工作的认知与感知为依托,统计他们对个人工作待遇、企业管理、工作环境和个人进步的横向与纵向认知。
量表包含两方面内容,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位及薪资水平等,另一部分则是从个体因素(X)、组织内部因素(Y)、组织外部因素(Z)、“国之重器”工匠培养(P)四个维度展开题项的设计。
问卷调查对象为H集团高技能工匠,本次调查分别向H集团大师工作室员工以及工作室管理层发放问卷。为检验问卷数据的一致性,笔者对各项影响因素都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保证数据的有效率。
●结构方程模型设定与验证
笔者采用AMOS21.0软件拟合SEM模型得出各项参数;在各项检验都通过了适配度检验后,验证了SEM模型中各项指标选取的合理性。SEM模型如第149页图1所示。
SEM模型中最终各路径的系数结果参见第149页表1。
由影响路径系数检验可知,三条影响路径的系数均通过了P值显著性检验,说明SEM模型中各影响路径的权重可以用标准化后的路径系数来表达,并证明了本文之前提出的对于影响“国之重器”工匠培养影响因素机制的推导,其中,个体因素对“国之重器”工匠培养的影响最大,组织内部因素的影响次之,而组织外部因素的影响最小。
“国之重器”工匠培养体系建设建议
“国之重器”工匠培养体系建设的目的是为落实国际一流企业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前沿技术保障和后续人才储备。本文提出的“国之重器”工匠培养体系建设建议主要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内部层面展开。
●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是影响“国之重器”工匠培养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组织应该加强员工个体因素方面的建设。参考H集团过去的培养方案,笔者认为该集团可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改善。
1.建设“国之重器”专业人才库,满足集团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人才的发展需求。在人才库建设初始,组织可以先通过一次性的考核,将现有员工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储备人才,之后对人才库实施动态管理,对人才库中的人才进行定期考核,使人才不仅可以入库,还有可能被退库;对于后续人才入库,可以设置相应的考试、考核、观察期等,实现人才库的持续更新。
2.完善人才建设委员会。人才建设委员会主要关注员工的价值观与偏好,在委员会介入下增加员工间的交流,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完善工匠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升组织本身的凝聚力,还能为“国之重器”工匠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提高工匠业务处理效率。
3.完善考核机制。针对入选“国之重器”后备人才库的工匠,其考核应区别于普通员工,本文认为可主要包含四个维度:业绩、培养方案执行情况、重要项目参与情况、个人价值观。其中,通过“业绩”可以考核工匠在过去一年或特定时段内完成了哪些重要工作,是否促进了组织核心业务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考核标准可采用关键事件法优先考核参与项目的质,然后考核参与项目的量。通过“重要项目参与情况”可考核工匠以项目主持或项目主要参与人员身份组织或参与重点管理任务及重要项目的经历和成绩。“国之重器”后备人才库的工匠考核周期可设置为半年、一年、三年,考核结果须上报执行委员会审核,同时考核意见以书面形式反馈给被考核人才,指出需要改进的方向和期望。
4.完善人才激励与人才保障机制。入选“国之重器”人才库的工匠激励主要包括提供培训经费补助、奖励绩效奖金、设立特别贡献奖。其中,特别贡献奖是指各专业评审组认定某位工匠做出了重大贡献,现有激励不足以肯定其成绩时,可撰写推荐材料上报至人才建设委员会审批特别奖励。此外,为保障人才的基本利益,组织还应规范和完善相关人才引进制度,包括住房补贴、配偶工作、子女教育等方面,并将相关制度措施形成书面、统一、公开的文件。
●组织因素
组织层面的因素对“国之重器”工匠培养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其不仅决定着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还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效率。针对组织方面的因素,本文对 H集团开展“国之重器”工匠培养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1.制定培养基本原则,完善人才阶段式培养制度。对H集团来讲,完善“国之重器”工匠培养制度绝不只是工作室层面的,而应从集团层面出发,形成相关的集团人才管理制度。制定“国之重器”工匠培养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管人才,明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和义务,把人才建设工作纳入干部述职和年终考核;以促进集团核心业务发ki0DfJWQ3HxszGNOFEpdcA==展为人才建设工作的出发点,打造企业文化,并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建设工作;注重管理创新,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制定相应的阶段式培养支持方案,做好动态跟踪,落实考核评价工作。
2.打造科研氛围,带动人才培养。科研环境和工作环境是影响科研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基于H集团已经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本文认为H集团可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进一步营造“国之重器”科研氛围。氛围营造可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其一,名师领衔。技能领衔人是大师工作室工作开展的灵魂人物,承担引领、示范、带教职责。其二,项目带动。大师工作室存续期间可开展工艺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等与生产任务紧密结合的工作项目,并积极参与集团技改技措、降本增效及项目研发等活动。其三,工技结合。大师工作室应积极吸纳集团内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以顾问或成员的方式参与工作室活动,并与技术研发部门、营销部门和职能管理部门开展合作。其四,多级推动。除当地各级人社部门的业务指导与支持推动以外,明确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作为大师工作室的职能管理部门具有落实有关政策、承担指导建设、督促工作开展、检查工作情况、审核建设经费开支等重要功能。其五,团队建设。大师工作室理应发挥带动作用,成为集团广大青年技工磨炼意志、提高技能素养的培养平台。
3.携手共进,促行业发展。企业的前景是员工选择企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企业前景与行业前景息息相关。因此,H集团“国之重器”工匠培养不仅要求实现对组织内部技术的引领和创新,还需要将技术经验和实际应用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集团工匠培养应与研发部门联手,定期召开例会,形成“科研带动生产,生产反馈科研”的联动机制;研发部门应定期向大师工作室介绍创新课题和研发成果,征集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建议;工匠应从实际工作经验与可行性角度出发,对攻关项目提出改进建议。生产科研联动机制,可以在推进创新中发挥出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产品质量方面。只有融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科研团队心血的科技成果,才可匹配“国之重器”品质,推动集团乃至制造行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 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