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学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育人
2024-10-12张民阔夏香平
1866年,德国学者海克尔提出产学研生态和生态位生态学的概念,研究生物个体同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1935 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取得理论突破;1974 年,比利时生态学家迪维诺在其著作《生态学概论》中提出“群落是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生境中的不同种群所组成的生物系统,系统内各种群有序而协调地生活在一起”的观点。国内外学者对产学研合作主体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创新主体的扩大,企业、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合作,以行业企业为技术创新的需求方,以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技术供给方,三者协力推进行业企业科研技术的研发、创新和实践。
基于生态视角的产学研合作生态位和生态错位剖析
从生态视角来看,不同的种群有着不同的生态位。分析产学研合作的生态位及三者各自的优劣势,可使产学研三方形成相互合作关系,促其深度融合发展。
●企业的生态位和生态错位剖析
企业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主体,其技术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学研的创新发展力度。企业应进行技术引进,更应加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企业的生态位分析。企业可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技术创新需要的资金和设备支持。企业具备一定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拥有技术研发设备,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却没有雄厚的资金购买这些设施设备。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既能提供资金支持,也能与高职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研发设备共享,对于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具有提升作用。企业还可以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市场需要的生产和市场信息,推进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更新流动、技术升级及创新。
企业存在的生态错位。一是主体地位的错位。部分企业认为自身不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体,认为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才是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主体。二是自身技术研发的缺位。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自身技术研发水平较低,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自身技术水平和吸收能力的缺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的转化成本较高、效果欠佳。
●高职院校的生态位和生态错位剖析
在产学研合作生态系统中,高职院校是主要的技术创新主体,是技术研发过程重要的知识源和技术支撑。
高职院校生态位。在产学研合作中,高职院校负责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是企业获取人才的主要来源。高职院校拥有较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能培养和提供科技研发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知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升级。
高职院校存在的生态错位。高职院校的体制机制、考评体系和教师考核制度等因素,会导致高职院校生态错位。一方面,高职院校及其教师团队关注技术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却常忽略市场需求和应用价值,造成科研成果、研发技术脱离实际需求,与社会效益脱钩。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提供的技术支持有时仅停留在实现阶段,难以在产品设计、市场宣传和规模化生产方面给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有效性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预期效果。
●科研院所的生态位和生态错位剖析
在产学研生态系统中,科研院所负责应用研发和技术开发,注重盈利性的应用研发工作。
科研院所的生态位。在产学研合作中,科研院所根据企业提供的市场需求信息,为企业提供应用研究成果,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商业产品,为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与高职院校的协同合作,实现研究成果转化,推进技术升级。
科研院所存在的生态错位。科研院所关注市场价格,忽略了技术的创新性和前瞻性,难以形成突破性的新技术。同时在合作过程中,科研院所无法为企业提供成熟的生产设备,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和规模化生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和成果转化实效。
产学研合作育人的契合关系及影响因素
产学研各方根据自身生态位特点,在合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的统一体,实现产学研合作效率的最大化。
●产学研合作育人的契合关系
产学研合作的内在契合关系体现在:具有创新意识、创新需求的企业、高职院校及科研院所等主体在各自组织内部积累知识和技术,形成各自的创新优势。通过纵向合作创新,各创新主体逐步积累创新资源和创新技术,形成创新种群;在横向合作创新中,企业、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将协调各主体之间的资源和利益分配,合作更加紧密,高职院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在合作育人中形成理论和实践的契合关系,推动产学研合作育人的高质量发展。
●产学研合作育人的影响因素
产学研合作是产业系统、教育系统和科研系统相互融合在一起的有机体,可以从产学研合作的影响要素来分析三个系统各自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动力源泉方面,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源自市场对创新的要求及企业自身对创新的追求。高职院校与科研院所创新的动力来自市场需求和利益追求。人才支撑方面,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优势是企业创新的关键,整体来说,高职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人才比企业的人才更具专业的技术技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巧。资金投入方面,资金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资金充足能促进科研院所与高职院校更好地进行科研活动;企业拥有足够资金才能获得金融机构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提升资金储备能力,加大与高职院校的深度合作。利益分配方面,利益分配对产学研合作成效具有很大的影响,有学者将利益的分配问题视为产学研合作成败的主要因素,甚至关系到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性。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育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育人的可行性
生态学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特别是与生态学相关的学科。国内学者用生态群落来研究产学研,寻找产学研合作主体与自然界生态群落的契合点及共同点。有学者指出,产学研合作主体与生态群落类似于四个种群:生产者、消费者、创新、支持种群;还有学者认为,创新生态系统的模仿机制、竞合机制和知识传导机制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内的遗传、变异与选择机制,创新生态系统演化也呈现出周期性特征。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具有较多生态学特征,如生态学中的个体、种群和环境的作用,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流动和信息流动规律,甚至种群之间的竞争、互利等相互关系,同样适用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因此,运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产学研合作育人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在实践中,创业园区、高职院校创新园区等创新方式不断涌现,运用生态群落来研究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可行性已经得到广泛实证,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大成效,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逐步提高,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运用生态群落理论来探究产学研合作育人具有可行性。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育人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外对于产学研合作育人的研究取得较大成效,但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一方面,研究深度不够、较多局限于表面;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不足,存在知识产权纷争以及利益分配不协调现象;科技成果与经济需求不能有机结合,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够合理。另一方面,研究成果没有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对现实产学研合作育人的指导性还有欠缺。因此,产学研合作研究领域急需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佐证,借鉴生物学的方法来对产学研合作进行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
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中的各个主体与自然界生态群落中的生物种群一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产学研合作育人过程中,各方之间存在共栖、合作、竞争、互利的相互关系,他们能从合作中获得自己的预期利益,这种利益的获得是需要对方的协同合作才能实现的,完全的竞127cfaa55f8cefb0df2642a17a5fab48b77e5d82dc4530f993e8b9f29e9ffdf8争不利于产学研合作。在良性循环运转中,这种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才能形成高质量发展,因此,从生态学视角来分析,对于产学研合作育人是十分必要的。
产学研的生态位是由相应的生态因子构成的。但以往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研究,不够重视合作外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其实,产学研合作不是一个狭义的产学研三方的合作过程,应该充分考虑到所有的参与主体,只有将这些主体都吸收进来,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保产学研合作具备积极环境要素,使产学研合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解决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既要认清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要考虑产学研合作所处的内外环境因素。运用生态群落学方法来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使产学研合作育人的研究向深向实融合发展,产生更多更好的实际效果。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与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XJK24BZY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1单位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作者2单位 长沙县天华小学